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新岳海汽車控股集團 谷才寶
ABC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簡稱ABC),又稱作業成本法,是把企業消耗的資源按動因分配到作業,并把作業收集的成本按作業動因分配到成本對象的成本核算與管理方法。ABC成本核算的基礎是“成本驅動因素”理論:生產導致作業的發生,作業消耗資源并導致成本的發生,產品消耗作業。由此可見,ABC成本的市值就是在資源消耗和產品耗費之間借助作業來分離、歸納、組合,然后形成各種產品成本及不同管理成本,是一種融成本計算與成本管理為一體的管理方法。
ABC成本應用的內涵是:依據生產導致作業發生,產品耗用作業、作業耗用資源、資源消耗產生成本的邏輯,將企業的生產活動劃分不同的作業(水平)環節,對所有的作業活動所消耗的成本資源進行動態的追逐和反映,進一步評價作業業績和資源利用效率,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在實際應用中,廣泛與預算管理、內部市場化結算緊密配合,使作業成本法不再單純是一種成本分配方法,而是管理者和管理會計的重要工具。
一是ABC成本法實現了成本的精細化管理,分攤成本費用更加明細化,更有利于實施成本項目控制、過程控制和部門控制;二是ABC成本法最大的優勢是計算成本動因,使成本與產量的拉動關系更加密切,分析成本增減依據更加充分;三是ABC成本法對保護資源環境及減少資源浪費也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有利于企業長期生產經營目標的實現。
散熱管的成本構成有原材料、輔助材料、工資及附加、動力費、折舊費、廢品損失、制造費用、包裝成本。
散熱管的成本核算中,工資費用、動力費、折舊費、制造費用等都是通過全公司當月費用發生額,按照重量分攤,確定散熱管的成本費用。原材料和輔助材料則采用定額的辦法。核算方法比較簡單,但是存在很多問題,包括以下幾點。
材料費用=材料單價×單位產品定額消耗量。定額最主要的特點是簡單,但是準確度不高。
該公司的工資構成中一部分是計時工資另一部分為計件工資,采用產品重量作為工資費用的分配標準不夠合理。
間接費用主要是折舊費用、制造費用、動力費。這些費用,是多種產品共同耗用,無法直接計入某種產品,只能采用一定的分配標準,在多種產品間進行分配。該公司以產品重量為準進行間接費用的分配,分配標準單一。
公司采用的是訂單化小批量個性化的生產方式。公司訂單來自國內外汽車制造生產企業,公司依照訂單合理安排生產。產品型號不同,工藝要求也不同,因此要求企業根據訂單和產品調整生產線,以適應訂單需要。作業柔性大,成本的核算很難固定在某一個專門的車間。
實施作業成本法,可以建立對應體系,收 集相應的基礎數據。完善的制度和組織機構為實施作業成本法提供了保證。公司歷來奉行全面質量管理和全過程管理的管理理念,產品通過了環境管理體系、質量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等相關認證。完善的制度和組織機構為實施作業成本法提供了保證。
散熱管的生產主要分為7個步驟:安裝管型模具、安裝料盤和穿料、焊接、刮削、整形、成管檢測和包裝入庫。
根據作業情況建立作業中心。建立生產準備作業中心、制管作業中心、檢測作業中心、包裝作業中心、生產支持作業五大作業中心。將安裝管型模具作業與安裝料盤和穿料作業納入生產準備作業中心。將焊接、刮削、整形三個作業納入到制管作業中心,制管作業中心也是整個作業中最重要的作業。檢測作業中心,主要是檢測作業,包裝作業中心主要是外銷產品的包裝、倉儲、裝卸。生產支持作業中心吸納了設備維修、車間管理等生產支持作業。
由于制管工段的設備維修較少,生產維持作業可納入全廠的生產維持作業中心中,對于圍繞散熱管制造而發生的維修費用、廠房折舊及辦公費用、維修零件費用,直接計入散熱管的生產成本中。按產品類別、機器工時、批次數量、產品重量和工時確定5個產品動因。
搜集生產準備作業中心、制管作業中心、檢測作業中心、包裝作業中心、生產支持作業五大作業中心發生的成本費用,將成本費用計入作業中心明細賬中。生產準備作業中心的作業成本動因可依據生產任務單統計,制管作業中心的原料成本和輔助材料成本可按實際領用數量直接計入產品成本產品分配。
作業成本法的成本核算思路是資源→作業→產品,成本賬戶應分層設計,設置資源成本賬戶、作業成本賬戶與產品成本賬戶。資源成本賬戶的設置如傳統成本賬戶設置相同,按照成本項目設置。作業成本賬戶按作業中心設置明細賬戶,明細賬戶按照成本項目設計多欄式明細賬。產品成本賬戶按照產品種類設置明細賬戶。分層次核算和反映成本信息,以便信息檢索和賬戶管理。
最主要的是這一方法的應用,改變了過去那種一刀切的壓縮成本方式,變被動的成本控制為主動的成本管理,分清了成本控制的重點和要害,使成本控制更加科學合理,正規有效。
通過一年的應用和實踐,公司的經濟效益取得了較大提高,內涵發展模式逐步開始構建,經營管理上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通過作業成本法分水平計算盈虧平衡銷量再分解指標,一是使預算編制的依據更加充分,不再是“瞎編亂算”,盲目的倒算產銷量、倒逼成本,編制的說服力更強,匯報材料的內容也更加詳實。二是根據計算結果,季度內調整年度預算指標,有效的解決了月度間因為各種不利原因造成不平衡,變靜態的預算編制為動態的預算管理,實現了預算向管理的轉變,大大發揮了預算的管理職能。三是在預算編制效果上,確保了重點指標偏差始終控制在7%以內,為企業預算編制走出了一條“捷徑”。
人工成本適當簡化:改用作業成本法進行核算后,在人工成本核算中,單位工資率的計算最好參照全廠工人平均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來制定,對于特殊崗位、管理崗位和特殊技能的職工另外設立技能工資或者是崗位補貼,以便采用統一的單位工資率進行核算,簡化核算工作。一線生產數據應準確:作為數據的來源地,生產車間必須做好數據統計工作。數據需要隨著生產進程及時、準確地錄入企業的ERP資源管理系統,以滿足核算和管理需要。會計人員的工作將重新進行分配:實施作業成本法后,基礎數據由生產車間的相關資料搜集人員負責,成本核算更加細致,財務人員的工作量將會增大。改進核算方法后,會計人員的工作將可能重新進行分配。全員參與,相互配合:企業從自上到下,需要統一認識,加強學習,密切配合,認真做好本部門工作,把握信息質量,同時做好信息統計、傳遞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