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超峰
去年末,與鐵龍物流李長宏部長一起調研集裝箱多式聯運情況,加上此前訪問長江航運公司和多家港口,對水鐵多式聯運業務新進展有了較深入的了解。總的來看,在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倡導下,水鐵聯運引起了各地政府和企業的高度重視。各主要港口,都建設了集裝箱泊位、堆場,吊裝設備齊全,有的還成為海關特殊監管區的組成部分。在廣西防城、欽州,地方政府給予集裝箱水鐵聯運企業優惠政策;在武漢,鐵路專用線已經進港;在岳陽,集裝箱多式聯運已成為港口的主要業務,進港鐵路專用線即將動工;在大豐、南通、太倉等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增長迅速。
但是,在調研中我們也發現,多式聯運的影響因素還有很多,需要我們一項一項梳理解決。一是聯運的基礎設施和條件要基本具備,設施設備的建設要相互匹配。影響多式聯運的基本因素有:天氣、水深、岸線、船型、閘壩、裝備、集疏運道路、橋高、貨物類別、裝卸條件、運力結構、頻次、運距、時效、環境保護、集裝箱、特種集裝箱、路況、車型、載重、回程、成本、司機、裝載方式、安全等。我在2007年的一篇文章中說過,由于我國大多數港口的大規模建設期已經結束,錯過了在規劃階段統籌布局“硬件配置”的黃金時期,鐵路進港很難在原有港區實現,打補丁的工程很難做。已進港鐵路作業長度短,不能實現班列的整列到發,列車在車站解體,分段進港,編組時間長,作業效率低。站場面積小,堆場不足,機械作業場狹小。場前道路寬度不足,取箱、還箱、周轉車輛和等待車輛交織一起,常常堵塞道路,影響裝卸船的效率。運輸和裝載工具不配套,裝端和卸端不配套等問題依然存在。
二是標準和規則需要統一。鐵路、公路和輪船等運載工具的標準要統一,否則不能實現順暢換載。而公路鐵路的箱尺寸經常擴大,寬體陸運箱上船,經常要多租倉位,造成空間浪費;美國規定海運箱運硫磺,每箱計費20噸,而我國規定每箱計費27噸,這時海轉鐵,每箱虧7噸運量,需拆箱補噸;危險品的名單,鐵水公不一致,如硫磺,鐵路按危貨列入,而海運不列入;鐵、水運營規則不統一,信息系統未鏈接;進口海運注重整船裝載均衡,而鐵路注重單箱的載貨平衡。鐵路要求從船公司拿到箱內貨物證明和布局,通常不能及時得到滿足。開箱檢驗會降低效率和產生費用;還要看是整箱聯運還是拼箱聯運,拼箱聯運要增加拆裝箱費,目前水鐵整箱聯運的比例還不高;干散貨要用干散貨箱,頂裝端卸。35噸箱也是頂裝端卸,適于鐵公聯運。
三是利益協調。多式聯運涉及的環節和當事人較多,利益關系較為復雜,處理不好,便不能達成一致。鐵路、港口、公路、司機、貨主、箱主、貨代、船公司、海關、商檢、金融、保險,公司和個人,組成大的分工鏈條,利益分割是大家關注的。公路運輸和鐵路運輸在運距、成本、門到門之間競爭。從理論上講,公路運輸的費用高于鐵路,但在實際操作中,公路運費常常低于鐵路,這是因為門到門運輸時,鐵路比公路增加了一裝一卸,增加了費用。同時如果找到回程汽車,費用可能更低。當前的平均運費是鐵路每噸公里0.14~0.21元,公路運輸每噸公里0.30~0.5元,長江水運價格0.08元噸公里。另外還要考慮運力競爭、豐水枯水、天氣、安全等因素;當前的問題是鐵路運費優惠變動大,有時有,有時沒有,客戶不敢簽長期合同,且各個路局運費優惠不一致;鐵路整車運輸和集裝箱運輸成本差距較大。鐵路整車運輸轉為集裝箱運輸時,要重新裝箱,增加裝卸成本,而裝卸工的工資因從業者減少而不斷增加;集裝箱運輸是多式聯運的重要方面,但空箱回程是大麻煩,鐵路箱回空箱不收費,企業自備敞頂箱返空收費40%,優惠時對等車站減30個百分點,付費10%;船公司的空箱要到還箱站存儲,管理公司收費,因此鐵轉水的下水箱優先使用船箱;此外,散貨按噸計價,箱貨按箱計價,也是承運人考慮的利益因素。
在與廣西某物流公司逓總座談時,感到水鐵聯運是大勢所趨,從業者寄予很大的希望。但要把該模式落地,需要在設施、規則和利益三方面下大功夫,需要主管部門協調當事各方,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