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宣
摘 要:傳統的小學音樂課堂,通常是由教師作為授課中心,在強調“師本位”理念的同時,將課堂節奏以及課堂進度進行把控和主宰,不僅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同時也制約了其創新思維的發展。而新課改下的小學音樂教學,則是通過引入信息技術這一法寶,通過這種全新的教學媒體引入來為新形勢、新背景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提供了更多可能。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音樂教學方式關系;研究與分析
隨著信息技術與信息時代的來臨,計算機互聯網技術與數字化信息技術更是成為了各個領域的助力器,在改變著人們生活節奏、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理念進行了顛覆。特別是傳統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僅僅通過對五線譜、對韻律的傳授來強迫學生們進行一系列樂理知識的認知,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卻忽略了學生對于音樂學習過程中“自主、合作與探究”的理解。下面就來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對信息技術與自主、合作、探究的小學音樂教學方式關系研究經驗展開分析。
一、“自主、合作、探究”理念與信息技術的關系與目標
在多年的小學音樂教學實踐過程中,每一名教師都能夠清楚的認識到,良好的音樂知識傳播過程不應該僅僅是一種機械而又單一的記憶,更多情況下應該充分的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個人需求,展開一系列靈活多樣的教學體驗,通過信息技術的融合來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以靈活多樣的多媒體體驗來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的喜愛之情,審美之情。
在實踐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從傳統的教學理念中掙脫出來,通過將音樂課堂歸還給學生,來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落實與貫徹,通過信息技術這種多樣的教學體驗來轉變小學生在學習音樂過程中的被動地位。相信在這種大環境的作用下,學生們都能夠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實現主動參與、擅長合作、勇于探究的目標,最終在教師這名引導者的作用下,真正的成長為一個合格的音樂發現者、音樂研究者以及音樂探索者,為日后的資深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
二、信息技術與自主、合作、探究的小學音樂教學方式關系的研究
(一)信息技術有效提升小學音樂的“自主性”教學
新課改下的小學音樂自主性教學,在信息技術的作用下小學生們能夠更好的突破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對音樂展開自主學習,同時也能夠在一種輕松、快樂、自由的音樂氛圍中加大與其他學生、教師的合作,最終實現探索上的創新。在這個過程中,信息技術可以通過計算機下的人機交換來實現,通過教師實現設定好的音樂認知理論學習內容,計算機可以將一系列樂理知識轉變為一種游戲,利用計算機的交互功能以及視聽合一的功能來實現豐富而又立體化的人機交互,而學生們則是可以充分的結合自身對于這一教學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展開科學而又合理的聯系。例如在進行《三連音》音樂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們會對這個知識點感覺到陌生,所以教師便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力量、在多媒體教學軟件的幫助下,讓學生們先根據自己的理解對相關曲譜進行嘗試演奏,在記錄個人疑惑的同時再由教師進行答疑解惑,最終學生們在根據教師的引導通過多媒體教學軟件來完成正確的“三連音”演奏。相信在這種教學環境中,學生們的自我認知一定會得到較大提升和進步。
(二)信息技術有效提升小學音樂的“合作性”教學
信息技術下的合作性學習,主要是指通過對同一問題或者若干問題提出不同的觀點,隨后利用比較、分析與綜合的方式來進行相關樂理知識的貫穿與理解。這種合作性教學的推進不僅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對人際關系的養成,同時也能夠通過這種合作教學最終實現團隊協作精神的養成。在信息技術的作用與幫助下,教師更加應當強調組織學生通過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來弱化教師的權威感,充分尊重“生本位”理念的前提下引入多種信息技術打造一種寓教于樂的學習氛圍,最終實現既定教學目標的落實于實現。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可以要求學生們可以通過“圓桌會議”的方式來面對面的坐著,通過互動、討論的方式來對教師所提出的音樂學習任務進行落實和完善,同時也逐漸將個體化教學模式想個性化與合作化教學模式進行過度,將傳統的學生與學生之間競爭的關系轉變為一種競爭與合作相互融合的模式。例如在“節奏咬尾巴”的韻律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將學生們分為若干個小組,通過對多媒體軟件隨機播放的節奏進行表演,隨后通過電腦積分等方式,結合每個小組的成績來看一看哪一個小組的音色得分高、哪個小組的看譜視唱能力強、哪個小組對整個節奏的把控能力最佳。相信在這種合作教學的作用下,學生們一定能夠透過信息技術這一扇打開一個通往藝術殿堂的全新途徑,同時在競爭意識的影響下也能夠將團隊合作意識進行推進。
(三)信息技術有效提升小學音樂的“探究性”教學
信息技術為小學音樂教學在探究性角度發展更是提供了諸多平臺,特別是在多媒體技術的影響下,學生們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將原本聽得見的音樂轉變為一種可以觸摸的信息,通過Power Point,Flash,Authorware等優秀的教育軟件來彌補傳統教育資源的缺陷,為學生們的探索性教學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對“微課”等信息平臺的綜合應用,來對音樂教學過程中的一些難點和要點進行反復研究,在突破教師“一言堂”、學生“死記硬背”的傳統教學模式的同時,最終實現整個教學質量的提升和進步。
三、結論
綜上所述,新課改下信息技術與自主、合作、探究的小學音樂教學方式關系的研究過程中,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來看必須要突破傳統的“師本位”思想,將更多的信息技術教學體驗完美的貫穿于學生的理念和認知當中,通過多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來構建一個全新的教學平臺,在多種教學資源的有機融合作用下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陳薇娜.信息技術與自主、合作、探究的小學音樂教學方式關系的研究[C].中國教育技術裝備論壇,2018.
[2]張北芳.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對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的理解和應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10).
[3]丁肖忠.開放·自主·合作·探究——小學信息技術《我的音樂庫》教學課例[J].中小學電教,2012(5):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