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銀光
柳州滬信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廣西柳州市 545006
就現階段而言,我國汽車零部件在制造及生產的過程中仍存在很多與質量控制方面有關的隱患及問題,這就需要相關企業以及相關人員對其加以重視,并制定相應的解決策略。比如,我國現有的很多汽車制造企業都存在著規模較小、制度與人才嚴重匱乏的現象,這就導致這些汽車制造企業無法對與之相關的行業信息進行準確掌握,再加上各部門間缺乏有效溝通,使得該領域發展趨勢的預測出現偏差,最終對汽車零部件制造的質量控制造成了嚴重影響。再比如,零部件的研發技術比較落后,無法實現對其的質量控制,就導致所研發出的產品無法滿足客戶需求。
汽車零部件制造的分層化制度是保證其質量得到有效控制的必要條件,所以在制造汽車零部件的過程中,此類質量控制措施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對于此類質量控制措施而言,其主要是在實際生產的過程中,通過對逐步分層方式的合理利用,實現對汽車零部件制造的分層處理,并結合實際需求對需要分離的組裝線與生產線進行處理,而在此期間所進行的細節化分層便作為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實際生產中的主要生產方式投入使用。此外,在制造汽車零部件的過程中,其質量控制的層次通常會分為很多個,并且所有程序的控制成效與完成質量是否優質,對汽車零部件制造的整體質量起到了決定作用,所以只有控制好每個層次的制造質量,并將其匯總,才能夠實現對汽車零部件的完美制造。在此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分別用以下兩種方式對汽車零部件的質量進行有效控制:首先是在分層的過程中做好每一層次的環節處理工作。其次是在分層處理完畢以后,對零部件整體進行最終處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二者缺一不可。在這樣的體系中,保證其運轉的基礎條件就是每一個汽車零部件的各個生產層次以及組裝環節中相關人員的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所以在此基礎上所進行的質量控制,是保證汽車零部件完美制造的重要保障。
汽車零部件制造的市場化運作就是通過對此類方式的合理利用,實現對汽車零部件質量的有效調節。相對于整個車輛的生產過程而言,汽車零部件的制造難度并不高,而且,在制造過程中所需要的資本密集程度也比較低。如此一來,汽車的生產與制造企業完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結合自身的實際需求以及現階段市場中的供給需求,對質量和價格滿足實際要求的汽車零部件進行選擇與購買,這樣就可以實現對汽車整體質量與成本投入的有效把控。在此過程中,零部件質量與現階段市場之間的關系會愈發密切,而且在調節汽車整體質量的過程中,不同質量的汽車零部件所產生的效果及影響也是不同的。此外,對于一些設計要求不同的汽車來說,它們所采用及購買的零部件,其質量也應不同。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合理運用市場化運作的同時實現對汽車零部件的設計定位和成本把控。
汽車零部件的結構化處理主要指的就是:在采用及購買汽車零部件的過程中,應保證所采購的汽車零部件能夠滿足汽車的整體需求。其中,相關人員應保證所采購的每一個零部件都能夠在質量上與汽車的整體相匹配,只有這樣,才能夠使汽車整體的結構平衡得到保障,從而避免因某一零部件或是某一環節出現偏差而造成整體質量與功能效果的急劇下降。換言之,就是讓汽車結構中的每一個零部件都能夠充分的發揮出其自身所具備的實質性作用,從而使車輛結構能夠在控制自身成本的基礎上保證其整體質量,以滿足客戶對于日常出行的實際需求。在汽車的整體結構中,無論是哪一個環節的零部件,其功能性作用的重要性都是相同的,并且汽車結構中的每個零部件都具備著只屬于其本身的功能性作用,所以每個零部件之間都是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的。此外,汽車制造領域在落實結構化改革以后,有很多汽車制造企業都受到了零部件購買的制約,使得吃回扣的不良現象得到了有效抑制。由于汽車結構中每個零部件的重要性都是相同的,所以不同汽車零部件的采購人員也是相對平等的,這對于汽車制造企業的和諧發展以及汽車零部件制造質量的有效控制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對于信息化的零部件設計而言,它從根本上來看,就是對汽車零部件制造在質量控制方面的提前預測,這樣不僅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零部件的設計成本,也能夠減少因制造錯誤而造成的材料報廢現象。此外,質量檢測工作的有效開展,是保證汽車零部件制造質量得到有效控制的重要條件,而汽車生產車間的高效生產,是保證汽車零部件可靠性與安全性的根本條件。所以在制造零部件的過程中,制造企業必須要對參與制造的所有人員、制造零部件的所有原材料、生產零部件的所有制造方式、所有設備的精確度與可靠性等因素進行多方位、全方面的電子監控,而相關制造人員也需要根據零部件的制造要求結合生產車間的實際情況利用信息化的設計方式對相應的制造工序與制造流程進行合理制定,同時提高制造人員自身所具備的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以促進零部件制造質量檢測工作的順利進行,從而使零部件制造質量得到有效控制。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零部件與汽車整體的質量控制應同時進行,這樣才能夠促進汽車整體質量的不斷提升。
據研究表明,汽車零部件制造質量控制的未來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深化。隨著現階段市場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未來汽車的零部件在制造與生產的過程中,將會在質量控制的方面加大對細節化生產的重視力度,同時其制造水平與市場化程度也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與深化。這不僅能夠促進汽車制造公司與其他類型公司之間的密切溝通,也能夠將汽車制造的質量控制與汽車制造領域在市場中的準確定位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最重要的是,隨著汽車制造領域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深化,市場將會對汽車零部件制造質量的好壞起到關鍵性作用。
二是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深化。對于汽車而言,其本身所具備的自動化程度本來就比較高,尤其是在近幾年以來,工業機器人的存在愈發普遍,這就使得汽車零部件的制造愈發的趨近于自動化和信息化,所以在制造過程中所需要的質量控制人員會逐漸減少,而零部件制造的自動化質量控制水平與能力將會得到顯著提升。就現階段的發展趨勢來說,未來汽車在零部件制造及其質量控制方面的自動化趨勢是不可避免的。
三是評價體系的大眾化發展。隨著信息化發展的愈發迅速,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在質量評價方面的發展也愈發的趨近于信息化和網絡化。比如,針對汽車零部件制造的質量控制所產生的大眾化評價體系等。由于汽車制造企業正在不斷增加,大眾所面臨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將會愈發繁雜,所以客戶很難選擇到能夠滿足自己實際需求的相關產品。這時,此類評價體系的存在就可以發揮其實質性作用,使客戶能夠在信息化、網絡化的市場中查詢到每輛汽車結構中的零部件是否符合購買要求,從而幫助客戶挑選到滿足自己實際要求的汽車產品。
綜上所述,隨著汽車制造企業的愈發增多,汽車制造領域在現階段市場競爭中所存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而汽車零部件制造作為汽車制造領域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其質量控制的有效性不僅能夠促進汽車整體質量的有效提升,更是對此領域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因此,對汽車零部件制造的質量控制措施進行有效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