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忠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學一直在面臨著改革和創新,雖然已經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依舊還存在一些短時間內難以克服的問題,需要小學語文教師積極努力、認真研究新課程規定的教育方針,依據實際情況,針對現存問題,進行有目的的改革和創新。探究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現存的問題及其相應的有效改革措施。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
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課程,本身就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根基,就像一座大樓的高度,早在奠基的時候就已經決定,所以小學語文對于學生而言,也是影響他們成長高度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做到與時俱進,根據當前的教育方針,對教學理念和方式進行積極整改,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1.部分教師自身存在一些問題
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現如今依舊存在部分教師的自身素質不達標的情況,主要的表現為三方面。第一,教師的教育理念落后,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多年,但是部分老教師難以做出改變,教學理念沒有得到實時更新。第二,教師的職業技能欠缺,如今現代教育體系發展迅速,各種有效且有趣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但部分教師沒有主動學習和實踐的意識,導致教學手段比較落后和單一。第三,教師的角色位置難以改變,在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中,學生必須要占據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但是部分教師難以放下自己的角色,既影響了教學過程,又阻礙了師生關系的親密發展。
2.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不清晰
在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規定中,已經明確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總體目標和階段目標,但是由于應試教育體系根深蒂固的影響,導致多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并不能找準每一節課程的教學目標,反而依舊以知識和技能的培養為總體原則,導致學生在人格、價值觀、德行、交際等方面沒有得到應有的教育和發展,讓現代素質教育名不副實。
3.語文課堂教學的方法不靈活
部分語文教師掌握的教學方法不足,所以語文課堂教學略顯單調和無聊,讓學生漸漸失去了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還有部分語文教師對教學方法掌握的能力不足,在使用一些教學手段的時候,發現方法與課程內容不能完整貼合,導致課堂教學的過程生硬,讓學生難以享受到應有的教學方法所帶來的便捷和趣味。
4.語文課程設計與生活相脫離
在小學教育中,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但是目前多數語文教師的課程設計往往與生活相背離,學生在潛意識中漸漸形成學習與生活無關的錯誤觀念,導致學生難以在生活中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造成學習與生活互相成為獨立的一部分,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
5.語文教學評價不合理不公正
同樣在應試教育的深遠影響下,語文教學的評價體系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其評價不完善、不合理、不公正。首先來說,教學評價是相互的,教師對學生評價,學生也需要對教師進行評價,但是目前的教師評價體系趨于空白,或者流于形式,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其次,對于學生的評價主要以考試成績為主,一方面,這樣的評價不合理、不公正,學生的語文水平需要根據新課程的教學標準來判定,而不是單獨從分數決定。另一方面,這種評價模式會對學生產生錯誤的引導和不良的影響,部分學生只注重提升成績而忽視其他方面的發展,而成績較差的學生則更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嚴重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有效措施
1.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對于教師來說,提升自己的方式主要有三種。第一,要形成主動學習的意識,積極參加教師培訓和教育專家講座,或者通過網絡進行學習和交流,實時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能夠在專家的指導下,或者與其他優秀教師的交流下,發現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彌補自己的教學缺陷。第二,要具備創新和實踐相結合的意識,在實際教學中,要敢于使用新的教學方式,通過不斷地實踐和改進,找到既符合教學目標,又滿足學生要求的平衡點,讓自己的教學別具一格,形成學生喜愛、自己舒適的新風格。第三,需要從學校的角度做好對教師的規范管理,首先需要按時組織教師參加學習和培訓,給予教師提升自我的機會;其次,要求教師按照月份、學期和年度,分別制定自己的教學目標和計劃,在每月教師大會上匯報自己的工作完成度,并且設立好下個階段的目標任務,同時如果有教師有任何教學問題,也可以在大會中提出,進行集思廣益,與其他教師共同解決問題,促進學校整體的發展和進步。
2.制定科學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標準中,小學語文教學已經有了明確的課程目標,從總體上來說,課程目標主要分為五個方面。第一,要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念。第二,要在訓練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教育學生誠實守信、實事求是,并且要擁有科學的求知態度和思想。第三,需要教導學生學會閱讀,同時掌握多種閱讀技巧;第四,需要讓學生具備日常交際的口語能力以及認真傾聽他人發言的交際禮儀,能夠通過語言表達,形成平等交流、文明溝通、合作發展的交際形態;第五,需要學生擁有搜索和處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從階段目標來說,主要為低、中、高三個階段,分別從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以及綜合性方向做出了具體的目標。小學語文教師不僅僅要了解這些目標,更要吸收消化這些教學目標,將其滲透于自己的教學過程中。
