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維玲 伍艷 徐紅
(四川省遂寧市遂州外國語小學校,四川 遂寧 629000)
語文能力的核心因素是語感。正所謂:“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時吾意欲所言,無不隨吾所欲,應筆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絕。”可見,朗讀的重要所在。
每周兩次的晨讀,每次25分鐘,都采用師生齊讀、老師范讀、學生范讀等形式進行,在教室的主場地里盡情誦讀。
每周5天,老師們除備課外至少有4次朗讀機會,這樣老師們朗讀力的提升,也促使了全體孩子的朗讀水平提升,6月27日的教研會,我們還專門對能力測試中的朗讀優秀班級、進步班級進行了表彰。
語文老師們都有一個習慣,睡前閱讀、睡前聽讀。夜深人靜的時候,躺在床上,打開讀書節目,“十點讀書”“為你讀詩”這樣的欄目里,主持人標準的普通話、動人的嗓音、優美的文字……都緩緩流進我們的耳朵里,每個夜都那么靜,每篇文章都那么美,聽著聽著進入夢鄉,是睡前的閱讀,是睡前的聆聽,也是朗讀的模仿。
有了如此的聽讀結合,老師們的朗讀水平自然提高了。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教學總得讀。”張田若先生認為:“語文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朗讀能力”即學生應具備的一種出聲閱讀的方式和能力,把書面語言轉化為富有表現力的聲音語言。在小學階段主要是讓學生具備“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為此,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突破: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朗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朗讀產生主動需要。升旗儀式上的主持人,國旗下演講者的選拔,朗讀優秀者優先;家長會班級主持人、福娃節節目主持人、福娃電視臺主持人耀眼的形象,成了很多孩子練習朗讀的驅動力;福娃節經典節目的名角,也成為朗讀優秀者的專利。這有力地激發了孩子朗讀的興趣。
老師把優美的音頻帶進課堂,入情入境、聲情并茂地朗讀,孩子們競相模仿。有了這些
榜樣的示范,名利的吸引和誘惑,孩子的朗讀熱情被點燃。
孩子的朗讀激情,在老師們精妙的評價語中得到更大的釋放。“讀得好聽!”“讀得真好!聽得出你是將自己的理解讀出來了。”“朗讀很自然,減慢語速,加大聲音,就完美了!”這樣的評價語既有了朗讀的肯定,又指出了改進的方向和方法。成為提升朗讀能力的助推器。
為了增加朗讀的時間,給孩子更多朗讀展示的平臺,促進他們在任何時候都重視朗讀,我們增設了許多活動:
1、周末晨讀,發錄音到班級QQ群里。
2、向陌生人展示經典的朗讀。
3、必背古詩詞選擇學校任何老師向他進行背誦,根據評定的等級進行獎勵。
4、低段進行班級故事會、朗讀比賽。
朗讀教學最大的突破點,就是把朗讀變成一門藝術,讓語言文字變成生動的形象和畫面,從而能更好地感染聽眾,也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咱們福娃節上歷屆的朗讀展示一次比一次精彩,學生吐字清楚,語氣語調富于變化,輕重緩急的誦讀切合詩歌的內容,恰當地表情達間,讓朗讀富有感染力,使人在優美的聲音中得到美的享受,拉近了與聽眾的情感距離,調動了聽眾的情緒,喚起聽眾的情感共鳴。
朱自清指出:“語言不能離開聲調,詩文是為了讀而存在的”,“只有朗讀才能玩索每一詞、每一語、每一句的義蘊,同時吟味它們的節奏。”所以,重視朗讀、研究朗讀、愛上朗讀已經成為遂外語文人的目之所向。朗讀教學也將在幸福語文之路上且歌且舞,“讀”領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