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王澤程

由伊科拜克公司主辦的第十一屆亞歐豬病防控高級峰會于2018年12月8日—10日在廣東佛山召開。盡管淅淅小雨帶來了少有的寒意,但參會人員熱情不減,嘉賓演講精彩紛呈,會場掌聲不斷。伊科拜克銷售總監曹玉良主持了本次會議。會議包含了疫病防控策略、形勢預測、豬場建設、有效生物安全控制以及人工智能(AI)養豬等方面的精彩內容,就請大家一睹為快吧。
伊科拜克公司余偉權總經理致辭。首先,余總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其次,本次講座也為大家準備了豐富的內容。余總還講到,2018年對養豬業來說是不尋常的一年,非洲豬瘟影響了我們很多出行、交流等活動。但是我們養豬業經歷過豬高致病性藍耳病、豬流行性腹瀉等侵害,最終還是渡過了難關。就非洲豬瘟的防控而言,我們要有積極的態度,再次共渡難關。最后,余總說,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中國的養豬一定會是最強的,因為我們經歷過這些疫病的考驗,最終一定是最強的。
始終著眼生物安全,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獸醫研究所副所長邵國青研究員講解非洲豬瘟防控要點。非洲豬瘟自1907年東非首次出現后,2007年傳播至格魯吉亞,隨后加速在世界各地擴散開來。從2018年8月進入我國后,我國成為最大受害者。同時,接觸感染,肉制品傳播和早診斷早處置是認識、防控非洲豬瘟的三個要點。邵國青研究員在介紹完非洲豬瘟臨床特性后強調:在現場防控工作中,盡早發現疫病,盡快清群撲殺和到位的消毒隔離措施可以盡快控制感染源擴展。中、大豬場建立三道防線,就可以擋住非洲豬瘟疫情,第一道物理屏障,建立圍墻;第二道區域屏障,建立高標準場內生物安全并建立場外隔離安全帶;第三道意識屏障,不放過任何進入豬場屏障的東西,穿越車輛最危險,需要建立洗消中心和轉運站?!胺侵挢i瘟流行的國際化是一個新的開始,必須要關注它新的變化。政府發力和國際協作非常重要,而扼制疫情發展,豬場應發揮自己的創造性作用。智能養豬與生物安全新模式、新產品和新技術的投入,會從根本上解決非洲豬瘟和老大難傳染病的有效防控。非洲豬瘟災難,是加速中國豬場生物安全提升,將中國畜牧業推向現代化的機遇?!鄙蹏嘌芯繂T最后強調,豬場沒有其他有效的防控技術產品,只有生物安全一條路。
盡管非洲豬瘟現在是我國豬病的“老大”,但是豬藍耳病的危害依舊不能忽視,其傳播途徑不像非洲豬瘟只有接觸傳播途徑,豬藍耳病的傳播有空氣傳播途徑。中國農業大學獸醫博士賴志 首先為我們講述豬藍耳病病毒演變的故事,1997年我國普檢豬藍耳病陽性血清,2003年開始小規模生產豬藍耳病活疫苗,2003—2006年豬藍耳病活疫苗泛濫使用,導致2006年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暴發。2018年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發現豬藍耳病病毒新毒株。關于NADC-30 like株,賴博士也進行了介紹,此毒株2013年在中國首次被發現,并在國內呈擴散態勢。以母豬流產等繁殖障礙為特征,將來豬藍耳病也會以此毒株為主。多家科研機構研究發現,現有疫苗毒對類NADC-30毒株交叉保護作用較為模糊。為驗證愛樂新對類NADC-30毒株CH1601復制的影響,分別進行了體內外試驗,經過嚴謹的試驗過程與最終的數據分析,體外試驗得出結論為:愛樂新對類NADC-30毒株在Mac145細胞內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且與愛樂新濃度(0.1~50μg/ml)成正相關。體內試驗得出結論:愛樂新可減少類NADC-30毒株病毒血癥,減輕臨床癥狀和肺部損傷。
賴博士還提供了目前市場上國內外豬藍耳病疫苗信息,介紹了目前其對豬藍耳病病毒所做的實驗研究數據,表明了愛樂新對豬流行藍耳株均有抑制作用。
南京農業大學博士呂英軍介紹到該試驗的研究背景是許多豬場中存在的出生仔豬淋巴結青紫和輕微腫大的現象,尤其是在其補充鐵制劑后更加明顯;在后期飼養中,很多豬場的仔豬腹股溝淋巴結發青發紫的現象逐漸消失,但有部分助產仔豬始終存在,直到斷奶時仍能看見。淋巴結青紫色的仔豬往往表現出生長緩慢、抗體水平不高不整齊,且容易發病的特征。剖檢可見淋巴結不同程度的出血,紅褐色,其他部位淋巴結也有此現象,如腸系膜淋巴結。組織病理學觀察可見淋巴結髓質有出血和含鐵血黃色沉積;淋巴結青紫色消退慢,預示該豬機體免疫力欠佳。
伊科拜克公司產品愛樂新的主要成分是一種廣譜抗生素泰萬菌素,泰萬菌素是大環內脂類藥物,臨床用于支原體感染、腸道感染等。近年來研究顯示泰萬菌素具有抑炎、抗氧化作用,與減輕細菌脂多糖(LPS)和豬藍耳病病毒引起的炎癥反應免疫調節作用和NF-kB信號通路有關。
