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和 剡麗麗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第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西藏 拉薩 850000)
校本課程是一個外來語,最先出現于英美等國,隨著中國教育的發展,校本課程成為了新課改的重點內容,它是以學校為單位,由學校自己確定的課程,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輔相佐,為學校的教學工作提供服務,為學校教育提供符合本校特色的課程。青藏高原自然災害知識的校本課程開發與運用,首先就有別于其他的校本課程,這門課程不單是提供給單個的學校,而是作為一本普及青藏高原自然災害知識的校本課程,盡可能的提供給整個青藏高原地區的大部分中小學學校。通過實地調查和研究,本文就青藏高原自然災害知識校本課程現狀、自然災害知識校本課程開發與運用的目的、自然災害知識校本課程的作用、自然災害知識校本課程開發與運用的實施對象、自然災害知識校本課程開發與運用的可行性來進行詳細論述。
本課題組成員實地走訪調查拉薩市、山南地區、日喀則市內學校,調查結果表明,目前沒有一所學校開設青藏高原自然災害知識這門校本課程,大部分學校唯一配備的災害處理設施只有火災裝置,個別學校會在固定的時間段進行師生消防演練,學校沒有全面系統的自然災害防范知識宣傳和應對演練。通過問卷調查,得知學生對于青藏高原自然災害的知識了解甚少,占比85%的學生對于青藏高原自然災害知識課程的設置有期望,占比92%的學生認為青藏高原自然災害防范知識的講解和學習非常有必要。通過個別談話調查,大部分學生在發生自然災害時完全不知道如何正確自救與躲避。當前,青藏高原自然災害知識校本課程的現狀是一片空白,因此,青藏高原自然災害知識校本課程開發與運用非常有必要。
(一)普及青藏高原自然災害知識
(二)讓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們了解正確的應對自然災害的方法
(三)減少自然災害帶給人類的損失和危害
(四)防范于未然,人們掌握處理和解決自然災害的知識,不僅可以在災害來臨時開展自救,也可以幫助他人,減輕災害造成的后果
(五)讓大眾了解青藏高原自然災害的成因,尤其是人為因素造成的青藏高原環境破壞和惡劣影響,激發人們保護高原脆弱生態環境的意識
(六)青藏高原自然災害近年來愈發頻繁,最大的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和高原人口的快速增長,校本課程的開發與運用,不僅要喚起青藏高原人們的環保意識,更要喚醒全人類的環保意識
(一)填補青藏高原自然災害知識校本課程開發與運用現狀的空白。這符合青藏高原地區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條件和要求。
(二)普及青藏高原自然災害知識。本課程的開發與運用極大程度地做到普及自然災害知識,為人們樹立正確的自然災害防范和自救意識。
(三)滿足學生學習自然災害知識的期望和興趣。增加學生應對自然災害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手段,在平時生活中樹立防范意識和做好應急措施。減少自然災害損失。
(四)豐富學校課程設置的內容和形式。校本課程伴隨著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內容的豐富和創新。
(一)明確目標:在整個青藏高原地區的所有中小學學校對學生進行青藏高原自然災害知識的普及
(二)落實教師:進行青藏高原自然災害知識校本課程的師資培訓,每校選派一位教師進行課程教學培訓,以地理學科教師為主
(三)確定場地:以西藏、青海等地部分中小學學校作為青藏高原自然災害知識校本課程開發與運用的教學場地,進行自然災害知識的宣講與傳播
(四)聯系社會:青藏高原自然災害知識校本課程的開發與運用,是不能與西藏的社會環境相脫離的。西藏的社會環境中蘊含著校本課程開發與運用的豐富資源。并且也能為校本課程的實施提供各種有效的途徑。因此,在校本課程的開發與運用過程中,我們一直積極主動地與西藏各地學校進行聯系。
(五)編寫教材:通過開展實地調查、問卷調查了解實際情況;課程內容知識調查匯總;搜集專業課程開發資料、確定課程大綱、初步開發(編寫初稿)、專項小組研討確定具體內容、編寫校本教材全部內容等步驟完成校本教材
(六)教材評估:校本課程開發與運用過程中,以教材的形式反映出來,課題組成員需要實時掌握專家以及社會和學校對于校本課程的觀點和看法,不斷地進行校本教材缺點的改進,成功經驗進行分享,直到被社會認可,以便作進一步開發與運用的參考并有利于推廣。
通過以上四個方面的論述,青藏高原自然災害知識校本課程開發與運用的可行性具有現實、理論、知識、專業依據,以本課題為著力點,開發青藏高原自然災害知識校本課程,運用到青藏高原地區中小學學校是非常有可行性的。
本文系西藏自治區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一般課題"青藏高原自然災害知識校本課程開發與運用"(項目編號:XZJKY21735;項目主持人:王方和)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