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踐行“讓學引思”教學理念,激發學生思考探究的主動性,創設靈活有趣的思考探究問題,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拓寬學生課外探究的學習空間。筆者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讓學引思;初中生物;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2-0043-02
引 ? ?言
從“讓學引思”理念出發來展開初中生物課程教學的實施,是一種讓課堂教學更富活力,同時也更加全面深入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方法。教師在明確了這些基本教學目標后,可以讓課堂構建更加新穎有趣,如教學中多設計課堂提問,并且組織豐富的課堂探究活動等。這會為學生上述能力的培養提供良好的實施基礎,會讓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更高,在知識學習中也有更多能力的鍛煉與提升。
一、激發學生思考探究的主動性
很多教師在展開課堂教學時仍然習慣以知識講解作為主導,學生在課堂上基于自主探究和獨立思考獲取知識的學習機會并不多,這種教學方法不值得提倡。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學思路,意識到這種教學方法的局限性,積極推進與實施教學模式的革新。教師在課堂上要給學生提供更多思考探究的空間,讓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強,思維能力有更大的鍛煉。這樣更符合“讓學引思”理念的基本要求,也會增添課堂的活力,讓學生的學習能力獲得明顯提升。教師可以從不同的教學知識點出發,結合具體的知識內容和教學要求靈活設計教學實施方法,對經過一定思考分析而獲取的知識內容,教師可以多在課堂上設計教學提問環節。
例如,在學習《生態系統》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自然界中生物鏈的相關知識。這部分內容很有趣,學生在學習中也會產生許多疑問。例如,生物鏈是沒有盡頭的嗎?自然界中的細菌也能參與到生物鏈中嗎?如果教師不注意傾聽學生的疑問,學生也就很難真正理解生物鏈的含義。學生產生疑問是一個很好的教學開端,也是教師可以利用的教學契機。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提問題,表達自己的各種思考及疑惑。教師還應該給學生留出充裕的自主學習時間,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來自主閱讀課本內容,然后找出相應的答案。為了驗證學生的思考分析是否準確,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對自己不懂的地方展開小組交流討論。這些都是鍛煉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過程,也是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學習能力得到強化鍛煉的方法。這才是“讓學引思”理念在生物課教學中的彰顯。
二、創設靈活有趣的思考探究問題
教師還可以結合一些具體的教學內容給學生創設靈活有趣的思考探究問題,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得到更充分的培養。初中生物中涉及的很多知識點都能夠用來分析解答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當學到一些和各種有趣的生活現象緊密關聯的知識時,學生往往會充滿好奇,被自身的探究欲望激發。這是一個很好的教學實施基礎,也是讓學生能夠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得到思維鍛煉的方法。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設計一些開放性的思考問題,問題的內容要和教學知識點緊密結合,然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究。
例如,在教學《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大家生活中經常能見到雙胞胎,他們長得非常像,但又有一些不同,那么他們長得非常像說明了什么?長得有所不同又說明了什么?學生在生活中經常能見到雙胞胎,這個日常熟悉的問題很快就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大家會有各種猜測與討論,也會非常好奇這一現象背后的奧秘。教師可以充分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最后進行了理論知識的分析講解后,再鼓勵學生分析這個問題。學了相應的遺傳知識后,學生可以學會解釋這一現象,這樣的教學展開方式給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提供了很好的鍛煉機會,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生物課程學習的樂趣,從而增強對這門課程的學習動力。
三、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隨著學生知識的積累,教師可以多設計一些生活化的探究問題,讓學生基于所學知識進行問題解析。這不僅是考查學生知識理解程度的一種方法,也是一個充分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學內容的過程。教師可以從教學知識點出發,設計一些和學生生活實際相關聯的問題。這樣的考查問題可以給學生的思考提供一定的基礎,學生可以從自己生活的觀察和經歷出發得出答案。這種生活化的提問讓學習討論過程更富有趣味性,學生也可以就自己的一些經驗和思考進行分享交流。
例如,在教學《傳染病》這一節內容時,筆者先給學生放了“非典”時期醫院給病房消毒、把病人隔離并給群眾注射疫苗的視頻,隨后向學生提問:“醫院為什么這樣做?你能解釋其中的原因嗎?”以此來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欲望。學生從剛剛學到的知識中慢慢梳理出了答案,也會加深對上述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教師還可以進一步結合當前季節進行提問:“現在是什么季節?應注意預防哪類傳染病?”目的是讓學生學以致用,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感受到生物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多設計這種輕松有趣的生活化問題,可以讓學生在思考探究的過程中活躍自身思維,很好地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四、拓寬學生課外探究的學習空間
從“讓學引思”理念出發展開的生物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充裕的自主探究空間,加深對學生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的培養,還應當鼓勵學生在課下進行相應的自主學習,通過各種信息資料的獲取拓寬自身的認知范疇。課本內的教學容量畢竟有限,在課堂教學時間內教師也無法將一個主題做完全細致深入的剖析,因此,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設計一些探究性問題,讓學生在課外展開思考探究,這是一種充分體現“讓學引思”理念的教學方法[1]。
例如,在教學《珍愛生命》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靈活地設計教學方案,先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本內容,隨后讓學生去科普教育基地學習,同時要求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收集相關的資料,了解煙酒、毒品對人體的危害。接下來,筆者會要求學生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和總結論證,撰寫相關的小論文。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去調查、研究。學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能了解到生物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能夠了解生產生活實際以及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的關系。這會讓學生更深入地掌握科學知識,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擺脫過去機械、枯燥乏味的學習狀態,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合理進行課外學習活動的設計,并且在課外探究中延伸課堂,是一個很好的教學策略。在這樣的背景下才能夠更深入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科能力,也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
結 ? ?語
總而言之,“讓學引思”理念強調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與獨立探究的空間,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不斷培養學生的思維活力與思維品質,讓學生思考探究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科素養和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劉輝. 基于“讓學引思”的初中生物教學探究[J]. 情感讀本,2018(06):58.
作者簡介:孫靜(1977.5—),女,江蘇大豐人,本科學歷,中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生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