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虹倩
(內蒙古藝術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10)
鋼琴在所有樂器中所具有的重要性和地位皆是眾所周知。這不僅僅是因為它天生所具有的廣闊音質和無限的表現力,滿足了人們對音樂的心靈追求和作曲家們無限的探索與想象力。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它的應用是最為廣泛的,幾乎覆蓋了所有音樂表現形式,獨奏、重奏、伴奏、室內樂、交響樂等等。而鋼琴除獨奏表演功能外,還具有廣泛的應用性。這一點在大眾的生活中可能存在的更為普遍。這就需要演奏者具有較高的視奏能力。
第二,對于教師而言,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所教授的曲目不盡然也不可能是自己都演奏學習過的。鋼琴作品的風格多樣化和年代的長遠遠都是一般的樂器所無可比擬的,這也為學習者造成了諸多困難。任是極刻苦的專業人士也不可能將鋼琴作品全部彈奏。而學生們各有所長、各有所喜,所以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視奏能力才能不斷的接觸到多樣化的作品。模仿是學生學習彈奏的有效途徑,教師若具有較高的視奏能力也必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第三,對于學生而言,在學生的教學大綱中應具備日常練習的曲目,和音樂會曲目兩類。眾所周知,若想將一首較大規模的作品登上舞臺,演奏者可能需要練習三百個小時左右,已求做到背譜的準確,技巧的嫻熟,表現力和風格的統一,最終還要有自身對作品的理解和延伸。但若所有的作品都如此學習,演奏者所具有的曲目量會大大縮減。這不利于對于鋼琴、音樂風格的全盤認識理解,也不利于演奏者開拓眼界以及尋求自身演奏風格的確定或是突破。一個成熟的鋼琴演奏者需具備較強的視奏能力,以接觸到更為豐富的鋼琴文獻。像是以色列鋼琴家巴倫博伊姆,他在自傳中《在音樂中生活》一書中告訴年輕的鋼琴家要盡自己所能盡量嘗試多的鋼琴作品,來了解和逐漸確定自身的喜好、風格等。
視奏應該表現為一種快速的識譜及彈的能力,在快速中盡量做到音符的準確,速度的接近,音樂形象特點的貼合。但對此的理解老師與學生的認識往往大不相同。有一些學生盡管已經可以彈奏艱深的作品,可是仍然只局限于音符的初步認識,大多數的作品分析、風格處理、甚至是力度的明晰還需要老師一旁的教學。這樣的學生很難有較高的藝術造詣,更談不上個人的演奏風格的形成了。實際上對于視奏能力的重要性仍有很多的學習者不夠重視,在周廣仁先生的文章《周廣仁談鋼琴教學》中“音樂語言有它本身的規律和文法,必須學會看懂和聽懂它……打基礎包括培養快的視奏能力,是要求學生做到的。”
其二,視奏能力的培養很重要一點是要人眼與手的協調、大腦與手的反應速度。我們要盡量縮短這樣的人體機能的反應時間。其三,是考驗演奏者對鍵盤的熟悉程度。這不僅僅需要概念上的認識,更重要的是手對鍵盤的熟悉程度幾乎具有達到盲彈的能力。
第一階段,大量彈奏與自身實際能力相對較低等級的練習曲。比如,學生已經可以彈奏肖邦練習曲、李斯特練習曲這樣級別的曲目。那在想提高自身視奏能力時,可以去大量的彈奏《車爾尼740練習曲》、《莫什科夫斯基練習曲》這樣的作品。而如果只是《車爾尼299》的實際彈奏水平那可能去選擇《車爾尼849》或是《萊蒙》這樣的練習素材,而《小奏鳴曲集》這樣程度的作品是練習視奏的好的選擇。所謂大量彈奏,就是要求自己以可以用手指反應出來的速度進行準確的彈奏。通過這一階段的練習,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手指對鍵盤的熟悉程度。在練習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有:1、曲目練習順序,從音階式以級進方式為主的練習開始,逐漸過渡到包含各式和弦的琶音練習(主三和弦、屬和弦、附屬和弦、減和弦的順序)。節奏以較單純的開始即可。2、速度的把控,在能夠準確完整演奏的前提下,盡量接近曲目要求的原速進行演奏。所謂完整,即時要求樂曲的彈奏能夠連貫,并有基本的表情術語和基本風格的準確闡釋。3、曲目的選擇,在訓練之初應以單純的練習曲為主,逐步應加入小型的樂曲,其風格也應從古典作品開始逐步過渡到浪漫時期的作品及之后更為廣泛的曲目風格。4、學習者應掌握基本的和聲知識、了解不同時代風格的和聲特征,在視奏時可以對和聲的走向有一個心理的預判。正如霍夫曼在關于視奏的問題是提到“視奏進步的速度還要依賴于你的總的音樂教育情況,因為受到的教育越完整,就越能預測到開始彈奏的樂句的邏輯結局。視奏的大部分是由推測組成的。”
視奏在鋼琴的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演奏能力,它的培養提高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速成的。但它卻是在鋼琴實用性中最為重要明顯的能力。以上所提到的想法皆是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取得的經驗之談。而檢驗和提高這項能力的最終方式仍然是大量的舞臺實踐和平時的教學工作。進行室內樂的合作或是與為他人擔任鋼琴伴奏都是一種有效的方式,也是相對更為直接、快速的方式,在實踐中學習并進步是一種理想的學習方式。總之,作為一名鋼琴演奏者要有意識的不斷提高自身的視奏、讀譜能力,不斷為自己爭取到實踐演出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