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摘 要:作為社會組成部分,家庭最基本的制度環境是人類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也是社會關系中最核心的組成部分。在以往的研究中,總是強調家庭是社會的基礎,應得到保護和支持;但是在研究、政策和實踐中很少系統地把婚姻家庭相關政策置于中心位置之上。于是本文旨通過對貴陽市云巖區東山社區服務中心社會工作者和轄區內部分婦女的訪談調查,了解該社區服務中心對婦女與婚姻家庭社會工作的日常工作情況,了解該中心的運作模式,總結中心對婦女與婚姻家庭社會工作的思路與政策。通過對中心運作模式和相關政策思考,探討研究出如何加強婦女和婚姻家庭社會工作的發展思路和政策建議。
關鍵詞:婦女;婚姻;家庭社會;工作政策研究
一、家庭政策在理論上是一個充滿價值爭議的概念,其內涵和定義都很模糊與廣泛,各種觀點存在很大的分歧。在實踐中,家庭政策又常面臨兩難的困窘之境。一方面,家庭政策常常受到文化背景、人口結等因素影響,家庭政策在不同的國家、文化背景下呈現不同的內容;另一方面,透過各種不同的政策過程,政府不僅影響了人們生活和選擇,更進一步滲透、介入和改變了家庭生活方式與資源配置(徐雅惠,2000)。但總的說來,中國的家庭政策體系仍然不夠完善。于是本文通過對貴陽市云巖區東山社區服務中心所管轄區域的女性作了隨機抽查,了解其享受及了解的相關婦女、婚姻家庭等政策條件情況。并向該中心分管婦女等相關工作的工作人員了解政策實施情況和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通過一段時間的調研工作 ,對調研工作中發現的問題總結如下:
1、流動人口中婦女問題的相關政策法規不完善。
在該轄區內,流動人口占該轄區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這只龐大的外來軍隊伍中的婦女人數占該轄區總人數的比例無疑也是“可觀”的。然而,在整個社區服務工作中,對這部分特殊的人群缺乏應有的照顧。在政策方面也缺乏針對她們的生活和權益的制定。如對流動婦女的普惠性政策的實施方面,流動婦女不能與本地婦女享有相同的社會福利政策,只能享有戶口所在地的社會福利政策。在對流動婦女就業指導上的幫助很少,使其在就業上遇到的障礙更大、更多。
2、缺乏具體、操作性強的婦女與婚姻家庭相關政策內容。
在社區工作中,所有的工作都是以法律規定的相關政策法規來指導工作。但缺乏操作性較強的政策內容和社會行動項目,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家庭政策的效率,而大部分家庭的社會需求也不能得到及時和有效的滿足。很多法律法規在實際的操作中,也無法落在實際,缺乏操作性,無法實際解決問題
3、婚姻家庭政策缺乏整體性、統一性。
由于相關的政策機制缺乏國家層面上的統一,在婚姻家庭政策的制定中,政府部分分散化,涉及民政部、計生委、婦聯等不同部門,然而各部門間缺乏有效的協作溝通,這無疑使政策內容呈碎片化,政策對象分散,很難做到資源整合。
二、中國在社會轉型過程中,伴隨工業化推動城市化發展中,以及市場對整個社會資源配置能力的強化,原有相關政策法規使得社會服務體系和社會組成單位---家庭,有了斷裂。社會服務體系與家庭的快速變遷之間出現了不協調性。于是,通過對該轄區的調研,針對以上總結的問題,得到以下對策建議:
1、制定專門針對流動人口中婦女的相關政策法規。
在飛速的城鎮化進程中,流動人口將成為城市中的主力軍。于是,制定專門針對流動人口中婦女的相關政策法規成為必然。通過對流動婦女的特殊性研究,制定出保護流動婦女合法權益的相關政策法規。確保流動婦女在城市中能夠享有跟本地婦女同樣的權益保障,甚至享有比本地婦女更優待的政策法規。為流動婦女提供家庭調解、婦女維權、婚姻調適、親子教育等一站式服務。
2、 制定具體、操作性強的婦女與婚姻家庭政策內容。
除法律層面上對保護婦女制定的法律法規條例外,應針對實際生活中婦女所面臨的困難及婦女在家庭中的特殊身份制定更加具體、可操作的婦女與婚姻家庭政策。確保婦女的合法權益得到更大、更全面的保障。也為社區工作者在處理轄區婦女問題中有更具體的政策條例為其工作作出必要的指導,促進社區的和諧。
3、整合政府、市場、社區和家庭的資源,建立健全且具有彈性的、整體性的家庭服務體系。
政府在指定婦女婚姻家庭政策時,可以檢視現有的資源,看該政策是否能有效地整合并為家庭發展服務。政府應根據各轄區社區婦女提出的服務內容,結合實際制定統一標準,擔當監督者的角色,鼓勵社會組織和服務機構積極參與建構服務體系。努力實現政府、市場、社區和家庭的有效結合,使得家庭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有效、可行。讓各方資源實現有的釋放,資源最大化。
三、由此可見,完善婦女、婚姻家庭社會工作政策是提高服務質量的保障,是保障婦女合法權益、家庭穩定、社會和諧的前提條件。從政府和基層社區層面,設立相應的家庭福利組織與機構,形成一個系統的家庭福利服務組織架構,為婦女與婚姻家庭社會工作的開展形成制度上的保障。提倡鼓勵建設以社區為主導的家庭服務管理機構。政府必須在政策層面對家庭的變遷及其引致的需求做出積極的回應,使婚姻家庭社會政策服務體系能夠適應家庭變遷的動態反應。因此,在婚姻家庭政策建設方面,必須把以滿足家庭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轉向強化婚姻家庭的功能;把純粹滿足家庭經濟需求轉向為滿足家庭非貨幣化的福利需求。
參考文獻:
[1]《家庭問題與政府責任》——促進家庭發展的國內外比較研究唐燦?張建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11月
[2]《法國如何就家庭發展制定相關政策》費雷德里克.雷普斯,中法家庭政策研討會(北京)2012年3月
[3]《中國城市家庭變遷的趨勢和最新發現》馬春華?唐燦等《社會學研究》2011年第2期
[4]《建構中國的發展型家庭政策》張秀蘭?徐月斌《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第6期
[5]《中國社區建設:問題與方向》丁元竹《中國社會科學》2008年第1期
[6]《婚姻家庭糾紛——維權要點與技巧》余斌《中國檢察出版社》2010年1月
[7]《婚姻家庭法注釋全書》《法律出版社》2015年1月
[8]《近十年來中國內地婦女?婚姻家庭社會工作實務評述》孔海娥?陳文云南大學學報201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