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
伴隨PPP模式的推廣與應用,我國公用事業得到良好的發展。PPP模式主要是由政府部門主導的,因此政府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加強監管工作。要樹立科學的監管理念,采用科學的監管模式,提高監管的力度,進而使得PPP模式得到更加科學的運用,更好地發揮其對公共事業發展的推動作用,有效地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文主要探討了PPP背景下加強公用事業政府監管工作的策略。
所謂的PPP即為公司合作伙伴關系。其主要指的是政府部門借助于政府采購方式,與由中標企業構成的具有特殊目的的項目公司簽訂特許權協議。然后,由此項目公司完成籌資、經營以及建設等相關工作的融資方式。當前,此模式在我國的公共事業中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通過對此模式的科學應用可以有效地解決公用事業存在的財政資金短缺問題,全面提高政府對其的管理效率與管理效果。但是也會面臨一定的問題,如管理能力低下的私營部門濫竽充數、部分工作人員以權謀私等。因此,為了充分發揮PPP模式的積極作用,有效地防范各種問題的發生,那么必須要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監管作用。
一、加強法律法規建設
為了可以更好地推廣PPP項目,那么首先必須要制定科學完善的法律法規,要充分發揮法律手段的作用,對各項工作進行有效的約束與管理。例如,要明確地指出監管范圍與監管模式等,在此基礎上才可以使得各環節、各部門的工作得到有機的協調。在立法方面,我國要積極地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要針對PPP模式制定統一的的法律法規。要對監督項目公司擔負的職責、享有的權利、產品質量以及價格等諸多方面作出明確的規定。要基于PPP模式統一立法,配合政府的單項立法,在此基礎上就能夠更好地發揮地方政府的職能作用,有效地調整某個PPP項目。要結合實際的發展狀況不斷地完善與優化現有的法律法規,要從監管內容、監管模式等諸多方面構建完善的監管法律體系。從法律層面上加強對監管者的約束與管理,有效地防范濫用職權現象的發生。
二、成立政府監管機構
為了建立科學的政府監管體系,高效完成監管工作,更好地發揮PPP項目的作用,那么首先就要成立專門的政府監管機構。首先,要進一步明確政府行政監管部門的職責以及范圍。例如,對于發改委而言,其要對PPP項目的發起人進行嚴格的監督與管理。對于市政管理局而言,其要對PPP項目的運營、融資以及建設等情況進行嚴格的監督與管理。對于PPP項目的資金安全問題,主要是由審計局以及財政局負責監督管理的。要成立相對獨立的政府監管機構,我國要積極地學習香港的管理模式,由國務院作出任命,選擇與政府部門彼此獨立的國家監管機構,然后在其下設立不同領域的專業性獨立監管機構,例如,電力獨立監管機構等。機構成員主要是本專業領域的相關專家。第三,要對橫向與縱向的監管機構進行重組,使其可以保持更加獨立、更加專業,然后要對政府職權進行重新的定位。其中會涉及到監管信息的公開性、監管標準的制定等,要對監督權力進行科學的配置。
三、制定完善的政府監管績效評價體系
為了可以高效地完成PPP項目政府監管工作,使得工作效果得到有效的保障,那么就要加強對政府監管績效的科學評價,從而更好地維護相關方的合法權益,有效地發揮政府的監管作用。我國要積極地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制定完善的政府監管績效評價體系。加強在此方面的立法,根據我國的國情制定實施的細則,要在選擇評價主體以及開展評價工作等諸多方面制定相關的標準與制度,從而提高我國政府監管績效評價的法制化水平。另外,我國要成立專門的監管績效管理部門,要結合實際狀況成立專門的績效評價機構,使其明確自身所擔負的職責,可以高效地完成績效評價工作。第三,要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的作用,更加科學地整合與管理評價數據。此外,還要構建完善的公共信息反饋系統,能夠進一步披露政務信息,使得評價過程更加公開、透明。
總之,伴隨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政府也在公共事業建設方面投入越來越多的資金。然而,只是單純依靠政府部門的投資是不夠的,必須要充分發揮PPP模式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加強融資,加強公私有合作,進而獲得更多的資金,用于公用事業的建設,推動公用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了有效應對PPP模式下可能會存在問題,就必須要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監督管理,成立專門的政府監管機構,建立完善的監管制度與監管體系,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PPP模式的應用優勢,解決公用事業的發展問題,進而全面推動公用事業的可持續發展。(作者單位:天津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