在此背景下,為確定伊科拜克公司產品愛樂新是否具有減輕仔豬淋巴結青紫色腫大現象,呂博士選擇具有淋巴結青紫色情況的豬場,通過在攻胎料中(試驗場妊娠母豬90 d)飼喂不同劑量的愛樂新(500 g/t飼料和1000 g/t飼料)至分娩,觀察其對出生仔豬淋巴結青紫色和腫大緩解作用。經過2個多月(2018年2月2日—2018年4月15日)詳盡、嚴謹、專業的試驗過程,最后經過實驗室數據分析得出結論:使用愛樂新能顯著減少出生仔豬淋巴結青紫色現象,1000g/t飼料的豬群更為明顯。
揚翔股份施亮總裁首先介紹了揚翔養豬發展歷程:2004—2008年傳統養豬,2009—2014年是科技養豬,2015—2018年數據養豬。由2014年每天養豬成本6.50元/頭,到2018年的5.26元/頭,是揚翔這么多年付出的回報。演講過程中,施亮總裁分享了揚翔養豬經驗,有五大關鍵要素:生產管理、基因遺傳、精準營養、生物安全、環境控制。揚翔特別注重生物安全,強調母豬與后備豬兩點式飼養;數量大于兩萬頭的豬場要設置中轉站,對來往車輛進行沖洗消毒,揚翔在2009年主要完成中轉站的建設;新引進后備豬需要進行隔離馴化、抗體檢測等;一胎場與二胎場(一胎以上)要分離,滿足頭胎母豬與其他母豬對營養的不同需求。環境控制與生產管理是養豬能否成功的關鍵,揚翔這兩個方面一直都堅持與華中農業大學教授與國外專家的深度合作,取得良好的效果。精準營養需要對飼料的生產流程、飼料成分等都了然于心,做到在飼喂階段的精準,各階段的精準飼喂控制等?;蜻z傳決定養豬獲利的空間究竟有多大。公豬的核心價值在生長速度,公豬的來源必須清楚,時間要合適控制,如何保證優良公豬的基因能穩定表達也是豬場需要關注的地方。
揚翔正在積極迎接產業互聯網時代,揚翔與影子科技合作,產業科學家與IT工程師合作,聯合研發智能養豬產品,聯合推出“互聯網智能養豬平臺”,做到源于行業,賦能行業。PFP(未來豬場)共同應運而生,將實現農村、飼料、豬場、交易流通、屠宰場、超市、餐桌的共享,將實現共享經濟體,將普及更多豬場、更多合作單位。PFP的第一步是把豬場搬上互聯網,包括豬(豬臉識別)、欄舍場(智能卡)、物品(智能標簽)、人(智能手機);第二步是數據智能采集、計算、分析、決策、控制,包括查情器、稱仔器、調膘器、精喂儀、多奶寶等等;第三步是智能協同管理,降低養豬門檻。
龍闊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馬晶晶女士介紹說,母豬產后“三聯癥”(MMA)是指母豬產后因各種原因引起的乳房炎、子宮炎和無乳癥的統稱。MMA發生率約占哺乳母豬的2%~7%,其影響母豬的生產性能和使用年限,而仔豬因為采食初乳和乳汁的減少,造成后期死淘率增加。其主要發病原因有營養因素,管理及環境應激,外傷或仔豬咬傷,傳染病引起(PRRSV、細菌、支原體等)。
在此背景與前期試驗證明愛樂新在PRRSV感染時對細胞因子具有調節作用(可降低致炎因子的濃度)的試驗背景下,馬晶晶女士所在團隊,進行了嚴謹詳細的試驗設計,對不同豬場的數據進行了分析,驗證了愛樂新對由PRRSV引起的母豬MMA的控制效果。試驗結果顯示,愛樂新可以減少PRRSV病毒載量,對母豬子宮炎效果明顯。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高建華教授分享了解決豬群健康問題的總體方案。對后備豬的管理上,將配種公豬隔離,得到健康后備豬群;對疾病易感或抵抗力低的母豬,進行淘汰或者保留,根除帶毒豬,增強黏膜免疫系統,之后獲得健康懷孕母豬;還要對分娩的母豬進行初乳管理。
針對非洲豬瘟,豬場需要做的生物安全也必須重視。如果非洲豬瘟疫情到了豬場附近,需要緊急召開各級會議,積極做好應對準備。了解一些風險因素,包括野豬、蜱(還有未知的牛虻)、接觸過已感染野豬與家豬的螨類、新鮮肉及凍肉、豬肉制品、血液、體液、新鮮糞便等;以及運輸區域的高風險,包括航空港、海港、海關檢疫站,邊境檢查站。非洲豬瘟的防控一定要關注野豬的動態,發動群眾的力量,尋找離我們生活區域不遠的野豬,進行控制。還有不容忽視的是邊境貿易,在歐洲有一些運豬卡車可以直接通過的地方,這也是早些年歐洲國家間傳播的主要原因。
高教授為我們列舉了許多豬場有效生物安全措施,也列舉了許多不足,強調豬場一定要嚴抓生物安全,避開雷區,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非洲豬瘟帶給養豬業的種種問題。
最后曹玉良先生總結了本次會議,隨后進行了現場問答環節,邵博士、高教授、施總等均為現場人員答疑解惑。曹先生的主持過程中的詼諧幽默與精彩總結均為大會增加了不少樂趣,也同樣感謝伊科拜克會務組工作人員的付出,讓參會人員有賓至如歸的感受,最后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