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主學習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應該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因為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陣地,只有發揮主陣地的作用,自主學習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最大努力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空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滿足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需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理解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體驗數學的探索過程,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使學生數學素質得到提高,情感、能力、知識全面發展,獲得終生受益的數學學習能力。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 自主學習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自主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學習理念。學生產生了自主學習的意愿,并不說明就能順利的進行自主學習。要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要經歷新知的形成過程和問題如何解決的環節。與此同時,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要敢于猜想,敢于表達,敢于嘗試,充分展示他們的求知欲,表現欲和創造欲。為此,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盡最大所能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空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滿足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需求。
一、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
多媒體技術是匯集聲音、圖像、動畫于一體,生動形象把數學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更快的把學生的注意吸引過來,同時又能操作實物無法演示教學情境,具有其它教學手段所不能達到效果的優勢。
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的需要,化靜為動,動靜結合,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能直觀生動展示圖形的變化,能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學效率。特別是幾何知識的學習,使用多媒體效果更顯著。
二、經歷知識的建構過程,開啟學生自主學習的心靈。
傳統的數學教學只重視教學得結果,而忽略了教學過程的呈現,學生不用經歷自主探索去獲取知識,而是要認真聽講和機械記憶去學習新知識。而新課程強調:數學學習必須重視知識的建構過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知識和經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去探究,去創造,去發現知識的來龍去脈。
在執教《正方形》一節時,探究正方形的判定中,提出“在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基礎上分別添加什么條件把四邊形變成正方形”的問題。學生根據在探究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的判定時分別從邊、角、對角線等方面添加條件進行研究。借助這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猜想,每一種猜想又都進行嚴謹的幾何證明。學生既體會成功的喜悅,又很好地掌握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釋放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激啟學生自主學習的火花。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本節課的重難點設置疑問,通過解決教師提出的疑問,激啟學生去思考、猜想、探索、驗證,使學生在猜想與驗證的過程中迸發智慧的火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給學生留有大膽猜想、動腦思考、主動嘗試、動口表達的解決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能有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
比如,在執教《最短路徑》一節時,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如圖,將軍騎馬從城堡A到城堡B,(城堡A與城堡B在小溪的同側)途中馬要到小溪旁飲水一次,問將軍怎樣走路程最短?
給學生創造了思考交流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學生啟動已有知識,開動腦筋,學生們從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猜想,他們急于想知道,到底哪種猜想是正確的呢?學生會主動帶著這個問題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借助已有知識主動去探究新知,展開激烈的討論。最后用嚴密的數學思維證明出第三種猜想最短,用精確的數學語言呈現給每一位同學。看著他們欣喜若狂的樣子,我的心里也美滋滋的。
四、借助小組合作交流,放飛學生自主學習的翅膀。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并不是只讓學生進行封閉式學習,完全不與他人交流,而是學生經過獨立思考的過程再進行合作交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當的開展合作學習,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空間。
比如,在七年級上冊整式一章《數學活動——找規律》一節,教師讓學生觀察火柴棍的擺法,親自拼一拼,想一想,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從多個角度進行考慮,并與同伴交流自己的觀點。提供充分的合作學習活動空間,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最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入手,總結出許多種方法。
教師通過設計合作學習活動,讓學生進行交流,對于這種找規律性問題學生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在以后做題中遇到類似于這樣的問題學生很容易找到切入點,進而解決問題。放飛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翅膀,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五、設計課堂提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課堂提問在教學中不可忽視,有效的提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注意以問導學,以問促學,是學生經過思考,利用知識間的遷移而答,使學生學得全面而深刻,并不是將課本的知識再從頭至尾認真講解一遍。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提高學生自主思考的水平,遇到類似問題知道該如何思考,從哪里入手,進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設計提出的問題時,必須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針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差異來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并掌握好提問時機。比如在新知識的“生長點”上,新舊知識的“結合點”上,舊知識向新知識發展的“轉折點”上等方面提出問題。
六、學會自主總結,沉淀學生自主學習的收獲。
一節課的小結部分與其他教學環節同等重要,好的小結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能深化理解本節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小結部分我們可以讓學生用思維導圖畫出本節課學習的內容,也可以設計一些娛樂性的競賽活動結束課堂,給學生留下“課已結束,意猶未盡”的感覺,也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有拓展性的或者富有挑戰性的問題,留給學生思考和探究。學生通過自主思考進行歸納、整理、總結,老師適時予以點評。既鞏固所學的知識、又培養學生歸納,總結學習習慣。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數學課堂教學中要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的機會,提供主動發展的空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總結,學會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思考,進而激發其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興趣,理解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體驗數學的探索過程,從而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作者簡介:史金慧, (1986/04/06) 性別: 女,民族 :漢族, 籍貫黑龍江省樺川縣, 最高學歷:本科, 職稱:一級教師, 研究方向:初中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