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梅英
摘 要: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為了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數學課堂教學中不但要注重教學過程的整體性,還要著重加強學生的參與意識的培養.筆者結合自己的經驗,提出了相應的措施,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發揮數學學科優勢,經常開展數學活動課。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學生參與意識;培養
數學作為一門教育體系中十分重要的學科,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和獨立實踐能力,必須著力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作用的發揮,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數學思維和實踐,這才是他們主體作用的具體體現。
1初中數學教學當中對學生參與意識的現狀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老師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與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币还澓玫恼n,應是動與靜、張與弛的結合。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從外部向學生灌輸知識,限制了學生的獨立性和主動性,難以使學生充滿激情地學習,其結果往往是教師在臺上講得“如癡如醉”,而臺下則是“昏昏欲睡”,這就會出現“教者煩惱、學者苦惱”等現象。
2如何培養學生在初中數學課堂上的參與意識
2.1創設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增強學生主體意識
學生對知識學習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對教師的態度。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發現,一旦師生間建立良好的情感,形成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就會產生愉快的教學氣氛,師生間就會相互感染、互相促進,就會使學生樂學、愿學。因此,作為教學組織者的教師,應主動把自己置身于學生群體之中,尊重學生的情感,理解和信任學生,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對學生中出現的錯誤要有適當的寬容態度,并及時幫助他們改正和克服。教師要給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對學生的每一次進步或發現都要給予肯定,使學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視以及成功的自豪感,這樣學生的情緒會不斷提高,主體意識會不斷增強。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主動探索。我們知道,數學教學過程是師生信息傳遞,情感交流的雙向過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創設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情景,使學生滿懷熱情、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尤為重要。為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首先要營造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相信學生、熱愛學生,讓學生喜歡老師,進而喜歡數學課;其次要尊重學生的主體人格,讓學生敢問敢發言,形成一種情趣融融、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還有就是鼓勵和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探究知識,使課堂充滿生氣和活力。
2.2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使學生在討論交流的氛圍中學習
在數學課堂上,如果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學生就會以主動的態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識,會以主人的身份與教師——他們的伙伴、朋友一起切磋、探究問題,即在師生、生生之間形成一種民主、有序的交流。在課前,教師應先設計好哪些內容應作必要地啟發指導,哪些內容應由學生自由充分地討論。在教學的重難點處,由于每名學生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事物的理解,所以不同的學生看事物的方面也不同,若能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則有利于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學生之間通過相互啟發,相互討論、學習,思維由集中而發散,又由發散而集中,個人的思維在集體的智慧中得到發展,這樣同學之間通過相互彌補、借鑒和啟發形了成交互的思維網絡,對問題的解決有很大的幫助。而讓每名學生都在小組合作中動手、動腦更是發展其創造力的有效方法,教師應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間的交流活動,對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不要輕易表態或下結論;對學生出現的錯誤不要立刻指明而是讓學生在群體交流與討論中自我發現;對于小組討論的結果及思維過程應鼓勵學生及時展現,不要怕出錯,要敢于面對問題、挫折和失敗,關鍵是發言后要知道自己思維過程中的不足以及自己在理解、認識問題上的缺陷。讓每名學生親歷過程,有了探索新知識的經歷和獲得新知識的體驗。這種良好的課堂氛圍對學生而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地位的凸現、個性的張顯、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意味著與學生分享理解,自我實現的過程,在成就學生的同時成就著自己。
2.3加強課堂教學中的趣味性
數學這門課程從本質上來說是一門源自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的課程,可以說是非常“接地氣”。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要想提高后進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加強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可以說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手段。在我們做過的一個關于數學課堂教學趣味性對后進學生學習興趣吸引程度的調查問卷的結果中顯示,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越強,對于后進學生學習興趣的吸引越大。該調查問卷調查結果所制成的表格如下:
所以數學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是擺在面前的當務之急,其實這一點要做到十分簡單,數學課本中幾乎每個知識點都可以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例如,在《幾何圖形》這一章節的學習中,可以說幾何圖形是與我們的生活聯系最為緊密的一個章節,因為我們生活中的每個地方、每個物品都是一個規則的或者不規則的幾何圖形,因此在這個章節的教學中,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前就讓學生將自己最喜愛的物品帶到課堂上或者在課堂上說出來。在這個章節的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只需要在上課時讓每個學生將自己最喜愛的物品拿出來,再將后進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進行分組討論,給他們布置一定的教學任務。在討論后選派代表出來對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進行解答,這樣的教學不但可以激發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也能夠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更有利于激發后進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激情,可以說是數學課堂教學中最為完美的結果
3結語
總之,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和獨立實踐能力,必須著力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作用的發揮,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數學思維和實踐,這才是他們主體作用的具體體現。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把思維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避免用教師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維,以促使學生的主動發展。
參考文獻
[1]彭天穎.初中數學自主學習有效性的研究[D].廣州大學,2012.
[2]陳艷春.如何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