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淑賢/黃璀玥
長痘要忌口這道理很多人都懂,“長痘不能吃辣”這種話在生活中也聽得到不少,但吃辣真的會導致長痘嗎?怎么吃不長痘?快來跟皮膚科和營養科醫生學一學。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臨床營養科主治中醫師劉佳博士指出,現在并沒有足夠的臨床證據說明吃辣會直接導致長痘,辣椒只能讓血液循環加快,從而使身體代謝變快。
那為什么每次吃辣就會爆痘?劉佳分析,人體吃很辣的東西會加速局部血液循環,提高皮膚溫度,出現冒汗、臉紅的現象,視覺上看上去痘痘更紅、炎癥更明顯,但其實這和痘痘并沒有很大關系。
之所以覺得吃辣火鍋、麻辣香鍋、串串、小龍蝦、燒烤等辛辣美味時會長痘,主要是很多人在吃辣的同時會喝碳酸飲料或果汁等飲料,有些養生人士會喝涼茶飲料,但其實涼茶飲料里的含糖量也不少。也就是說,長痘的元兇其實是“糖”。這些食物脂肪、鹽分含量高,對皮膚也不好。
“其實,糖不是一個壞東西,維持正常的血糖也是非常必要的。”劉佳解釋說,當人體血糖過低出現頭暈、心慌、出冷汗等情況時,人體就需要在短時間內攝入大量的糖來緩解癥狀。但是,攝入過量糖類會引起皮脂腺分泌過多的油脂,引起毛孔堵塞、感染、炎性反應,從而導致長痘。劉佳強調,除此之外,糖還會導致膚色暗黃和皮膚衰老。
“過度分泌的皮脂是冒痘的主要原因之一。”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翁智勝解釋,皮脂腺的活躍度主要受遺傳基因和雄性激素影響,皮脂為毛囊內痤瘡丙酸桿菌等微生物的生長提供油脂及厭氧環境,痤瘡丙酸桿菌不僅可產生脂酶水解甘油三酯為甘油和游離脂肪酸,后者刺激毛囊及其周圍組織引起炎癥反應,還可產生一些促炎癥反應介質。因此,油性皮膚的人群經常會有長痘的煩惱。與此同時,皮脂分泌過多也是油性皮膚、毛孔粗大、膚色暗沉等的主要原因。
飲食對油性皮膚的影響非常大,比對其他膚質的影響大很多。
研究表明,高“糖”食物進入人體胃腸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血糖的快速升高導致了高胰島素血癥,即血液中的胰島素含量過高,高于正常的含量。過高的胰島素對于痤瘡的形成有促進作用,當皮膚角質代謝不正常了,毛孔發生堵塞,細菌滋生就會長痘了。
另外,營養缺乏也是導致痤瘡的潛在因素。均衡的營養是維持包括皮膚在內的身體正常機能和代謝的基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均衡的飲食結構對皮膚狀態有一定良好的影響。多吃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B、鋅、硒和復合碳水化合物等的食物對防痘有一定的作用。
網絡上提倡的低“糖”飲食里的“糖”,準確來說指的是血糖生成指數GI(升糖指數)的值,這個值反映食物引起人體血糖升高的指標。專家認為,日常應提倡均衡膳食+低“糖”飲食。低“糖”飲食法則的理念就是控制“不良”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避免葡萄糖攝入過多,囤積于體內。
“通常GI(升糖指數)低于55的被稱為低GI食品。”劉佳建議,日常的飲食中應該以GI低的食物為主,包括粗糧、豆類、乳類、含果酸較多的水果(蘋果、櫻桃、獼猴桃等)、全麥或高纖食品等。同時,應減少像蛋糕、餅干、甜點、精致食物、精加工且含糖量高的即食食品等高“糖”食物的攝入。但劉佳強調,這并不意味著就要完全否定含糖高的食物,重要的還是要控制攝入的量。
油性皮膚人群還要控制奶制品攝入量,奶制品是經過臨床證實有明確的致痘特性,原因是牛奶中的酪蛋白會間接促進炎癥的發展和皮脂分泌。劉佳指出,對于油性皮膚人群來說,清淡、低“糖”健康飲食對于皮膚保養至關重要,用貴的護膚品都替代不了健康飲食的作用。
劉佳指出,改變飲食習慣是不容易的,可以先從改變一天的飲食開始,慢慢把不健康的食物替換掉。例如,早餐喜歡喝牛奶,可以把牛奶替換為低糖分的酸奶。而主食方面,單一的白米飯是“糖”很高的食品,可加入一些糙米、藜麥降低食用后的升糖指數。
盡管飲食對于我們痘肌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但不需要為此過于降低生活質量,更不宜對飲食過分嚴苛。其實,低“糖”飲食并非一點糖都不可以吃。如果本周已經堅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可以獎勵自己吃一點小甜點。過分限制飲食,會心情低落,走進另一個極端,對健康也是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