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階段著力搭建平臺創造機會培養孩子的卓越口才,是每一位語文教師責無旁貸的使命。當一位語文教師能夠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通過行之有效的嘗試,潛移默化地帶動學生找準定位、把握機會、開展訓練,必將使得學生的卓越口才實現相得益彰的提升。“培養學生卓越口才”是“新教育”實驗十大行動中的一大重要內容,朱永新教授認為:之所以要“培養卓越口才”,是因為口才對于教師與學生的發展非常重要。人際間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恰恰是教育里所缺乏的。因而,從小培養學生卓越的口才是助力孩子成長成才、適應社會的必要途徑。
關鍵詞:口才;閱讀;辯論;合作
一、他山借力
在學生生活的軌跡里,伴隨其學習成長的“他山之石”往往可以成為孩子進步的模板和范本,合理并巧妙地通過這些途徑帶給孩子思維、表達的積極引導,會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展示自我、提升自信的習慣。
1.妙用工具書
語文學習少不了工具書的輔助,如果能將對工具書的運用遷移到對卓越口才的培養領域里,無疑會引發孩子對工具書強烈的興趣和長時的青睞。如在語文課堂上開辟專門時段或機會,從《新華字典》里海量的字庫中挑選可以“見字如面”、可以“一字傳神”的字,以每日一字的方式展示其獨特的文字魅力。從《成語詞典》中篩選富含文化底色和傳統氣息的成語進行課堂展示,如成語接龍、寓意反串等。從《辭海》里精選文化、歷史、科學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獨特性的材料,以博學課堂、經典亮相等方式進行展示。從《英漢詞典》中遴選相近、相似的單詞進行構造、語法、意義的比對,讓語文課堂時不時也閃現“洋氣”的一面[1]。
諸如此類的“點”,如果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有效地以節次、周次、月次來開展,必定帶動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記憶力和表達力。
2.巧借媒體庫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如電視一類的傳統媒體和電腦手機帶來的新媒體都具有與生俱來的興致,可在期間積極引導孩子關注益智類的節目欄目和網絡開發工具,從而以課堂為陣地進行有的放矢的展示。如《新聞聯播》《漢字聽寫大會》《中華成語大會》《中華詩詞大會》《中華漢語橋》《朗讀者》等電視欄目,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涉及相應主題,引導學生在充分積累中進行靈活的展示。如借助新媒體網絡小視頻、短視頻、“快手”“抖音”等途徑,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閱讀、成長節點的“視頻秀”“語音秀”展示,幫助孩子形成積極、健康地對待電視、網絡及手機的態度,由此提升卓越口才。
二、資源助力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每一個孩子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本身擁有屬于自己的天地,其成長環境中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的不同環境都是教育的契機和資源。教師只要善于通過挖掘資源、找準入口,就能順利實現資源與口才的無縫對接。
1.閱讀大視野
閱讀是最美妙的表情,是最優雅的姿態,是最詩意的生活,是最能貼近精神成長的途徑。關注閱讀的過程,也是歷練口才的重要方式。語文教師是最能帶給孩子閱讀體驗中拋磚引玉的關鍵人物。如在語文課堂內外積極有效開展“書目導覽圖”“好書推薦卡”“名著大觀園”“人物博覽館”“心得分享會”等書香系列展示活動,既帶動了學生閱讀的興趣,更鍛煉了學生卓越的口才[2]。
2.體驗大課堂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每一個孩子自身的成長過程就是一筆豐富的資源,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需要通過教師的點撥進入思維和精神的層面進行二次消化吸收,往往經過老師指導后形成的體驗和認知會定格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節點。來自學生人際交往的體驗,可以經由“成長故事匯”的方式形成典型敘事;來自學生參觀旅行的體驗,可以經由“足下生輝”的匯報變得更加刻骨銘心;來自學生對新聞事件的關注和認知,可以經由課堂三分鐘“今日要聞”的方式來拓寬眼界;來自學生耳濡目染的生活點滴,可以經由“見聞啟示錄”的研討匯報予以“三觀”的確認和加固。由此,善于抓住學生成長的每一次重要的體驗,教育的契機便近在眼前,卓越口才的訓練也近在咫尺。
三、平臺給力
口才往往以外顯的方式呈現,其表現的途徑常常需要高品質平臺的設置,教師則是非常重要的設計者和推動者。當一位用心的教師能夠不斷刷新創設平臺的思路,孩子卓越的口才培養就有了用武之地。
1.課堂練兵場
教師的價值在課堂,學生的成長更離不開課堂。尤其在語文課堂,想方設法開辟途徑引領孩子進入口才歷練的狀態,這樣的課堂的生成性、有效性自然是可以保證的。如“課前脫口秀”,讓孩子們的表達力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問題對對碰”,廣開言路讓孩子們的思維相互碰撞,讓認知相互陪襯。如“精彩連連看”,將孩子們充分引入到習作與點評的過程中。如“課后盤點曬”,讓孩子們用一對一、組隊組的方式“競曬”收獲,答疑解惑。教師完成課堂駕馭的每一個環節都會成其為學生鍛煉口才的重要平臺,內容的豐富和形式的多樣會帶給孩子語文學習的充足樂趣和新鮮體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也能夠通過情境創設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應當為學生創設具有意義的、有針對性的口語表達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口才,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往往會存在一些學生態度不端正、緊張膽怯等問題,為了進一步鍛煉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兩分鐘的自我介紹,通過這種方式給予學生訓練的空間。在此過程之中,教師也能夠對一些發音不標準的學生進行糾正,在為學生講解發音方式以及呼吸方式的過程當中,放松學生的心情,這樣能夠使得學生的語言表達更加準確。
