黃玉蘭
(四川省成都高新壇罐鄉九年義務教育學校,四川 成都 610000)
眾所周知,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之前,我國一直采取應試教育教學體制,秉承著“分數至上”的教學理念,以培養學生高超的專業知識素養為教學核心目標,成績作為衡量學生水平的唯一標準。當時教育大環境下,由于人才的相對缺乏,尤其是理論型、研究型人才的缺乏,所以學校教育的重心放在學科理論教學方面無可厚非,應試教育教學體制符合當時的教學大環境和社會發展需求。但就如哲學所講,發展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對于應試教育體制來說,不可能永遠符合時代潮流的需求,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信息化網絡化盛行,政治、經濟等得到高度的發展,所以不論是宏觀方面的國家建設,還是行業領域的發展,需要的都不再僅僅是理論型的單一人才,而是多樣性的“復合化”人才,這也是素質教育教學體制提出培養“以人為本”、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素養發展的初衷。那么作為學校,作為教師來說,我們迫切需要的就是適應時代潮流,吃透素質教育所提出的新型教學理念,將以往教育中沒有涉及的部分加入進去,并和其他部分完美融合,共同推動高素質人才的一步步建設。
德育就是當前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所“新增”的教學內容之一。實際上德育僅僅是相對于以往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換來說屬于“新內容”,而從我國教育整體發展歷程來看,德育由來已久并且長久地存在于我國各階段的教育教學形式中。對于學校教育來說,知識教育和道德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培養人才所必須的兩大方面。素質教育教學體制提出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素養培養的教學方針政策,對于人才的培養更加注重綜合性和全面性,而從教學實際來看,道德教育和知識教育更是兩大主力,直接關系到學生未來生存和發展。并且在當前素質教育教學改革大環境下,學校德育工作開展還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成熟的部分,那么本文中我就想針對德育工作的開展展開探究,談談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策略和方法。
所謂“教書育人”,教師最基本的責任就是教導、引導學生,而作為一個教導者、引導者,也就必須保證在所教授的專業領域內具有絕對的能力和權威,這從學科教學的角度來說,教師在完成度上基本不存在問題。但德育關系到言行的方方面面,所以也就需要教師對于自身素養的要求更加的全面和嚴格,所以從學校德育開展層面來說,需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構建教師高標準的道德素養。
首先,在德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我們要綜合各方面的資源,加強教師隊伍德育素養的構建。一方面,及時傳達黨中央教育部門關于德育工作開展的各項決策和教學理念及目標,并帶領教師隊伍針對的德育相關內容展開探究,深入解析并制定對應的教學策略,從而提升教師對于的德育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類的教師培訓和研討會,針對教師進行道德素養的培育,切實提升教師本身的道德素養,從而讓教師以身作則,通過自身的一言一行給學生樹立道德標桿。
其次,在教師隊伍德育素養塑造過程中,樹立對應的目標,并且鼓勵教師實現自我提升。“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理念不僅僅適用于學生,也同樣適用于教師,所以在學校德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我們也要給教師樹立對應的自我提升目標,尤其是從教師職業道德的角度出發,讓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以自身專業為參照,不斷地進行教學探究,將德育融入日常教學中,并在一言一行中給予學生引導,樹立榜樣。
在我看來德育和知識教育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并且從某些學科內容特點來說,和德育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我們在開展學生德育方面要以學科知識為媒介,創新形式。
首先,在開展學生德育過程中,我們要結合學科特性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因為對于學生來說德育往往等同于教師說教,等同于“洗腦”,所以大部分學生在德育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對應的學科特性,如利用語文、歷史等學科,從具體的歷史時間和文學文章中歸納出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精神和傳統,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精神,洗滌學生的心靈。
其次,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結合學科特性進行德育模式的創新。德育包含的方面廣泛且多樣,所以我們在學科教學過程中完全可以將其融入日常課堂教學之中。例如在政治、歷史等學科教學中,采取探究式教學模式讓學生結合對應的學科知識去探究背景、意義、目的等;例如在數學、物理等學科教學過程中啟發學生思考,對應知識的未來應用領域,啟發學生思維的同時,塑造學生創新、質疑等精神,甚至進一步拓展相關科技領域的成果,進行對應的愛國主義教育等。
德育雖然是針對學生精神方面的教育和陶冶,但歸根結底需要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實踐中體現出來,才真正達到了教育的目的。所以德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我們可以展開對應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行動中感受“真善美”,去釋放“真善美”。
首先,在德育過程中,我們可以在校內展開對應的實踐活動。例如理論方面,可以開展以文明、愛國等為主題的朗誦、黑板報等活動,進一步擴大德育影響力的同時,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更深切的感受優秀文化、思想的熏陶。
其次,在德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我們還可以走出校園結合社會活動,給學生提供具體的德育資源。例如,針對學生小團體的活動,走進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針對學生整體的活動,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參與城市建設志愿者,志愿美化城市環境、維護道路交通等。讓學生在身體力行中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素養的建設。
總之,對于學校開展的德育來說,我們需要做到多管齊下,教師方面加強自身道德素養的建設,從而給學生樹立好榜樣;而學生方面則是本著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結合各學科特性,結合對應的實踐活動實現德育模式創新,內容的豐富,從而讓學生在接受德育過程中更有積極性,也就更有教學的成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