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打造初中數學高效課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教師應完善教學預設,合理調整教學任務,運用有效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2-0029-02
引 ? ?言
數學作為初中階段的重點學科之一,受到學生、家長及教師的一致關注。學生的關注點在于如何有效掌握知識,把知識點學透,并能靈活運用;家長關注更多的則是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認為這是孩子學習成果的直觀展示;教師則關注學生的成長,希望學生可以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一、鼓勵學生預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課前預習既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能提前接觸授課內容,有助于提高聽課效率,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課前預習還能幫助學生不斷考證知識點的價值,逐漸提升學生的質疑能力。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前預習新授內容,并記錄下自己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以便在課堂上將注意力集中在難以理解的知識點上,提高聽課的目的性。此外,教師還要組織學生對預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小組探究,這既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能提高學生的探究合作能力,更有助于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1]。
例如,在教學《正數和負數》一課時,筆者首先安排學生進行預習,在課堂上適當以板書的形式對學生預習的重點進行提問,如“什么是正數?”“什么是負數?”“0的意義是什么?”學生紛紛打開課本進行預習,學習氛圍非常活躍。此時筆者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帶領學生循序漸進地探索知識。預習過程中,對學生提出的疑問筆者暫不回答,而是安排學生進行互動探究,自主答疑解惑。學生通過預習,能基本掌握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從而對所學知識充滿探究欲望和自信。
二、完善教學計劃,合理調整教學任務
一節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不僅需要學生進行自主預習,還需要教師做好充足的準備[2]。教師要在課前進行備課,在備課過程中,要完善自己的教學計劃,如如何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針對教學中的重難點選擇哪種授課方式、在教學中的哪一個環節可以設置教學互動探究等。同時,教師要合理地調整教學任務,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教學工作不能貪圖速度,教師要在保證效率的基礎上制訂一個又一個教學任務,以保證學生學有所得,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從算式到方程》一課時,筆者對課堂進行了有計劃的安排。首先,筆者明確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理解方程是如何演變出來的,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從算式到方程,讓學生體會方程在數學中的廣泛應用;讓學生通過方程去試著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創新意識等。其次,筆者預設教學重點: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并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理解、消化。最后,筆者設置教學過程:第一步,安排學生進行游戲,激發學生興趣;第二步,創設一個相關情境,導入要講解的知識;第三步,讓學生自主探究,并強化訓練。這節課結束后,筆者還對課堂教學進行總結,以便完善以后的教學計劃。
三、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要想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教師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在進行初中數學授課時,會在黑板上以板書的形式強化學生的理解與記憶。這種模式不但浪費教師的時間,也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當前國家對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大,學校硬件設施不斷得到完善,多媒體已經進入全國大多數學校。教師一定要合理運用身邊的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多媒體不僅可以更加清楚明了地展示教學內容,還可以節約教師很多時間,使教師投入到課堂效率的提高中去。此外,多媒體可以以視頻的形式進行教學,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消化知識[3]。
例如,在《幾何圖形》這一課的授課中,筆者大膽地對教學方法進行了創新,不再依靠人工繪制幾何圖形,而是把這些課堂上要花時間去繪制的圖形提前制作到演示文稿里,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介紹幾何的由來;然后把現實中的事物與幾何圖形共同展示到多媒體上,讓學生對幾何圖形有一個更加直觀明了的認知;最后,引入幾何圖形的概念。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記憶,筆者在多媒體上展示學生需要互動探究解決的問題,以及問題相對應的圖片,讓學生去思考、歸納、總結。這節課課堂教學氛圍融洽,筆者教學輕松,學生學習效率很高,教學質量大幅度提升。
四、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彰顯課堂魅力
教師要想打造高效的課堂,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空間思維能力、數學感知能力、推理能力等。但就目前而言,構建“以生為本”的課堂組織結構仍然沒有被廣大教師充分重視,從而導致學生在課堂主體地位的缺失,初中課堂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鼓勵、倡導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構建探究型數學課堂[4]。
例如,在講解《統計調查》這部分知識時,為了讓學生對數據的收集、整理過程有一個清晰、直觀的認知,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讓學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對相關的知識進行分析,從而建立新的認知結構。首先,筆者導入生活情境,讓學生討論一些生活中的統計數據,思考獲得的途徑與方法。其次,筆者設置探究問題“如何了解本班同學對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這五種體育活動的喜愛情況”,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動探究,對班級同學的愛好進行統計,學習用表格來整理數據,并用條形圖、扇形圖來描述數據。再次,筆者讓學生對所統計的數據進行匯報,總結分享在探究過程中的收獲,并發現在此過程中的問題,學生參與熱情十分高漲。最后,筆者對課堂探究活動進行了評價總結。
結 ? ?語
總而言之,教師要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就要注意多層次、全方位地準備教學內容,然后充分利用身邊的有效資源,確保學生學有所獲[5]。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因此,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思路,摒棄教學是為了學生考試取得好成績的想法,努力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石瑸琿.淺談初中數學快樂高效課堂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8(04):38-39.
錢軍.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策略[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7(10):70.
孫蕓.初中數學教學中高效課堂構建策略[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6(12):12.
胡祥澤.淺談初中數學高效課堂實施策略[J].數理化解題究,2017(08):13.
王寶霞.淺談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模式[J].亞太教育,2015(01):45.
作者簡介:張莉英(1981.2—),女,江蘇南通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