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低碳發展是不同于傳統的旅游項目,它的有著明確目的——保護氣候和環境,在此目的之下,如何實現其低碳的目的,則面臨著較多現實問題,旅游業本是一個著重于消費和體驗,因此,在當下中國的經濟的發展迅速的時間里,我們需要盡快的摸索出讓低碳旅游實現的途徑,這將會對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關鍵詞:低碳旅游;問題;實踐路徑
一、低碳旅游的現實問題
(一)快速發展與碳排放
碳排放約束必然會涉及到現有發展規劃和模式的轉變,在旅游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如果鏈接不好,可能會限制開發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發展成本。面臨著較多現實問題的情況之下如何實現低碳發展還沒有國際經驗。此外,以下功能價值主要體現在低碳旅游通過低碳技術的引進與創新,節約生產成本提高碳匯機制,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的效率,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具有較強的經濟和環境效益,象征價值與主體,體驗價值是基于旅游消費者的視角,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且往往在旅游過程中,旅游者會有奢侈的消費習慣。
(二)低碳旅游的成本問題
旅游業需要直接面向游客,哪些技術是低碳的。在旅游的早期階段,需要將旅游的時間和投資成本,甚至技術本身作為旅游體驗的對象。為了促進和維持發展的價值訴求,補充和影響服務質量和游客消費體驗,低碳旅游有利于吸引廣泛關注和增加技術支持。要實現低碳發展,需要整合低碳設計等技術手段增加低碳旅游體驗的價值,以及如何打造這些技術、包裝等,在發展實踐中需要探索低碳技術,我們必須付出的代價就是這些稀缺的技術儲備,同時我們也需要及時調整旅游發展模式。
(三)政策體系與保障
作為低碳經濟的一部分,如何保證系統的安全效果如測量和測試,我們可能需要調整低碳發展的指標和要求,從而大大加強公眾對低碳發展的認識,這是一個問題。中國尚未全面實施低碳經濟發展戰略、規劃和旅游業。由于其“新”發展模式是大力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選擇,探索適合試點地區的低碳發展模式可應用于技術,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周期具有很大的經濟效益。因此,在構建環境導向型旅游要素的前提下,在一些配套政策和措施可能不完善的情況下,我們主要發展低碳旅游,以保持資源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二、低碳旅游的實踐路徑
(一)發展模式轉型驅動力
低碳旅游發展模式的重構受到外生和內生驅動因素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各國政府積極響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而外生驅動因素包括國家層面的宏觀刺激因素和產業層面的微觀刺激因素。倡導節能減排,著力發展低碳旅游。而作為低碳旅游發展初期最原始的發展模式,原始生態發展模式在外生驅動和內生驅動的雙重壓力下,其發展不斷受到影響。碳匯旅游要素是發展低碳旅游最基本的資源,對低碳旅游轉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此時,低碳旅游元素的功能并沒有起到作用,只是以生態環境保護的理念為指導,保持良好的發展。良好的觀賞和觀光環境。因此,重構原有生態發展模式的核心在于培養碳匯元素,釋放低碳旅游功能,培養低碳發展理念。
(二)建設地方特色的低碳潛力項目
可以有效地和可測量地探究森林吸收二氧化碳,從而減少大氣中的碳量,我們還可以推進林業碳匯工程,結合地方農林復合開發規劃和森林植被恢復規劃設計。此外,繼續地區推進節能減排項目和風電、水電、太陽能光伏還有太陽能熱能,等等可再生能源項目的快速地發展,相關項目可以通過測量和計算獲得碳匯,并用于抵消旅游開發的排放量,將產生相應的抵消限額,中國有許多類型的低碳消費項目,不僅可以通過垃圾填埋氣的開發方法利用減少大氣污染,潛力巨大。結合不同的資源條件,而且可以產生相應的減排指標,實現低碳發展。各地區、景區可開展碳補償工程,抵消景區碳排放總量。
(三)政府的大力支持
發展低碳旅游,是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進程中提出的低碳發展。在文件精神的提煉和實施過程中,國際國內政策綱要文件的目的是協調經濟發展。應對氣候變化更加深入和廣泛,為相關領域和行業提供更積極的政策支持。其次,中國也參與了相關的勘探工作,廣泛的認識和擴大行動空間。低碳發展尚處于發展和實施的初期階段。領域的行業,一些先進的技術和清潔技術也在尋求機會合作開展和實施低碳發展工作,尤其是在旅游業開展低碳發展試點研究并不多,需要大量的研究力量參與低碳旅游的發展有利于吸引和獲得更廣泛的技術支持。
三、結論
與傳統的旅游發展模式相比,工業發展對氣候和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實踐中,旅游業的低碳發展可能涉及一定的增量成本。低碳發展可以以最便宜的方式實現氣候安全。適當的選擇不僅可以培養低碳旅游和環境安全的信心,促進低碳旅游和環境友好技術,是實現發展與能源安全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轉變尋求低碳旅游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馬勇,楊洋.低碳旅游價值解讀及發展模式重構[J].生態經濟,2015,31(03):122-125.
[2]馬勇,劉軍.國內外低碳旅游發展模式研究[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9(01):106-110.
[3]王謀.低碳旅游概念辨識及其實現途徑[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22(08):166-171.
作者簡介:瓊達(1978.3-), 性別:女,工作單位:西藏農牧學院,專業方向:旅游管理 籍貫:西藏日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