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小玲
摘 要:主要從高中學生撰寫自傳的角度來探討“自傳寫作”對高中生“自我成長”的重大意義。這種個體寫作是一次自我對個人心靈的剖析,是一段自我對成長故事的梳理,是一種自我對成長得失的總結(jié)以及對未來方向的審視。高中生就是在這樣的自傳寫作中重新認識自己,反思過去,促進自我成長。因而,“自傳寫作”對高中生“自我成長”確實有重要性。
關(guān)鍵詞:自傳寫作;高中生;自我成長
自傳,是敘述自己的生平經(jīng)歷的書或文章。自傳寫作,是一個人寫一部關(guān)于自己的傳記。現(xiàn)在市面上的自傳作品的作者基本上都是社會各界翹楚、名流巨擘。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著名文人錫德尼·李的《傳記原理》中曾列出立傳原則:沒有成就大事者不適合做傳記;活著的人不適合做傳記。看起來寫自傳應(yīng)是成功人士的專利。其實不然,高中生也可以寫傳記——自傳。國家發(fā)布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認識傳記作品的基本特性,嘗試人物傳記的寫作。”因此,高中生自傳寫作,可以成為學生嘗試人物傳記寫作的開端,而且這種寫作會直接影響傳主個體的自我成長。
本文中的高中生主要是指普通高級中學的學生,其一般年齡在16~18歲之間。高中生與初中生不同,他們的思想更趨于成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初建的關(guān)鍵階段。他們區(qū)別于一般職業(yè)技術(shù)中學的學生,普通高中生是以升入高等院校繼續(xù)深造為目標的一個龐大群體。
高中三年的校園學習的重要目標就是通過學習文化知識經(jīng)過高考,進入一所理想的大學。因此,高中生對未來是有所期待的,而這個期待是否清晰明確,因個體而有差異。從高一到高三的變化,不僅僅是一個生理年齡和體格體型的變化,更是心理環(huán)境的變化。高中生自我認知的改變,能夠?qū)€人成長產(chǎn)生影響。本文的“自我成長”是指高中生對個人綜合能力素養(yǎng)的提升有強烈愿望和行動,并通過努力付出達到一種較為接近理想的狀態(tài),進而形成一種自我反思、自我調(diào)節(jié)、自我激勵、自我認同等一系列積極的行為。
早在2400多年前,被譽為“希臘三賢”之一的蘇格拉底就發(fā)出了智者的呼告,“人啊,認識你自己吧!”古希臘人認為“認識自己”是一種智慧的表現(xiàn),并能得福免禍。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對個人成長做過一個較為完整的定義,所謂個人成長是指“每個人都有一個基本上積極的取向,是積極的、建設(shè)性的、朝向自我實現(xiàn)的、朝向成熟成長的、朝向社會發(fā)展方向的改變。”以下本文將從不同層面來分析“自傳寫作”對高中生自我成長的重要性。
一、自我對個人心靈的剖析
自傳寫作時,作者需要思考寫什么、怎么寫。高中生寫自傳就是一種認識自我的最好方式。寫作本身就是一種個體行為,尤其是自傳寫作更是需要作者運用第一人稱“我”進行寫作。自傳寫作過程中,“自我”意識會越來越清晰。
這種自傳寫作,是從學生本體角度展開,因而其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都具有強烈的個體色彩,“我是誰?”“我在哪里?”“我經(jīng)歷過什么?”等問題會在學生寫作時縈繞在腦際。寫作本就是一種心靈的書寫,而自傳寫作就更是一種使心靈澄凈的過程。“我”通過回憶,“我”想起了“我”的曾經(jīng),過去的人與事、喜與悲,慢慢涌上心頭。“我”喜歡什么樣的感受?“我”對什么感到痛苦?這些事件或情緒都會使自傳寫作者的思緒直抵心靈最深處,這樣的自傳寫作就如同作者在與自我對話。“我”這些年的成長歷程中,有哪些事情做得令自己滿意,哪些選擇令自己后悔莫及。在寫作時,作者的心靈世界把最真實的一面、最放松的狀態(tài)呈現(xiàn)在自己和讀者面前。自傳寫作者在寫作中對自己給予肯定或否定的評價,這使讀者看到了人性的善與美。比如有的學生在自傳中這樣寫道:
“這就是我,與以前比不一樣的我。我從頹廢、暴躁、做事不耐煩,變成了一個有上進心、有耐心而且懂得吸取別人建議的人。這就是布高所給予我一開學的見面禮。相信我以后還能學習到更多更多。”
“我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每當在床上輾轉(zhuǎn)反側(cè)時,腦海中便把自己的過去一遍又一遍地播放。”“上高中以來,我沒有一天不渴望著變強,提高自己的能力。因為我見識到了其他地方的不同球員的能力,他們在讓我驚嘆的同時也讓我反思自己。為什么同樣是高一,他們這么厲害,我卻只有這點水平?在每一次的輸球后,我總是不停問自己,我已經(jīng)厭煩了賽后安慰自己‘失敗是成功之母。總有人要贏,為什么不能是我?就這樣,我渴望著變強,我想要贏,我想要勝利之后和隊友們一同歡笑。為了這些,我愿意付出汗與淚。或許這只是我性格中的一點點不甘吧。”
