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緯網知識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一直是一個無法逾越的難點,卻又是一個無法舍棄的重點,它需要學生具備抽象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做基礎。對于初一甚至初三的學生來講,這方面的知識都比較欠缺,因此很難理解。而教師如果按傳統的講授方式滿堂灌,勢必會讓學生更加難于理解,且在入門之初就產生畏難抵觸情緒。體驗式教學法得引入,則可以大大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提高學習的效率,激發學習興趣,,本文結合筆者自己的教學經驗就如何在經緯網教學中使用體驗式教學來突破難點提出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 經緯網 難點
體驗式教學法的概念
體驗式學習就是向學生提供真實的或者是教師模擬出來的學習環境及教學活動, 學生可以通過人際交往充分參與到活動當中, 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收 獲 個 人經 驗、 感 受,并且進行分享, 然后通過反思將其進行總結上升為理論的學習成果, 最后將理論成果投入到應用實踐當中。 新課程改革使當前的地理課堂上產生了很大的變 化 , 自 主學 習、探究學習等已經成為新常態。一些地方目前正在推行 “學進去, 講出來” 的教學改革, 其主要目的就是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轉變自身的角色, 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合作者;要以學生為中心, 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1]將該種理論運用到初中教學過程中, 可以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 提高學生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的能力, 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以及合作意識、 集體意識。
經緯網教學難點剖析
教學難點,是學生認知矛盾的焦點。化解難點、解除疑惑,是教學過程順暢有效的重要保證。經緯網知識是初中地理教學一重難點,歷年來也把其視為考核重點,而課本卻只有寥寥數語。教學難度較大,學生難以掌握。部分學生直到初三中考完,也不能正確寫出經緯網上某點的地理坐標,所以經緯網教學也成了地理教師頭疼的一個知識點。如果我們地理教師按傳統教學中的概念——理論——聯系的傳統方式授課教學,是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引起學生共鳴的,學生也很難掌握這一部分內容。[2]而老師如果想讓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親自參與到知識的獲得與應用中來,達到學會,靈活會用的目的。這即是本節知識的教學目標所在,更是教學難點所在。
下面談談在經緯網教學中我是如何借助體驗式教學法突破難點:
1.情境體驗法——化抽象為形象,讓知識與實際聯系起來
經緯網的教學難點之一便是讓學生要想象出這些看不到摸不著的經線、緯線,同時還要明白二者之間的關系。僅憑書上簡單幾句話,或者老師的語言描述,勢必依舊讓學生無法理解。針對這一難點,我采取的是先和學生談進電影院看電影的經歷,提問學生為什么能準確找到自己的座位?學生回答因為電影票上標明了自己座位的排和列。教師再乘機引入排就像緯線,列就像經線。高度理論化的東西一下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學生都能理解。接著,老師拋出下一個問題:如果售票員賣的票是只標有排,會出現什么問題?如果只標明列,會出現什么問題?學生立刻明白了在實際應用定位中經緯必須同時出現,缺一不可。原本抽象的知識當與學生日常實際緊密結合,教師兩個問題的提出很好的創設了電影院這個場景,大大化解了學生理解上的難點。
2.游戲競賽體驗法——化被動為主動,讓學生主動學習起來
經緯網的教學難點之二便是讓學生理解經度緯度的變化規律,并達到會真正的應用。教師如果只是口授反復灌輸讓學生死記硬背下來,就算記住了,換一組度數任然是不會使用的。在這個點的突破上我引入了一個小游戲,并充分利用小組相互pk競賽的模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首先經度的變化規律:以本初子午線為界,東經度數向東度數增大,西經度數向西度數增大;緯度變化規律:以赤道為界,北緯度數向北度數增大,向南度數增大。簡單幾句話光要學生說起來都容易混淆,更別談應用了。于是在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演示完經緯的度數變化規律后,我設計了一個小游戲,填字游戲:北_____南______;東______西______;每空只填一個字上去,剩下的,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反復探討之前交的規律。看哪個組最先想出。學生的斗志一下被激發了,學生很快自己投入到了所在小組積極探討,交換意見。而我只需靜待結果便可。最終每個組得出了他們認為對的結論,比如:北大南小,東小西大,北減南增,東增西減。答案非常之多,當一個組提出他們的意見時,另外的組會拿出學過的規律反駁他們,在這樣你說我駁的過程中,終于有小組明白了得出了類似:北大南大東大西大,北增南增東增西增,等較為合理的規律概括,我稱為“四字箴言”。在這種寓教于樂的游戲式體驗活動中,學生由被動的學,變成了主動要學,且通過小組討論等方式的發揮,讓學生對這個結論的獲得終生難忘,也讓每個孩子體驗到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3.參與式體驗法———化靜為動,讓學生活動起來
經緯網教學難點之三:俯視圖上讀寫出經緯網的坐標,很多孩子經過學習、練習在平面圖上、側視圖上寫出某點的坐標,難度不太大,但如果換成在俯視圖上寫出某點的坐標,許多孩子一下就連那根是經線,那根是緯線判斷起來都十分困難,更別說寫出坐標了。針對這個難點,我先讓每個小組每人準備個乒乓球,然后讓學生自己在乒乓球上以30度一個間隔,畫出經線和緯線。學生參與的熱情很高,雖然他們多次看過我手里的經緯儀了,但讓他們做一個自己的經緯儀,他們很愿意動手參與進來,改變了他們大多數課堂上只能聽、說的模式,增加了動 手的環節。完成這一項任務后,我又讓學生仔細觀察手里的自制經緯儀。提問:如果你有機會到北極或南極上空向下俯視圖地球,請問你看到的經線會是什么樣的,看到的緯線又是什么樣的?請畫出你所看到的經緯線。因為有了之前自制的經緯儀作為工具,學生邊看邊畫,絕大部分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親身的參與,真正知道了俯視圖上經緯線的分布情況,既然學生都能畫出來了,那么以后在上面填寫坐標就很容易了。
參考文獻:
[1] 劉紅英 體驗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探究[G]新課程研究2017.04
[2] 周秀云 經緯網教學如何在游戲中突破難點[J]遼寧教育 學術教研2013.03
作者簡介:李文琴(1984-)女,漢族,籍貫:四川省涼山州,單位:湖北省十堰市東風第九中學,研究方向:地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