比如在學習《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最基礎的教學目標有三個。首先要求學生掌握新生字的寫法和讀法,比如“薄、瑩、裹、籃”等;其次要求學生能夠通讀、順讀文章,讓學生通過閱讀能夠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然后則要學生能夠在閱讀后回答一些問題,比如“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地球的?你能分別概括一下這四個方面嗎?”通過這樣的問題設置,鍛煉學生在文章中尋找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但是除此之外,教師還必須要明確一個教學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珍愛地球、善待地球、保護環境的意識,以此培養學生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向上的正確成長。
3.靈活使用教學手段
在現如今的教育體系中,教學手段層出不窮,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可以采用課前導入的教學藝術,或者創設生活情境、活躍課堂氛圍;如果想要培養學生獨立完成學習的能力,就可以采用問題驅動法或者利用項目教學法,引導學生獨立完成學習的過程;如果想要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交流,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劃分小組,進行合作學習。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很多,但最關鍵的問題就在于如何準確使用這些辦法。
首先,教師要想靈活使用各種手段,就必須要通過多次實踐總結經驗,找到每一種方法的適用范圍和使用規范,慢慢提高自己的熟練度;其次,教師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深入研究,通過挖掘課本的內涵,結合教學目標,從而判定教學方法的選取;最后,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學習,從模仿其他優秀教師開始,一步步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比如在學習《開國大典》這篇課文時,根據題目就能知道,這篇課文極具畫面感,教師就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讓學生直觀感受“開國大典”的宏大場景;教師通過對課文的深入了解不難發現,這篇文章主要在進行場面描述,群眾的表現和毛主席的言行等內容都是文章中的關鍵,主要目的就是在表達群眾對新中國成立的激動、興奮心情,以及對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愛戴之情,所以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采用創設情境的方式,營造這種氛圍,讓學生擁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4.組織學生活動實踐
組織學生參加語文活動,是小學生進行生活實踐的基本方法,教師需要做好活動設計,既要符合小學生的生活認知,也要聯系語文課程中的知識,同時還要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無論是學習、生活能力方面,還是思想品德、人格觀念方面。
比如在學習完《慈母情深》這節課后,教師首先可以組織一次“大聲說出媽媽我愛你”的課堂演講活動,學生通過回想自己和媽媽之間發生的故事,經過簡單的語言組織之后,就可以將這些內容與同學們分享。在這樣的過程中,能夠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還增進學生對媽媽的愛的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這次活動設計相應的課后作業和后續學習課程,比如可以設計“我為媽媽洗一次腳”的課后作業,讓學生與媽媽之間產生直接的情感互動,促進親子關系;也可以展開以“母愛”為主題的作文教學活動,讓學生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記錄下來。
5.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就目前的小學語文評價體系而言,需要從兩方面進行完善和改進。第一,學校需要對教師評價做出嚴格的規定和規范,通過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對教師形成一定的影響和激勵,可以根據教師評價的結果設置相應的教師評級環節,促進教師的積極進步;第二,需要完善對學生的評價體系,成績固然是評價學生的一個標準,但是絕不能成為唯一標準,教師需要建立完整的網絡評價平臺,對學生的日常表現、課堂活動、道德品質、行為素養、性格人格、實踐能力、人際關系等多方面的情況進行統計和客觀評價,并且要根據每一項內容的重要程度進行分配權重,最后通過計算機的精確計算,完成科學、合理的學生評價,讓學生能夠依據評價調整自己,向著更完美的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在新課標改革的背景之下,依舊面臨著諸多問題,無論是教師自身的缺陷、教學模式的不到位,還是教學評價的不合理,都需要進行針對性的改進。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靈活使用教學手段、組織學生活動實踐以及完善教學評價體系,通過這些措施,貫徹落實新課改的教育方針,進一步促進學生打好語文基礎,為將來的飛騰打造好翅膀。
參考文獻:
[1]常鳳俠.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32).
[2]陳貴珍.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問題與思考[J].課外語文,2018(6).
[3]孫麗娟.新課程背景下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探索與研究[J].科教導刊,2016(6).
[4]張卓.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A].第五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2016.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