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最近,俄日兩國就和平條約簽署問題展開談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即將舉行會談。請問,在條約簽訂前,兩國是處于戰爭狀態嗎?
山東讀者 沈世云
從法理上來說,敵對雙方只有簽署和平條約才能正式結束戰爭和武裝沖突。由于歷史和意識形態等原因,日本從二戰結束至今仍未與俄羅斯簽署和平條約,所以兩國從技術層面上說,仍處于戰爭狀態。
1945年8月,蘇聯對日本宣戰。至二戰結束,蘇聯一直未同日本簽署和平條約;1951年,在美國主導推動下,48個國家與日本簽署《對日和平條約》,但蘇聯拒絕參加;1956年,日本和蘇聯兩國政府代表簽署《日蘇共同宣言》,恢復兩國外交關系,且宣言中也包含“日蘇之間終結戰爭”的內容。但需要指出的是,宣言雖然具備一定的國際法效力,但效力極低,遠遠弱于正式條約。
日俄兩國一直沒有簽署和平條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兩國之間存在領土爭端,也就是日本所謂“北方四島”(俄羅斯稱之為“南千島群島”)的最終地位歸屬問題。根據1956年的《日蘇共同宣言》,“日蘇兩國將繼續進行和平條約締結的交涉,在和平條約締結后,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將向日本讓渡齒舞群島和色丹島”。宣言簽署后,兩國未締結和平條約,蘇聯乃至現在的俄羅斯也一直沒有向日本讓渡齒舞群島和色丹島。
一段時間以來,日俄兩國要簽署和平條約的說法不絕于耳。去年東亞峰會期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稱兩國將尋求在2018年年底之前根據1956年《日蘇共同宣言》的條款簽署和平條約,顯然兩國已然錯過了這個時間點。
今年1月中旬,日俄雙方就簽署和平條約事宜舉行部長級磋商,但雙方并未透露磋商細節。本月22日,安倍將訪問俄羅斯并會晤普京;今年6月,普京將訪問日本。這兩場日俄峰會會對雙方和平條約簽訂產生什么影響,尚需拭目以待。▲ (甄 翔)
環球時報2019-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