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榮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布德中小學,四川 攀枝花 617007)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青少年的道德與法治水平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尤其是在現今的社會當中青少年犯罪率直線上升的情況下,加強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對于學生法制意識與道德觀念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而想要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其中的關鍵。因此教師在教學當中提出了使用情景教學的方式,通過創設多種情景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升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具體可以創設以下情景:
初中生正處于道德與法制素養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所形成的思想觀念將會伴隨著學生度過接下來的人生,因此在萌芽階段,教師便應該加強對于學生的引導,讓學生產生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與法制觀念。而隨著我國對于農村地區的重視城市不斷增加,農村中小學當中的信息化工程業越發完善起來,現今大多數農村中小學當中都配備了多媒體設備、交互式白板與網絡班班通都能夠,使得教師可以隨時隨地提取網絡當中的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趣味化的教學。通過多媒體的形式,教師可以架設情景,通過PPT、Flash小視頻等,將原本書本當中的文字圖片變成動態的形式,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了解書本當中的知識內容。還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創設問題情境,使得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之下開展自由自主性的探索,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探究的能力。以八年級上冊《關愛他人》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現在網絡當中找尋“關愛老人”、“關愛殘疾人”等相關內容的視頻,并在視頻后面添加一些帶有啟發意義的字幕或是標語,來引發學生的思考。之后由教師導入課程教學內容,并提出問題:“關愛的含義與表現”,讓學生根據自己在視頻當中所看到的場景,來談一談自己的感想。在學生進行討論之后,教師可以再次播放類似的視頻,繼續讓學生進行探討,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加深學生對于“關愛他人”這一主題的認知,并培養學生與人為善、相互尊重、互相禮讓的良好思想觀念。
在實際教學當中,許多時候課堂是與現實生活相脫離的,沒有現實生活情況作為基礎的教學知識,對于學生來說知識單純的記憶內容,并不能與自己的思想道德和觀念相結合起來,這樣便不能真正的促進學生相應思想觀念的形成與發展。因此在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將時事政治與焦點事件與教學相結合起來,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使得學生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增強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對于農村學生來說,雖然現今生活條件有所提升,但是由于農村地區長期傳統觀念的影響,因此對于時事政治與一些熱點問題關注較少。所以想要將學生的腦海當中的理論與實踐內容相結合起來,教師可以先從學生身邊的小事開始引導,培養學生的政治觀念與法制意識,之后在引入時事政治與熱點新聞,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增強學生對于我國政治與法律的認知,提升學生政治、法律的雙方面認知水平。
比如在講授八年級上冊《關心國家發展》一課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利用黨的十九大及全國兩會召開的時政事件為新課的導入,和學生一起關注學習十九大文件和全國兩會精神的新聞報道,讓學生了解我們黨和國家的今后發展的目標與規劃,關心國家發展。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單靠教材中內容達到教育目標是遠遠不夠的。基于此,教師應該從教材之外的內容當中抽取可供學生學習的資源,以此來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以此來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及時地有針對性推薦或讓學生收集有關書籍,文摘,影視,圖片等資料。能有效地幫助學生了解社會,豐富知識,樹立正確觀點,提高思想覺悟和法治思維。
例如,在講授七年級下冊《活出生命的精彩》這一部分時,讓學生廣泛收集有關中外身殘志堅、堅韌不拔、讓生命之花綻放出光彩的名人如著名物理學家霍金等的事跡、名人名言,并用墻板報或班會的形式在同學間展開交流,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鍛煉自己的心理品質、自覺向先進人物看齊,努力學習,爭取日后成為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材。
依法治國是我國重要的基本方略,在法治社會的背景之下,加強全民的道德與法制水平是當前教育中的重點內容,尤其是對于農村初中學生來說,在初中道德與法制的教學當中,教師應該正確認識道德與法制教學的重要性,積極通過多種方式來促進學生道德與法制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以提升我國全民的整體道德與法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