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趁英
(河北省定州市趙村小學,河北 定州 073000)
21世紀是激烈的競爭時代,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才培養要求逐漸提升。在各個新型行業不斷發展時,教育行業更是如雨后春筍,各式各樣的教育培訓班充斥了整個社會。除了學校正常學習之外,這些補習班占用了學生大量的課余時間,學生不僅僅要應付學校的學習和作業,還要抽出時間面對校外的課堂,造成學生語文課業負擔過重。
處于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家長難免產生焦慮的心理,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出人頭地,因此會把自己的期望強加到孩子身上。學生在家得不到充足的放松與休息,總是被父母督促學習,父母工作又忙,缺少與孩子的溝通,導致學生壓力大,心情差,影響學習,造成語文課業負擔。
招考模式還是相對注重學業,雖然政策和考試形式不斷改革,但是學業成績比重依舊很大,學生成績是能否進入優秀學校的重要考核指標。而學校又背負著能否培養出優秀學生的壓力,成績就成為了學校的追求。同時,學生升入重點初中的比例影響到學校招生和生源,所以學生的成績又影響到教師個人的考核,這種種原因就造成了為了提升學生成績,學生語文課業越來越重的現象。
教師是教育學生最直接的人,教師為了滿足以上種種需求,就要想辦法提升學生成績。但是,大部分教師的思想觀念比較傳統,提升學生成績采用的方式比較單一。思想傳統導致教師只是一味地追求成績,以成績優劣作為衡量學生優秀與否的標準。教學方式單一,導致教師只會采用應試教學的方式,增加作業量,實行題海戰術提升學生成績。這些問題都使學生語文課業負擔過重。
小學生語文課業負擔重不論從哪一方面分析,都是因為競爭引起的,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跟不上其他學生,學校擔心招生數量和生源質量。各個方面的現狀都導致減負實施起來十分困難。因此,若要減負,必須對教育理念進行變革,讓學校、家長意識到,學生的培養,尤其是小學階段學生的培養應當從“德、智、體、美”多維度入手,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學校首先應當以身作則,增加學生活動課程的安排。例如,可以設計主題活動緩解學生壓力,金秋十月可以組織學生欣賞銀杏,冬去春來可以組織學生以“尋找春天”為主題開展攝影比賽,提升學生審美。同時,可以制定家長開放日,每一個月或一定時期安排一天,家長可以跟隨學生上課,讓家長感受到教育理念的變化。宣傳教育理念,讓家長認識到課外班的數量與質量并不是成正比的,家長應當尊重學生的選擇。
教師教學分為課上和課下,課堂教學與課下教學的方式與構成都需要優化。課堂教學上,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教學設計不能只考慮課堂,課下教學也是教學的一個環節,應當將課堂與課下形成一個整體,課堂上吸引學生注意,使學生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課下通過教師的引導,順利完成作業,減輕學生負擔。
學生語文課業負擔重,除了課堂壓力之外,作業是最嚴重的負擔體現形式。現在許多小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是在九點以后,而20年前,小學生一般九點半就會進入睡眠。學生作業和考試的壓力增加,有的學生周一至周五下了課還有課外班,上完課外班再去完成作業。因此,教師在作業布置方面應當精心研究,合理設計,嚴格控制學生作業數量,增加動手、動腦的作業,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使作業少而精。減負恐怕是近期社會上議論最熱烈的話題了,而在一線從事教學工作的廣大教師對此更是有一肚子的話要說。既要減輕學生的負擔,又不讓他們的成績下降,難呀!其實難就難在如何準確理解“減負”。“減負”,不是減掉一切負擔,不是意味著減低學習質量,讓孩子們放羊,“減負”要減的是學生身上的‘過重負擔’。其實,“減負”不等于否定勤奮努力地學習,也不是什么負擔都沒有,必要的課業負擔還是要的;因為學習本身是有壓力的事,孩子不能沒有學習負擔,而教育者做的是:減輕過重負擔,提高教學質量。學習沒錯,問題是學什么,怎么學;而減負的結果應該是學習效率的上升而不是學習質量的降低。把“減負”甚至把素質教育僅僅理解為減作業、減課以及兼學別樣是非常表象,甚至是對國家“減負”方針的曲解,其結果也只能是階段性,治標不治本。改革教學,愉悅教育。課堂教學氣氛,是指洋溢于課堂這個特定環境中的情調和氣息。這種情調應該是健康的、美好的、快樂的,這種氣息應該是和諧的、融洽的、溫馨的。在小學,良好的課堂氣氛對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負擔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可目前的實際情況的確令人擔憂,不少小學的課堂教學氣氛異常緊張,使學生對課堂產生了厭倦甚至逆反心理,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效果,進而形成“課內損失課外補”的惡性循環,大大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必須打破傳統的一問一答式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實踐。
綜上所述,過重的語文課業負擔會影響學生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發展。小學生處于發展初期,需要讓他們在快樂輕松的環境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培養他們創新、思考的意識。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為減輕小學生語文課業負擔盡一份力量,讓小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