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現芳
(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教研室,河北 邯鄲 056200)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英語教學的教學內容不斷擴大,教學要求也不斷提高。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優質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效率,擴大課堂容量,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將思維導圖這一直觀形象的思考和表達方式引入到課堂教學中,是我在這方面所做的嘗試。
思維導圖是由英國心理學家東尼·博贊在20世紀60年代發明的一種可以幫助學習和思考的思維工具。它的使用要求先寫下基本概念,然后再從中輻射出與其相關的想法和思維動向。它通過使用線條、色彩、箭頭、分支以及其他方式來更好地繪制自己的腦圖,可以幫助我們整理并且組建復雜的想法和過程,從而提高理解能力,把思維更高效地轉化為實際的想法和行動。
英語詞匯中有大量的多義詞和同音異義詞。在這種情況下,盡管學生會記住單詞的某一個意思,可是當同樣的單詞出現在另一個語言場合中,對他們來說就很有可能又會成為一個新的單詞。例如,“feel”這個單詞,可以作為系動詞、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來使用,而將其當作不同的詞性使用時,它有不同的意思和搭配用法。畫出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歸納出單詞的不同含義及其用法。這不僅可以節省學習單詞的時間,還會提高學習的效率。
語言學家發現,英語語言的詞匯并不是一系列獨立的個體,而是都有著各自所歸屬的領域或范圍,他們因擁有某種共同的特征而被組建成一個語義場。比如:blue,red,yellow,black,這樣的單詞歸屬為表示顏色的語義場。根據語義之間的對比、相似及包含等關系,這些關系可以用思維導圖畫出,從而使學習者能更加清楚地掌握它們。
英語中有很多單詞不僅形近,而且在用法上也很相似,很容易使學習者混淆。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引導學生畫出這些單詞的腦圖,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對其組織能力及創造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
根據文章選用適合的思維導圖,按照讀前、讀中和讀后的順序,分階段有側重地掌握文本信息,突破重點難點,厘清文章脈絡,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學習。
利用思維導圖激發學生英語閱讀興趣。用思維導圖加入可利用的資源,教師利用先前準備好了的思維導圖或者直接畫在黑板上的圖,提供學生學習的背景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閱讀活動做好準備。
利用思維導圖掃除詞匯障礙。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挖掘每個單元詞匯間的內在聯系,對相關單詞進行組塊,制作出直觀的思維導圖進行下一步加工記憶。
利用思維導圖預測閱讀文本。通過對即將閱讀的文本進行預測,學生的預測結果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出來。
思維導圖在略讀中應用。根據閱讀材料的內容教師展示繪制的思維導圖,解釋文章內容,引導學生模仿以便自己繪制思維導圖。教師要求學生有選擇地進行閱讀,引導學生觀察圖片、閱讀題目或小標題、介紹、段落的主題句,快速把握大意,也可以幫助學生利用以上信息猜測文章的大意。
思維導圖在尋讀中應用。教師通過呈現提前準備好了的思維導圖或引導學生共同制作思維導圖。在尋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可以借助關鍵詞及標題,快速鎖定目標信息。完成后的思維導圖應清晰明了、簡潔大方地幫助學生厘清文章的脈絡,對教材文本的內容和內涵有較深一步的理解,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思維導圖在細讀中應用。細讀課文,其實質就是了解文章的主要事實和細節,劃下細節中的每一句的關鍵詞或線索詞,然后將它們放到思維導圖中合適的位置中,逐步完善思維導圖,促使學生從字里行間把握每個部分的主要事實和細節,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
運用思維導圖進行復述課文。在學完某篇課文后,把制作的思維導圖繪制出來,就可以引導學生復述課文,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并鍛煉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加深對文章的記憶。
在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先根據寫作話題確定思維導圖中心主題,然后小組圍繞主題進行討論,根據寫作要求和范圍討論確定思維導圖的第一分支主題關鍵詞,接著進行對第一分支的內容進行詳細談論,提取關鍵詞作為第二分支內容。
在討論進行的同時,教師可將各組的討論成果和自己所做的補充整合為一個清晰全面的思維導圖,在討論結束時及時地呈現在屏幕上。顯然,在經過這樣的討論后,再引導學生根據寫作目的不同、寫作對象的不同、寫作體裁的不同進行創作,教學效果會更好。
雖然思維導圖在我國教育領域中已經不是一個新事物,但是, 我們怎樣有效運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生英語能力卻是值得探索的話題。只要我們銳意改革,用心探索,一定能夠發現更多有益于英語教學的切入點,使我們的英語教學走入一個新的層面!
注:邯鄲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一般課題《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 課題編號:170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