學生在自傳中如此坦誠地自我表達,確實令我為之震撼。心靈的空間越是向自我敞開,才越是對自己負責。學生可以在自傳中叩問自我、激勵自我,再一邊鼓勵自己,遇見最真誠的自我。
二、自我對成長故事的梳理
自傳,是傳主對自身過往發(fā)生的故事的搜集、整理、篩選……高中生會選取那些對自己影響巨大、意義重要的事件來書寫,并借由它們來梳理自己的人生。
劉同在他的自傳體小說《誰的青春不迷茫》里寫道:“覺得孤獨就對了,覺得迷茫就對了,誰的青春不迷茫?”高中生身上已經(jīng)有些人生的印記,足以讓他們感到憂傷難過或興奮不已或沉思默想。從懵懂無知到略通人事,其間不知道有多少東西會在他們心中激起漣漪或波瀾。正是青春的年紀,正是學會開始思考人生、體驗社會、探索世界的時候,難免遇到一些“大事件”。一個一個的事件里的“我”,一路跌跌撞撞慢慢長大,慢慢學會理解長輩的良苦用心。高中生將這些豐富的人生素材寫進自己的傳記里,也是對人生過往的一種紀念。
“第一次運動會,第一次參與期中競技,第一次總是充滿回憶!被體育委員說動的我報名800米,臨近比賽,我才臨時抱佛腳試跑了幾圈!結(jié)果可想而知,無緣前六,雖然沒能獲獎,但在奔跑時,聽見同班同學甚至別年級別班同學的一同加油吶喊,即使沒有成功,內(nèi)心也是感動的。今年校運會比以往更盛大,人偶公仔、反串、coseplay等齊裝上陣,看得我瞠目結(jié)舌,不枉高中三年之行啊!”“為紀念這發(fā)抖而艱難的路程,這充滿童真與快樂的青春:這段一起哭過笑過鬧過的日子,特作自傳以記之。”
“我現(xiàn)在是一名高中生。當我剛剛進入布吉高中這所學校,我十分恐懼、膽怯。我不敢想象離開爸媽,離開家會是怎樣的感受。我喜歡交朋友,于是當我進入新班級時,我開始嘗試去與一個女生交流,我主動去做自我介紹,問她姓名……”
十幾年的人生路,高中階段是孩子們記憶最清晰,感受最深刻,成長也最關(guān)鍵的時期。第一次離開父母,要經(jīng)歷住校生活;第一次參加學校運動會比賽,加入競技的隊伍,這些對高中生來說都是新奇又重大的故事。一次經(jīng)歷就是一次成長。只有自傳者向自我發(fā)問“我經(jīng)歷了什么?”“我的故事是否有意思?”,他的故事才有被憶起的可能。自傳者作為故事的主角,必是清楚自己的收獲。未經(jīng)梳理過的人生故事,永遠難以發(fā)揮它潛在的作用。
三、自我對成長得失的總結(jié)以及對未來方向的審視
自傳寫作時,高中生會對曾經(jīng)的生命體驗進行思考,感悟得失,總結(jié)教訓,其后再對未來做出期許。
再美好的青春也有遺憾。那種好得不得了的人生,大多是別人的,而自己總有多多少少的不滿、不甘。人生難免遇到痛苦失意。林清玄告誡世人說“常想一二”。因為,十之八九是不如意。
“我一般喜歡用寫日記的方式來發(fā)泄心中的不滿。因為總是在打罵聲中解決問題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像我這種說話不經(jīng)大腦的,往往會在無意間傷害到別人,并失去一個朋友。而在日記里,無論說些什么都不會有人知道,也不會有人受到傷害。”這位高中生在自傳里清楚地表述到她時常運用一種自省式寫作來書寫感受、記錄生活,并且她找到了一種最好的方式解決自我困境。在內(nèi)心不悅時,這樣做是一種利人利己的好辦法。
“我是一名普通高中的準高二學生,正在為了考大學而努力學習著,就算成績平平,也要努力去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就像老師說的‘越努力,越幸運!”
高中生在自傳寫作中不斷發(fā)現(xiàn)自我,認識自我,告訴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這不就是在對自己的未來做出方向性判斷嗎?選擇決定未來,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楊振寧說,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努力方向的正確。學生能在自傳寫作過程中看到過去的自己,了解現(xiàn)在的自身,追尋未來的自我。這就表明,他的自傳沒有白寫。
自傳寫作給高中生帶來的不僅是思維能力、寫作能力的提升,更多的是在寫作過程中認識自己,提高自省能力,帶來令人欣喜的自我成長。人生中還有什么比成長更重要呢?尤其是,當這種成長來自內(nèi)在的覺醒,通過自傳寫作而完成。高中生自傳寫作有益無害,值得嘗試!
參考文獻:
[1]陳文艷.向著未來生長[J].語文世界,2017(Z1):1-2.
[2]唐岫敏.論自傳中自我敘事的主體身份[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3]唐岫敏.“新傳記”面面觀[J].外語研究,2013(4).
[4]張文.人生:從認識自我開始[J].大學教育科學,2016(1):155.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