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婕
隨著我國總體的發展,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也正在進行經濟產業化轉型。本文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濰坊風箏產業發展現狀分析并分析濰坊風箏在現階段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濰坊當地特色了解問題,并進行解決以使濰坊風箏在激烈的市場經濟中實現新的發展。
中國濰坊風箏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到戰國時期,木鳶開始流行;唐宋時期,現屬濰坊地區扎放風箏已經很普遍;到清代,放風箏的習俗依舊流行,風箏藝術達到了鼎盛的階段。
濰坊風箏制作工藝在2006年5月20日成功被國務院批準列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成為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經歷前期風箏文化的發展,濰坊風箏產業在如今卻面臨著許多嚴峻的問題。雖然濰坊風箏的技藝已經很成熟,但占據的市場份額很小,風箏產業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沒有形成大規模銷售。為此,通過分析濰坊風箏產業的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濰坊風箏目前面臨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和有效策略。
一、濰坊風箏發展概況
(一)濰坊風箏產業發展概況
清代以前,濰坊風箏流行而且有很好的發展趨勢;改革開放之后,濰坊風箏產業迅猛發展,并具備現代化產業的基本特征:由傳統的家庭手工作坊生產到工廠大規模生產。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市場范圍擴大,風箏成為了濰坊市的城市名片并聞名世界各地。
隨著濰坊風箏制作技術的不斷進步,濰坊目前已經有了從材料供給到產品開發再到流通產品環節一套自己的完整供應鏈。濰坊市還有楊家埠風箏廠、濰坊風箏廠、天成風箏廠、濰坊凱旋風箏制造有限公司等規模相對比較大、制作技藝相對成熟的風箏制造企業達350多家,從屬風箏產業人員達5萬余人,全國的市場占有率約為85%,每年的銷售額達到15億。
(二)濰坊風箏產品創意的發展現狀
濰坊風箏作為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受濰坊市人民喜愛,并得到濰坊市政府的高度關注,風箏成為了濰坊的城市門面和文化的象征,被運用到各種產品的創意中去:在大型商場或火車高鐵站、汽車客運站等客流量多的地方,風箏常常作為一種裝飾城市建設的產品,以裝飾場地,增強其名片的功效;在很多景點出口,設有專門賣有關風箏產品的商鋪;風箏還應用到衣服上、明信片、杯子、廣告等中去;隨著多媒體和互聯網的發展,風箏的元素也會被運用到游戲、動畫中。
(三)濰坊風箏銷售概況
濰坊沒有設立專門銷售批發風箏的市場,就只有石笏園風箏一條街,銷售風箏的門店比較分散,消費者要想貨比三家也不方便,每天銷售的風箏也不多。生產風箏的企業通常自己直接聯系銷售客戶,廠家不主動尋找銷路客戶比較固定。風箏銷售旺季為每年的10月至次年5月,4、5月期間有國際風箏節舉辦銷售量才會相對有所上升,其他時間段銷售量很低。
二、濰坊風箏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風箏制作技藝傳承面臨困境
伴隨著科技進步,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面對如此大的市場需求,風箏制造企業基本采用現代機械化生產以代替制作,掌握傳統風箏制作技藝的藝人也在減少,只有少數爺爺奶奶輩的才會。傳統風箏制作技藝不能得到年輕人的認可,他們只覺得可以買現成的并沒有意識到有些技藝正在慢慢的消失。大多年輕人外出上學打工也沒有時間去接觸這些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技藝,他們忙于學業、忙于養家糊口,風箏制作利潤低,在這個要有車有房的年代要做多少風箏才能掙出一輛車、一套房。他們更愿意出去打工而不是留在家里做手工風箏,這些問題就導致傳承風箏技藝面臨很多困難。
(二)風箏行業發展的局限性
濰坊風箏生產大部分停留在傳統的家庭式生產模式和小工廠生產,缺少自己的品牌效果、產品特色,對風箏產品投入少、設備陳舊、制作時間成本高、原料進貨少成本高等問題造成生產成本相對高。為此,風箏工廠為保持價格優勢而忽略了質量。
