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銀菊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改變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方向和目標,這體現了新時代教育與我國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融合,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成為了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對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進一步加強了關注,高中政治教師都在積極的研究有效的教學改革策略,希望能夠借助新的教育理念和手段,培養出集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于一身的優秀人才。本文將在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養的概念解析下,提出幾點有效培養學生思想政治核心素養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策略
引言:
新課程改革的提出使教學的宏觀目標更加明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成為了各個學科教師共同為之努力的目標。但宏觀教育目標和課堂教學實踐之間還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鴻溝,落實情況并不理想,對于如何培養高中生的政治核心素養仍然是需要一線教師們研究的課題。
一、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
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養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這四個是相互依存的,共同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養,教師需要從強化活動設計,開展辨析式教學,體現綜合性教學設計以及開展廣泛性的社會實踐等方面入手,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對于政治思想觀念的認識,將他們的觀點賦予現實生活的問題當中[1]。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感
政治認同就是要培養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真摯情感和理性認同,使學生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其它素養的內在靈魂和共同標識。如今,學生受外來文化的影響越來越深重,對于本國思想政治理念以及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不強,這將會影響他們對問題的判斷,難以分辨是非對錯。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教師應該從實際入手,使學生認識到我國在制度、文化、治國理念等方面的優勢,堅定理想信念[2]。如在高中《經濟生活》一課的“實現社會公平”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我黨精準扶貧政策以及開展工作的實效以圖文等形式展示出來,借助我國貧困人口數量不斷減少的這一現實,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數據資料充分證明了我國在制度上的優勢,體現了黨和國家為民服務的基本原則和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學生在了解了這樣的數據內容后,政治認同感也在無形之中得以增強。
(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指的是人類在對科學、真理探索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的價值觀念,是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養中的主要構成部分。思想政治本就是一門具有綜合性特點的學科,教師應將教材中前后部分的內容進行串聯、綜合,使學生在對整體知識把握的過程中養成運用科學眼光看待問題的能力,能夠準確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高三一輪復習課《文化生活》“傳統文化的傳承”一課為例,教師就可以首先從哲學的角度來分析本課內容: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傳統文化在形式、內涵上會不斷順應時代的發展,但是其本質會不斷地傳承而保持穩定。而從對立統一的角度來看,傳統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一些優秀的文化理應不斷的傳承,但同樣也應摒棄一些落后的,腐朽的。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產業與文化的結合能夠轉變傳統的經濟結構,體現創新[3]。這樣從不同的角度來解析思想政治內容,能夠使學生的科學精神不斷增強,更加辯證的看待問題。
(三)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
沒有法律,我們的社會將會停滯不前,一切生命和財產安全都沒有了保障。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包含了許多與法律有關的內容,目的就是為了增強學生們的法治意識,了解我國“依法治國”的優越性。如在《政治生活》模塊里中國共產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一些經典的視頻資料。2017年9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啟動憲法修改工作,并指出,憲法修改要遵循四個原則:
——堅持黨對憲法修改的領導。把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貫穿于憲法修改全過程,確保憲法修改的正確政治方向。
——嚴格依法按程序推進憲法修改。先形成《中共中央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草案)》,經黨中央全會審議和通過;再依法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草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和通過。
——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凝聚共識。貫徹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注重從政治上、大局上、戰略上分析問題,注重從憲法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內在要求上思考問題。
——堅持對憲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保持憲法的連續性、穩定性、權威性。
通過觀看視頻,引導學生對憲法修改原則的分析,將教材中的知識點與黨中央關于憲法修改要堅持黨的領導、依法按程序推進、廣泛凝聚共識等原則緊密結合,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憲法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大意義,助力學生增強憲法意識和法制意識。
(四)培養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
如今的學生一心關注娛樂、明星,對于政治生活的關注度和參與度都不足。對待這一問題,教師必須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共公參與意識的培養,以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教師可以為學生們播放這樣一則視頻。視頻中,小學生將街道上的垃圾拾起放入垃圾桶中;路邊的行人看到有人落水后挺身而出;臺風過后,居民紛紛上街清理街道上的樹枝、建筑殘害。這些都是參與公共生活的體現,這也將教會學生們如何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承擔起應盡的義務。
三、結語
總之,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下的高中政治教學應從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四個方面入手,不斷加大實踐力度,體現教學創新,將政治教育的實際作用充分發揮,使高中生的思想、行為、意識等不斷成熟,發展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公民。
參考文獻:
[1]賀加貝.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以初中政治教學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7(45):88.
[2]韓葉青.初中政治課程教學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思考[J].新課程(中學),2016(04):20.
[3]方培君.讓學生終身受益:淺談思想政治課的核心素養[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5(6):57-59.
[4]李彰有.試論政治課教學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優化策略[J].教師教育論壇,2015(12):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