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鎖剛
摘 要:矛盾,它反映了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種作用是一種特殊狀態,是事物的屬性關系,這種關系就是對立和統一,正是由于事物之間這種對立和統一關系的存在,事物之間才能構成矛盾。作為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中滲透著矛盾論的思想,用矛盾論來指導我們的實踐和教學。才能發現矛盾,分析矛盾,進而找到解決矛盾的科學方法,利用解決矛盾的科學方法去解決化學實際問題。
關鍵詞:對立性和統一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原理中指出,對立面之間的統一和斗爭,是事物矛盾雙方所固有的兩種截然相反的屬性,對立面的統一矛盾的統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肯定的屬性,它使事物保持自身統一,它使對立雙方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這是事物獲得發展的必要前提。由于對立面之間相互統一的作用,雙方能夠吸取和利用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發展,從而為揚棄對立和解決矛盾準備條件。又如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和還原矛盾的雙方,對立的化合價的升與降,電子的得與失,最終揚棄對立,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發展,矛盾雙方形成協同發展的新形勢,保持對立和統一的屬性,矛盾雙方通過轉移電子方式,統一于氧化還原反應這一新事物之中。
毛澤東指出:有條件的相對的統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的對立斗爭性,結合成了一切矛盾的事物。在氯化銀溶解平衡中,氯離子和銀離子在生成氯化銀沉淀的同時,在水分子作用下,氯化銀分子又重新溶解形成離子,氯化銀溶解和沉淀生成這兩個矛盾的對立面,在相互斗爭的過程中,不斷的發展,調和,找到矛盾的解決之法,最終統一于難溶物的溶解平衡狀態之中,在溶解平衡狀態之中,物質溶解和沉淀生成相互依存于統一體中,在對立斗爭的同時,保持各自屬性,共同發展,形成統一的氯化銀沉淀的穩定性。正如列寧所指出的,對立面的統一是有條件的,易逝的,暫時的,當條件發生變化,難溶物的溶解平衡隨之被破壞,相互排斥的對立面開始斗爭,事物在矛盾中發展,運動,形成完整的溶解平衡規律。
現實生活中,比較復雜的事物,都是由諸多矛盾構成的系統,各有自身特殊的矛盾,從而與其他事物區別開來,從橫向分析,物理,化學,數學,生物各種知識相互區別,就是由于自身的矛盾決定,從縱向看,矛盾群中又存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到決定作用,次要矛盾處于服從地位,矛盾的性質由矛盾的主要矛盾決定。馬克思認為認識事物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把握問題的本質進而解決問題,從復雜的矛盾體系中找到,并解決其中的主要矛盾,這是非常重要的。氧氣轉化為臭氧時,物質的結構發生變化,有新的物質生成,發生化學變化,但是化學變化的同時,物質的沸點,熔點也發生了變化,是物理變化,但決定物質變化的主要矛盾是化學變化,物理變化是從屬地位的次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在醋酸鈉和醋酸等濃度的溶液中,醋酸鈉因水解顯堿性,醋酸因電離而顯酸性,因溶液顯堿性,對于矛盾的兩個方面,所以水解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決定作用,電離是次要方面,處于服從低位。又如在反應2SO2(g)+O2(g)[]2SO3(g)ΔH<0,在恒溫恒容條件下達到平衡時,充入少量氧氣,平衡正向移動,反應同時放出熱量,又使反應體系溫度升高,平衡向逆向移動,最終結論:平衡正向移動,突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氧氣濃度增大的變化,忽略了矛盾的次要方面熱量變化,也忽略了外界環境可能對反應體系的影響,抓住了主要矛盾,使復雜問題簡單化,更有利于我們揭示事物的普遍規律,找到事物的本質,實際過程中的復雜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
馬克思主義的靈魂,就是在對立和統一的事物中,分析化學學科中矛盾的特殊意義,能夠在科學認識事物本質和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采用正確的方針和辦法去解決化學學科中的實際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復雜問題簡單化,在科學認識事物本質和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矛盾,采用正確的方針和辦法去解決矛盾,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原則。
參考文獻
[1]肖前.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
[3]列寧.列寧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