由于廠家規模小又分散,缺少與中間商的談判能力,因此無法得到更高的利潤,也無法承擔展銷過程的高投資與高風險,從而阻礙了對風箏的宣傳和相應品牌的建立,阻滯了風箏產業的發展。
(三)風箏銷售渠道不暢
濰坊缺少統一的大規模的風箏市場,風箏生產企業與客戶進行的是直接的企業到消費者或者商家的模式,缺少中間的樞紐,風箏對外銷售過于被動。濰坊風箏在出口方面主要依靠國際風箏節,時間限制比較大,渠道單一。
(四)企業管理不當,政府相關部門的乏力
濰坊當地許多風箏企業更多的是關注如何降低生產風箏的成本以賺取利潤,而忽視自己的經營理念。濰坊市風箏生產基地楊家埠、王家莊等地區的風箏的管理者大多數是高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普遍缺乏經濟的管理意識,這就使風箏生產者經濟與管理意識缺乏,目光短淺,難以形成產業的規模化發展。
這幾年風箏會的舉辦都是由政府組織籌辦的,沒有形成一個專門的風箏組織,政府人員沒有專門的風箏知識涵養,籌辦的風箏會沒有一定的專業性,對風箏節的運作機制不了解管理協調容易出現偏差,節會內容不會創新,不能有效的結合風箏會的現階段發展與城市發展的關系并形成專業的策劃方案,這就使得風箏會的問題不斷產生。
三、解決濰坊風箏產業的發展困境的對策
(一)保護傳統風箏工藝,培養繼承人
制作風箏技藝的傳承不僅僅只是口頭上宣傳就能完成的事情,更需要廣大濰坊市人民親身的投入進去,真正的去學習風箏技藝的精髓并將其發揚光大。政府也應該多重視風箏傳統工藝的傳承,實施保護和發展傳統工藝繼承人的措施,并多加鼓勵和支持傳統工藝繼承人開展傳授活動,使更多的人參與到傳統工藝的傳承中去。比如,可以在一些小學初中開設風箏手工課讓學生在課余時間也可以自己編織著玩,注重朗逸結合的同時又能把風箏技藝傳承下來,還可以舉辦風箏編織大賽鼓勵家長跟孩子一起參與,既能培養興趣又能傳承文化。
(二)擴大企業規模,降低成本、增加利潤
濰坊風箏企業應該利用現代生產和管理方式擴大企業規模,這樣才能更好的降低成本,提高與中間商的談判能力,獲取更高的利潤。政府可以給與有發展前景的大企業政策稅收及宣傳等方面的支持,以扶持重頭產業,并由重頭企業通過市場競爭進行兼并,不斷擴大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范圍。
(三)刺激需求,拓展產品用途,并進行宣傳
濰坊風箏產品結構單一,因為高質量經營人才的短缺、發展策略的缺乏、產品創新的缺少、資金投入的不足、產品沒有生產特色等問題的存在使市場有效需求不足。根據消費者對風箏需求的不同可以把消費者分為四類,并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提出不同的意見建議:
A類消費者(用于自己玩耍的普通消費者):政府應多舉行“放飛風箏”有關活動,可以鼓勵學生在周末和家長去某個固定場所放飛風箏,鍛煉身體。
B類消費者(風箏愛好者、收藏者):企業應該不斷的推陳出新創造有特色制作精良的風箏以獲得更多的“風箏粉”。
C類消費者(將風箏作為旅游紀念品的消費者):在旅游景區設置濰坊風箏的專賣店,讓世界各地的人知道并喜歡濰坊風箏。
D類消費者(將風箏作為宣傳的企業商家):在風箏上設置企業的標志,生產采取定制模式,鼓勵企業在宣傳廣告和禮品方面用風箏產品。
風箏的制作滿足不同的消費者需求,這樣便能擴展風箏產品的用途,讓更多的人了解濰坊風箏的文化。
(四)建立專業機構,培養管理專業人才
濰坊市政府應該設立一個專門的風箏會展組織機構以管理每年的濰坊風箏節,這樣可以避免資源的浪費,又由專業的團隊負責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監督、引導風箏產業的發展,做好市場服務。
企業應該通過宣傳和擴大企業規模招收具有一定專業素養的高層管理人員來管理公司,并加強管理人員的培訓,以便企業更好的發展。
四、結語
從濰坊風箏產業的生產、創意、銷售三個方面出發,分析其現在所面臨的問題,即風箏制作技藝的傳承艱難、行業發展的局限性、銷售道路不暢、企業政府的管理不當等問題,提出保護傳統風箏技藝、培養傳承人、擴大企業規模、增加利潤、刺激需求、拓展產品用途并進行宣傳、建立專業性機構、培養管理專業人才等建議。
保護風箏就是保護我國的傳統文化,它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社會前進的基石,因為這些傳統文化才使當今社會充滿著生機與活力,這就需要政府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作者單位:浙江中醫藥大學濱江學院人文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