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驊
摘 要:幼兒園主題區域活動是在主題活動下,以幼兒感興趣、便于幼兒自己操作、讓幼兒個別化操作的活動,幼兒可以從中獲得知識和經驗積累。本文從區域材料的收集和投放入手,探討如何在主題背景下投放適合幼兒發展的區域活動材料策略。
關鍵詞:主題區域;材料投放;研究思考
幼兒園區域活動作為一種幼兒自主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形式已成為完成幼兒園教學任務的有效手段之一。它通過教師設計、提供可供幼兒操作的環境,投放各種活動材料,讓幼兒在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得到發展,改變了以往灌輸式的知識技能教學。而主題區域活動是在主題活動下,以幼兒感興趣、便于幼兒自己操作、讓幼兒個別化操作的活動,引導幼兒從中獲得進一步的知識和經驗積累。
一、圍繞主題,收集與陳列主題化材料
孩子對新鮮、變化的事物容易產生興趣,年齡越小越明顯。因此,我們遵循孩子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設計與提供的材料力求做到角度不同、充分多樣,以滿足孩子的需要。對此,我們發動家長和孩子共同收集相關的材料。如在“驚奇一線”主題中,孩子們和家長在家中收集了各種各樣的線,有毛線、麻繩、絲光線等,我們和孩子根據線的特點進行了分類,孩子在收集和分類的過程中了解了各種線的特點、用處。最后,我們和孩子們討論后,根據需要,有針對性地選取合適的線投放到各個區域中去。
二、根據主題,以孩子為中心,及時提供相應的主題化材料
在區域活動中要讓孩子保持新鮮感,樂于動手動腦,提高學習興趣,更主要的是要適應孩子“最近發展”不斷發展的需要。因此,主題內容的層次性以及材料提供的層次性,完全影響孩子對知識的接受。我們在平時的材料提供前,先和孩子討論,知道孩子最關注的點在哪?孩子的興趣在哪?如在“蓋房子”主題中,我們通過和孩子的討論將這個主題的內容分為:“世界奇觀”、“我家的房子”、“我來設計房子”三個小主題。而每個小主題又包括多種形式的操作,提供的材料也考慮綜合性,孩子的興趣也很濃厚。
三、根據發展,提供不同層次的主題化材料
《綱要》指出:“要讓每個孩子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那么,作為教師應及時觀察、分析孩子在各個領域的發展情況,根據他們個體發展差異,投放、提供多層次的材料,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孩子都有表現能力和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如:在“顏色對對碰”中,第一層次的孩子嘗試玩顏色的變化;第二層次的孩子在嘗試后進行顏色變化的記錄;第三層次的孩子則按指示進行調配色彩。不同層次材料的投放適應了不同發展水平的孩子。
四、研究的思考
主題區域環境的創設不僅要遵循主題的目標和內容,也要看在區域創設中是否有能夠激發幼兒興趣的創造性材料的投放。作為教師,我們要努力投放適合孩子發展的材料,引導孩子在玩中學到知識,同時在學中感受到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