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葳

商業銀行在持續經營發展中需要面臨著各種類型風險的影響與制約,其中財務風險是極為主要的一種風險類型,其一旦爆發也會對銀行產生十分明顯的負面影響。由于財務風險等具體風險本身不可被完全消除,對于銀行而言,對風險進行應對與防范式的綜合性管理自然十分必要。但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銀行財務風險管理的環境、需求等都發生了變化,一些財務風險管理不足也更為顯著,鑒于此,探尋出新時期銀行更好進行財務風險管理的一般性策略也十分必要。
互聯網金融是一個明顯趨勢,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一段時間里,互聯網金融依然會保持較為強勁的發展勢頭,其對于銀行這一傳統金融服務機構業務開展,內部管理以及綜合發展都會產生很強的沖擊。雖然互聯網金融在一定意義上為商業銀行創新開展提供了新選擇,但行業環境出現的明顯變化對銀行內部管理,特別是風險管理產生的沖擊性影響更為顯著。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的大肆發展嚴重壓縮了銀行的利潤獲取空間,銀行業資金的流動性也受到了影響,這便很容易導致具體的財務風險產生;另一方面,行業發展環境上產生的變化對銀行主營業務開展產生了沖擊性影響,主營業務與其它業務開展上進行的應對也會增加銀行財務風險管理上的壓力,很多傳統的財務風險管理理念與方式方法也無法再繼續適用。
互聯網金融下,銀行業現有財務風險管理模式的實際覆蓋與影響范圍相對較小,換言之,財務風險管理上也呈現出了全面性不足的問題。例如,很多商業銀行已經在將互聯網作為了金融服務提供的一個媒介,手機銀行以及微信銀行等更加是互聯網金融時代下的具體“產物”。但在財務風險管理層面,很多商業銀行并未對這些新興業務層面的財務風險管理事宜給予足夠關注,繼續圍繞著柜面業務開展進行財務風險管理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升了財務風險爆發的可能性。此外,財務風險本身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其中包含著投資風險、融資風險等眾多具體風險類型,相當長一段時間里,銀行可以借助既有的財務風險管理模式進行相關工作的開展,但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財務風險誘發因素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傳統財務風險管理模式局限性較強的弊端也開始顯現。
財務管理與財務風險管理雖然并不相同,但較為強大的財務管理能力能夠明顯削弱財務風險爆發的可能性,并為財務風險管理活動開展提供對應支持。當前,很多銀行,特別是支行網點的財務管理體系并不健全,這不僅意味著其財務風險管理能力相對較低,也嚴重制約了其財務風險管理能力的提升。從部分銀行財務管理與財務風險管理上的職能劃分來看,財務管理部門與風控部門相互獨立,且實際管理活動開展中缺乏較好的聯系與溝通,很多具體的財務風險管理工作在開展上很難得到專人負責與保障。現行財務管理體系對于財務風險管理的實際重視程度較為低下,其往往將財務風險管理事務想當然地交給風控部門予以處理,這也使得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很多銀行財務風險爆發的可能性不斷提升。
商業銀行中,財務與業務間的聯系極為密切,財務風險很有可能轉化為具體的經營風險,而各個層面業務開展上存在問題也很可能轉化為具體的財務風險誘發因素。部分商業銀行財務管理部門與風控部門雖然在進行著財務風險上的管理嘗試,但各職能部門,特別是信貸部門迫于績效考核上的壓力,其往往不會對相應風險,特別是風險的應對,防范事宜給予較多關注。這便直接導致一大批的壞賬,呆賬產生,信貸風險更是會逐漸轉化為財務風險。可以看出,主要職能部門財務風險意識較為欠缺同樣是當前銀行在財務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而財務風險管理主體不可能對其它職能部門的業務開展進行干涉,這也致使財務風險管理主體在相關工作開展上極為被動,財務風險管理活動也很難高效、順利地開展。
互聯網金融下加強銀行財務風險管理應當逐步提升財務風險管理的全面性,并依托全面風險管理對相應風險的誘發因素進行排查、分析與應對。例如,浦發銀行某地方性支行在2017年進行了“1+1”式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構建,即圍繞著財務風險管理目標的達成,將財務風險防范這一層面的工作同財務風險應對層面的工作整合在一起,使得兩個層面的財務風險管理部門能夠發揮出“1+1>2”的財務風險管理效果。其它的商業銀行可以對這一做法進行一定借鑒,在確立了基本的財務風險管理目標后,通過進行財務風險防范體系構建與財務風險應對體系構建的辦法,一方面進行防患于未然式的財務風險管理,一方面細化出財務風險的應對預案。這一狀態下,即便財務風險最終產生,銀行也能夠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應對與處理。
對財務管理體系進行不斷完善同樣可以幫助商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進行財務風險管理,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業務開展上的沖擊已經傳導至了一般管理活動開展的層面,因此,對財務管理體系進行完善也是更好進行財務風險管理的不二選擇。例如,招商銀行湖北省分行在2017年借助內部控制建設的契機,對于財務管理體系進行了重新優化,其直接將財務風險管理納入到了一般性的財務管理體系之中,更加通過管理會計崗位、成本會計崗位的設置以及相應管理會計工具的運用,實現了全面預算管理與全面成本核算管理。這種做法大為提升了財務管理的規范化程度與實際水平,財務管理主體在財務風險管理上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其它銀行也需要認識到財務管理體系優化的必要性,并通過財務管理能力的提升來帶動財務風險管理能力的提升。
財務風險管理的重點在于銀行能夠較好的提升風險防范意識,特別是財務風險防范意識,單純依托財務風險管理主體的單方面努力很難真正意義上對財務風險誘發因素予以較好消除。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銀行內核心領導層應當具備較強的財務風險防范意識,在此基礎上,其需要將財務風險防范意識自上而下地予以較好貫徹、普及,并將財務風險防范意識融入到一般性業務開展、金融服務提供、金融產品創新等層面的具體工作開展之中。建議銀行結合財務風險管理實際,更多地運用信息化手段對主要業務開展層面的財務風險誘發因素進行實時監督,各職能部門與人員也要將其發現的風險誘發因素上報至風險管理主體部門內。這種全員參與式的財務風險管理形式能夠將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業務與管理層面的沖擊性影響降到較低水平,而銀行也能夠更為妥善地進行財務風險管理。
綜上所述,銀行需要對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進行更好的分析,并在迎合這種發展趨勢的同時,積極地進行財務風險管理層面的調整、優化與創新。金融體制改革在不斷地進行之中,銀行業整體上的發展壓力短時間內也不會出現明顯降低。正因如此,銀行不僅要給予財務風險管理以足夠重視,更加要不斷地結合財務風險管理實際狀況和需求上的變化,進行財務風險管理活動開展層面的調整,借助自身財務風險管理能力的提升對財務風險進行較好的防范與應對也是其健康發展的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