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混戰不斷,如何在阿里、騰訊、京東的夾縫中求生?
(作者:孟永輝;公眾號:輝常觀察;2019.5.28)
體驗是萬能的,新零售的根本在于用戶體驗的提升。回顧真正觸發新零售出現的根本原因,我們會發現傳統電商給人們帶來的體驗下降是一個主要原因。我們看到的無論是技術亂戰、場景亂戰、概念亂戰還是用戶爭奪戰,幾乎所有的亂戰都要落腳在用戶體驗上。如果我們能夠以優質的體驗加入到了新零售過程當中,并且以新的體驗來改變那些互聯網時代無法改變的痛點和難題,或許,我們能夠在巨頭環伺的大背景下依然可以獲得新的發展機會。如果我們探索新零售時代的享受紅利的方式和方法,以用戶體驗為切入點或許是最恰當不過了。通過用戶體驗的提升來找到新的盈利模式、通過用戶體驗的提升來尋找新的破局之法、通過用戶體驗的改變來找到破解傳統行業痛點和難題的方式和方法,或許,只有通過用戶體驗,我們才能真正在巨頭夾縫里找到新的發展可能性,而不是一味地束手就擒。
線上買菜的痛點
(作者:王迪慧;公眾號:新零售;2019.6.2)
生鮮電商歷經數次沉浮,依然沒有探索出成熟穩定的商業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是生鮮本身的低毛利率不足以覆蓋高昂的運營成本。而蔬菜作為低客單品類,有人做過測算,每單履約大概最少需要虧損5元/單左右。這對于高頻的社區買菜需求來說,會給線上買菜平臺帶來巨大的資金壓力,各線上買菜平臺燒錢能否燒過臨界點形成贏者通吃的局面,就要看資本的能量和后續支持。并且大部分線上買菜平臺采用30分鐘送達的前置倉模式,這就需要在前置倉提前備好貨,為此就需要對覆蓋區域的用戶需求(品種和數量)做出準確預估。但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很容易造成前置倉出現斷貨情況,這就對用戶的體驗損害非常大,會直接降低該APP的使用頻次,甚至被卸載。
被唱衰的百貨業,到底還有沒有未來?
(作者:徐行君;公眾號:管理智慧;2019.6.4)
在百貨受到電商沖擊之后,百貨業逐漸興起了一股向電商平臺取經和轉型的趨勢,為什么百貨業卻鮮有能夠順利融合轉型的呢?歸根結底還是百貨的商品力不足。而百貨的電商化,是建立在商品運營能力的基礎上做出的渠道補充,歸根結底,百貨只有提高商品力才是關鍵。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是百貨的迅猛發展時期,它用了十年的時間成為整個商業市場的王者,第二個十年,它經歷了從繁榮到衰落,這也是一場不斷尋求自救的探索。從明年開始,中國百貨業也即將迎來它新的十年,百貨業究竟是會涅槃重生,還是從此退出江湖,或許已經不再重要。因為無論如何變化,商業的本質不會改變,它永遠都在滿足用戶需求的道路上不斷迭代,百貨也正在變成一種新的形態而繼續存在。
絕對價值下,消費者的購買決策
(作者:艾瑞;公眾號:艾瑞咨詢;2019.6.4)
所謂“絕對價值”,指的是經用戶體驗的產品質量。促成相對價值向絕對價值轉變的正是由于互聯網技術的開發,點評類平臺、高級搜索引擎、電商平臺、社交媒體、測評網站的不斷革新,這一切都在幫助消費者獲取共時、對稱的信息,進而做出更好的決策,而不再依賴相對評價。消費者在做決策時,會極力尋找最佳選擇,長期客戶的建立越來越困難,因此根據客戶終身價值的計算結果來決定營銷策略是毫無意義的,因為這種潛在價值很可能永遠無法兌現。在那些消費方式以間斷的單次購買為主的品類里,忠誠度的下降尤為明顯,比如汽車、相機等商品,尤其是當轉換成本高度可控時。品牌作為質量標識的重要性和品牌忠誠度有一定下降,同樣意味著新進入市場競爭者的門檻在同步降低,而且你的目標用戶可以定位為競爭對手的存量用戶,前提是你的企業能夠提供更優質的產品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