2.學校檢閱臺
有了課堂練兵的前期保障,學生在參與學校開發和創設的平臺及活動中將會應對自如,這是學生能力跳躍發展的舞臺。教師自然需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校乃至更為廣大層面的口才展示。如小小播音員、小小主持人、小小宣傳員、小小代言人,均可以讓自己的形象氣質成為學校最靚麗的文化名片。如常規升旗、集會、社團活動中,孩子們都可以在大庭廣眾歷練自己的口才,展示個人的素養。如辯論會、匯報會、朗誦會、演講比賽、模擬法庭、知識競賽、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大型活動中,學生的卓越口才會在更大的舞臺上得到集中的檢閱。例如,通過參與演講比賽能夠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演講比賽能夠展示學生的風采,因此,教師應當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學生通過精心準備演講內容,反復揣摩語言,進一步鍛煉自身的口才。盡管一些學生對演講的內容已經了然于心,但是在真正進行演講的過程當中難免會有緊張的感覺,這也在無形之中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在學生演講的過程當中,也應當融入自身的情感,用情感感染觀眾,打動觀眾,這需要學生具有較高的口才水平,通過演講活動的開展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表達自我的積極性。
3.課堂微辯論
口才即說話能力,在當下社會發展過程中口才也是培養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在小學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努力培養學生的口才,改變傳統教學過程中注重讀寫,輕視聽說的傾向。教師在小學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注重學生口才的培養,可以在課堂中進行微辯論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微辯論與常規辯論相比,具有組織靈活、組織簡單、辯題易找等特點,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直接組織,不用過多的準備時間,微辯論的主體也沒有太多的限制,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辯論,也可以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辯論,常規辯論的主題應當十分明確,而微辯論對主題的要求沒有那么高。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產生的,老師可以就一個問題組織學生進行簡短的辯論,學生可以直接提出自身的觀點,盡可能地獲得別人的贊同也能夠對別人的觀點提出不同的意見,在回答問題的過程當中具有較為多元目標指向性。學生在辯論的過程當中,可以直接指向問題,也可以指向表現等等,微辯論的參與對象也是眾多的,全班學生或是老師都可以參與其中,學生在對問題進行思考回答的過程當中也無形之中培養了自身的能力素養。
四、合作發力
小學生卓越口才的培養,更需要來自教師和家長的精細關照,這期間,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親子關系、家校關系是必要的保障,因為人格當中的自信品質方能催生能力的漸進發展。
1.師生心連心
學生在校,師生關系是其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動力支持。親其師信其道在學生能力培養的過程中顯示出無可取代的能量。因而教師需要在關注孩子卓越口才培養的過程中,尤其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心理品質和性格特點,語文教師更要做心理輔導甚至心理干預,對于自信力欠佳的孩子,教師的貼心誘導、貼身引導能夠最大限度地讓處在小學階段的孩子收獲到來自師愛的溫暖,從而通過努力實現個人自信心的穩步提升。如單兵操練的單邊輔助,能有效帶給孩子適當的鼓勵,幫助孩子迅速進入狀態,自主進行訓練。如特別關照的任務驅動,將教師的信賴無條件地轉移給孩子,幫助孩子學會反復訓練,養成持之以恒的品質。
2.家校手牽手
家長在學生能力培養的過程中不僅是一個見證者,更是參與者,家長和教師之間對于孩子教育的完美對接,是幫助孩子適應學校、適應成長的必要環節和重要途徑。如積極提示家長做好親子共讀共賞,讓家長閱讀感悟的習慣感染孩子。如積極引導家長為孩子創造發言發聲的機會,見證孩子口才的變化。如合理設置由孩子在家自主完成的口才訓練任務,提示家長密切關注,并以語音、視頻等方式及時和教師溝通。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敢于表達、善于表達、精于表達,是每一位學生能力的體現,是思想和精神飛躍的靈動演繹。語文教師應以“培養學生卓越口才”為抓手,運用合理有效的途徑進行引導,是推動“新教育”這一重要行動的教育舉措,更是助力孩子成人成才的行為范式,因為這是點上生根、面上開花的教育實踐,相信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會成為學生卓越口才培養的重要推手。
參考文獻:
[1]楊必富.結合教例摭談學生口才培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7):114-115.
[2]魏迎春.環環相扣,“秀”出學生真口才:《奇妙的動物世界》教學設計[J].新教師,2016(3):74-75.
作者簡介:王立偉,男,漢族,甘肅皋蘭人,中師,現在任教于甘肅省蘭州市皋蘭縣豆家莊小學。一級教師,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