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強
(廣東省湛江市吳川市城東中學,廣東 湛江 524500)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思維工具,把特殊的思維形式很好的結合起來,啟動整個大腦,利用實體的白紙和彩筆將看不到的思維軌跡呈現出來,發散性的思維形式能夠鍛煉思維能力。這種思維形式改變了以前傳統固化的思維模式,開發了我們的大腦,將未能發揮的潛能充分釋放出來。
在寫作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寫作水平都不太樂觀,很多初中生存在寫作素材欠缺、寫作興致不高、寫作思路受限的問題。尤其是在寫記敘文時,成為學生的一大難題,記敘文最重要的就是立意,而學生都存在缺乏立意意識、立意混亂模糊、立意低幼淺薄等問題,整篇作文基本上就是七拼八湊的,沒有連貫性。而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很難和學生產生共鳴,教學效果低下。由于存在著上述問題,所以培養學生的寫作思維及立意的技能,已經成了提高初中寫作教學水平的關鍵問題,因此本文主要通過思維導圖教學模式來優化記敘文寫作,希望能夠對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有所幫助。
記敘文分為廣義的記敘文和狹義的記敘文。前者一般是使用敘述與描寫這兩種表達方法,涵蓋能夠反映社會生活的所有類型的文章,小說、散文、新聞等等都可以被看作記敘文。后者則特指在作文訓練以及考試中側重于訓練、檢驗學生敘述、描寫能力為主要目的的一種練習性文體。本論文所研究的對象即是這種文體。’
思維導圖正是開啟學生思維的鑰匙,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不管是在平時的積累還是不經意間的經歷,都會在頭腦中貯存一些生活經驗以及自己的感悟,那么這些也就是寫作的素材,但是這些素材都是非系統化的,在想提取的時候會由于人的遺忘特征,忘記了經驗和感受,那么作為具有系統性的思維導圖可以將人腦中的信息調動出來,激發寫作思維,為寫作提供有用的素材。在學生的寫作中恰好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他們頭腦的信息歸類,為寫作提供便利。如以命題作文“成長”為題。那么可以引導學生在確定了寫作題目就是成長以后,將其列為核心詞,將題目可以擴展為幾個關鍵詞,確定搜索的領域。再讓學生在紙上補充成一句話--誰在什么地方經歷了什么才成長。在圈出了關鍵詞誰、地方、經歷等關鍵詞后。引導學生由一個關鍵詞引申到多個分支,這樣學生在寫作時就有了清晰的思路。
之前的激活素材,只是羅列素材,并未對素材進行挖掘。多個立意角度存在的前提下,若是想要基于自己的主觀想法進行立意,就要對相應的素材深入探究,明確相應的關鍵詞,確立中心立意。關鍵詞它是表達某個重點意思或者某個重點內容的最簡潔的詞語,而且它是詞語不是句子,是因為詞語比句子更有擴充性,能夠使得思維發散,為下級枝干提供發生邏輯關系的可能性。思維導圖的核心是關鍵詞,主導著思維導圖的流向,整體都是圍繞這個中心關鍵詞展開的。由關鍵詞可以延展出不同的層級,每個層級又有分支關鍵詞。也就是要分別尋找出它的中心關鍵詞和分支關鍵詞。中心關鍵詞不用說,當然就是材料所敘述的主題,而分支關鍵詞就是由發散性的思維想到的由中心關鍵詞延展出來的詞語。在寫關鍵詞的過程中盡量把能想到的相關事物、人物等加入到思維導圖中,信息量盡量能夠盡善盡美,這樣就避免了遺漏,為后面的生成立意做好準備工作。
思維導圖使用了所有已被定義的創造性思維技巧。在我們創作思維導圖的時候,我們的大腦中會產生一些能量,這些能量能夠激發我們尋找通常處于思維邊緣的一些想法。因為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是愉快的,可以激發我們玩的天性,進而解放我們的思維,開啟了創造無數觀點的可能性。一旦我們繪制出一幅思維導圖,很多要素能夠一目了然,相關要素或者多種色彩的圖形會激起我們的聯想力和想象力,進而增加了創造力的可能性。因為思維導圖能夠將思維發散,所以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發散思維進行立意的創新。
綜上所述,基于思維導圖的作文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寫作記敘文立意能力。思維導圖的有效運用,為寫作教學構建了新的教學模式,并且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研究證明這個方式具備有效性并且具有可行性,通過借助這個可視化的思維導圖工具,系統地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尤其是寫作立意方面,寫作水平也得到了很多的提高,學生成績有明顯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