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摘 要:語文是小學階段一門十分重要的課程,而且語文科目在傳統文化滲透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語文教材中有十分豐富的詩詞、文化經典方面的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深入挖掘傳統文化教學資源,本文主要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兩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傳統文化;小學語文;滲透
語文是小學階段一門十分重要的課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不僅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新時代教育發展的要求。現階段,很多家長都會選擇送孩子去國學班學習一些傳統文化知識,說明家長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也在增加,對此,教師也一定要重視起來,積極地利用語文教材以及課外的一些資源,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1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
21世紀,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也在不斷加深,中國的文化開始走向世界,同樣,外國的文化也開始走入了我們的視野,受外國文化的影響,很多年輕人也開始熱衷于過圣誕節、過情人節,吃西餐、喝可樂。從文化交流的角度講,這本無可厚非,但是,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卻越來越不受重視。以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為例,曾經,除夕夜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飯、看春晚是我們最期待的事,而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感嘆“年味兒越來越淡了”,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除夕夜的團圓變成了大家坐在一起人手一部手機,等待著吃年夜飯,吃過年夜飯,各自回家,過年成了一個形式而非儀式。除了春節以外,我國很多的優秀傳統文化也在一點點地流失,都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所以,對孩子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十分必要。而語文學科在傳統文化滲透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語文教師應給予高度的重視。
2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
2.1在識字教學中的滲透
漢字不僅是記錄傳統文化的載體,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漢字的形態在發展演變的過程中,不僅見證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同時也是中華文化魅力的體現。象形文字是中國最早的文字形態,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凝聚,是古代勞動人民為了記錄自己的所感所悟而發明的,而在發展的過程中,漢字的意義也越來越豐富。例如,我們常寫的“人”字,最早就是人的形態,沒有特殊的意義,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字的含義也越來越豐富,有人說“右半邊支撐左半邊就是行動支撐品格”,其意義就有了質的升華。另外,“日”字,先民只是用它來記錄白天黑夜,而在文化的演變過程中,它代表每天溫暖我們的太陽,同時又代表了光明,看到光明,我們就有了希望。所以,在漢字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傳統文化的滲透,引導學生去體會漢字的意蘊美。此外,在識字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認識漢字,還要讓學生會寫漢字,漢字書寫講究“橫平豎直”,這不僅是漢字“形態美”的體現,同時也是中華兒女品格的體現,“行的端坐得正”也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做事的基本原則。在識字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傳統文化的滲透,對學生進行教育。
2.2在詩詞教學中的滲透
古詩詞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古代仁人志士高潔思想的體現。例如:文天祥在《過零丁洋》中寫到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就是自己兵敗被俘后,對理想的描述,一個人的生死無足掛齒,但是自己愛國的赤誠之心,卻永遠不會消失,作者對祖國的一片忠誠躍然紙上,感動著幾代人。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這首詩,也是詩人在被罷官后,閑居家中時所作,此時,詩人已經68歲了,仍然想要為國家奉獻自己的全部,這樣的愛國情懷,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更要引導學生了解詩詞的創作背景,學生只有真正了解那個時代,才能真正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才能受到感染,懂得我們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向學生滲透傳統文化,在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的同時,使學生能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都能成長為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2.3在課外延伸中的滲透
課本中的傳統文化資源畢竟有限,教師不能把自己的目光禁錮在教材中,還要把眼光放到課外,去尋找傳統文化教育資源。文化典籍方面,《三字經》《弟子規》等,都是很好的讀本,教會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該如何為人處世,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還可以以傳統節日為契機,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比如,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政治家屈原的一個節日,楚國被秦軍攻破后,屈原投入汨羅江,后人為了紀念屈原,人們將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喂飽江中的魚,防止它們啃食屈原的遺骨,久而久之,就有了今天吃粽子的習俗,教師就可以教育學生,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像大詩人屈原一樣的英雄用生命換來的,教育學生要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另外,還可以與當地的博物館聯系,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去參觀,讓學生在了解歷史的同時,通過一件件真實可見的文物,去觸摸歷史,感悟古人的智慧,教育學生要努力學習,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
3結語
傳統文化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一定要重視起來,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堅持學習,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將傳統文化帶入我們的課堂中,傳遞給我們的學生,使每一名學生都能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參考文獻
[1]歐小慧.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中的有效滲透[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1):135.
[2]高玲玲.論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才智,2018(32):109.
[3]羅玉琴.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3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