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腫瘤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 劉 南
膀胱是人體很重要的一個器官,但也是非常脆弱的一個器官,尤其是男性朋友,如果不好好呵護,很容易遭受膀胱癌的侵襲。
膀胱癌是指發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惡性腫瘤,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也是全身十大常見腫瘤之一。據2018年版膀胱癌診療規范數據顯示:膀胱癌居我國泌尿生殖系腫瘤發病第1位!而在西方其發病率僅次于前列腺癌,居第2位。
膀胱癌可發生于任何年齡,甚至是兒童。其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高發年齡在50~70歲,男性發病率為女性的3~4倍。膀胱癌的病因復雜,既有內在的遺傳因素,又有外在的環境因素。較為明確的兩大致病危險因素是吸煙和職業接觸芳香胺類化學物質(芳香胺為高沸點的液體或者低熔點的固體,具有特殊的氣味,其毒性很大,如苯胺可以吸入、食入或透過皮膚吸收而致中毒,食入0.25毫升就可嚴重中毒。而β-萘胺與聯苯胺是引致惡性腫瘤的物質)。研究發現,吸煙可使膀胱癌危險率增加2~6倍。隨著吸煙時間的延長,膀胱癌的發病率也明顯增高。另一個重要的致病危險因素是長期接觸工業化學產品,約20%的膀胱癌是職業因素所致。比如從事印染、石化、皮革等制造業的人,或是生活中長期染發、接觸染料、油漆、橡膠等化學元素的人,都容易讓脆弱的膀胱“受傷”。
但男性膀胱癌發病率高,并不完全與吸煙、職業因素有關,主要還與雄性激素水平有關。此外,尿潴留等慢性梗阻因素,前列腺增生、膀胱結石造成的慢性炎癥刺激,也會導致患膀胱癌。前列腺增生及尿道狹窄等疾病造成慢性尿路梗阻,致瘤物質長期聚集膀胱容易造成膀胱癌;結石等局部慢性長期刺激可造成膀胱鱗癌。因此,預防膀胱發生癌變,男性朋友可從戒煙、多喝水、少吃肉等生活方式著手進行。
膀胱癌不同于其他癌癥早期不易被察覺,它的標志性癥狀主要為無痛性的全程肉眼血尿,只要人們有健康意識,早期就能發現。這也是上尿路腫瘤的一個標志性的癥狀。
出現血尿有多種情況,比如尿路感染會出現血尿,但這種血尿會伴有尿頻、尿急、尿痛的癥狀。腎結石也會導致血尿,同時會伴有腰痛。而膀胱癌出現的血尿卻不痛。如果是無痛血尿,就要高度懷疑膀胱癌。
雖然膀胱癌癥狀相對典型,但也有一些患者在發現血尿時,會認為是熱重、火重,隨便吃點消炎藥、清熱藥,以為多喝水休息下就沒問題。還有的患者本來已經發現膀胱腫瘤,但卻不重視,結果拖得很晚才治。這樣不僅患者花的治療費更多,受的痛苦更多,還會增加治療難度。
對于40歲以上出現無痛性肉眼血尿的患者,應考慮到泌尿系腫瘤的可能性,特別是膀胱癌。綜合患者既往史、家族史,結合癥狀和查體做出初步判斷,并進一步進行相關檢查。檢查方法包括尿常規檢查、尿脫落細胞學、尿腫瘤標記物、腹部和盆腔B超等檢查。根據上述檢查結果決定是否行膀胱鏡、靜脈尿路造影、盆腔CT或(和)盆腔MRI等檢查明確診斷。其中,膀胱鏡檢查是診斷膀胱癌的最主要方法。
一般來說,一旦出現無痛性的肉眼血尿,就可以做膀胱鏡確診膀胱的具體情況。如果發現有腫瘤,可以取組織做病理活檢,確診腫瘤類型。但因做膀胱鏡只是局麻,有些患者不能耐受,如果膀胱腫瘤大,血塊多,膀胱痙攣,患者就會非常痛苦。
臨床上還有一種做法,就是一發現膀胱有腫瘤,就直接做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這樣有兩種好處,一是因手術是全麻,可直接切掉腫瘤;二是可對取出的腫瘤做病理檢查,了解其性質,浸潤深度,決定是否需要做第二次手術,或是否需要做膀胱腫瘤的根治術。如果腫瘤浸潤得淺,通過這種電切術就能達到治療效果。
膀胱腫瘤可分為淺表層、肌肉層、漿膜層等,一般淺表膀胱癌做單純的膀胱腫瘤電切術,術后再定期灌藥、復查,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10年生存率達80%以上。但如果患者術后不定期復查、不定期灌藥等,就會延誤病情。因為膀胱腫瘤非常容易復發,5年復發率可達40%以上。
肌層浸潤性膀胱癌、膀胱鱗癌惡性高,易發生肺轉移等遠處轉移,建議做膀胱全切。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雖然不太容易發生轉移,但如果是較高危,多發、復發,腫瘤大于3公分,并發原位癌等情況,也建議做膀胱全切。
那如何預防轉移,提高預后效果呢?有數據表示,在術前建議先做2~3療程的新輔助化療,化療后再做手術,對生存率能獲益10%左右。
如果不想切除膀胱,目前還有一種保膀胱綜合治療方法,即在膀胱腫瘤電切術后,再協同放化療。有數據顯示,保膀胱綜合治療也可以達到全切的效果,5年生存率可達到50%~60%。但需要嚴格監控病情,一旦發現病情進展或復發,還是需要切除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