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華
(海口市秀英區東山衛生院,海南 海口 570100)
復發性流產是指連續發生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產。該病的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確。有研究表明,復發性流產可能與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有關[1]。以往,臨床上常采用黃體酮、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對復發性流產患者進行治療,但效果并不理想。有研究表明,聯用肝素和阿司匹林對復發性流產患者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較好,可有效地改善其妊娠結局[2]。本文主要探討聯用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療不明原因所致復發性流產的臨床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間海口市秀英區東山衛生院收治的78例不明原因所致復發性流產患者。將這78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為22~37歲,平均年齡為(28.76±2.24)歲;其流產的次數為3~5次,平均流產的次數為(3.34±0.75)次。觀察組患者的年齡為22~37歲,平均年齡為(28.71±2.08)歲;其流產的次數為3~5次,平均流產的次數為(3.31±0.81)次。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為兩組患者均使用黃芪湯、葉酸和維生素E膠丸進行治療。黃芪湯的藥物組成為黃芪30 g、丹參20 g、當歸10 g,將上述中藥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葉酸的用法是:口服,0.4 mg/次,1次/d。維生素E膠丸的用法是:口服,100 mg/次,2次/d。在此基礎上,為對照組患者聯用黃體酮注射液、黃體酮膠丸和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進行治療。黃體酮注射液的用法是:對患者進行肌肉注射,20 mg/次,1次/d,持續用藥至患者妊娠的第10周。從患者妊娠的第11周開始,為其改用黃體酮膠丸進行治療。黃體酮膠丸的用法是:口服,100 mg/次,2次/d。在患者妊娠的第12周,停止為其使用黃體酮膠丸進行治療。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用法是:對患者進行肌肉注射,1000 U/次,1次/d,持續用藥兩周。為觀察組患者聯用肝素和阿司匹林進行治療。肝素的用法是: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75 mg/次,1次/d。在患者妊娠的第12周,停止為其使用肝素進行治療。阿司匹林的用法是:口服,75 mg/次,1次/d。在患者妊娠的第20周,停止為其使用阿司匹林進行治療。
觀察兩組患者妊娠的成功率及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使用SPSS17.0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妊娠的成功率更高,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相比,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妊娠的成功率及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發生復發性流產可導致患者出現陰道出血、下腹隱痛、宮頸口擴張等臨床癥狀。有研究表明,復發性流產的發生可能與蛻膜血管栓塞或梗死有關,但目前尚未完全定論[3]。以往,臨床上常采用黃體酮、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等藥物對復發性流產患者進行治療,但效果并不理想。近年來,肝素和阿司匹林被廣泛地應用于治療復發性流產中。肝素是一種由葡萄糖胺、L-艾杜糖醛苷、N-乙酰葡萄糖胺和D-葡萄糖醛酸組成的黏多糖硫酸脂。該藥可增強人體內蛋白C的活性,使血管內皮細胞釋放更多的纖溶物質,從而發揮抗凝的作用。此外,肝素還具有抗炎、抑制補體活性等作用。阿司匹林是臨床上治療復發性流產的常用藥物。該藥可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活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從而預防微血栓的形成。有研究表明,聯用肝素和阿司匹林對復發性流產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改善胎兒缺血和缺氧的情況[4-6]。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治療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妊娠的成功率更高。這說明,聯用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療不明原因的復發性流產的臨床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