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煒林
摘 要:高中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將實驗探究引入課程,有利于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和提升,特別是有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養成,創新能力的提升和科學價值觀的形成。本文即基于此展開,探討生物學科實驗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生物實驗;能力培養;學生興趣培養
高中生物是一門實驗性科學,而作為科學實驗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實驗中最重要便是觀察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以及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其中包括藥品的作用,對突發事件的處理以及對異常結果的分析。下面,筆者就以蛋白質、脂質、蛋白質的鑒定實驗為例,對生物學科實驗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進行逐一分析。
1對學生興趣的培養
生物是一門很有意思的學科,而最有意思的,不是那書本上的知識點,而是實驗。就以本實驗為例進行簡析生命的物質,人人都知道、都了解,但很少有學生會知道這些特殊的反應,尤其那些顏色變化。做好一個實驗更是如此,這會極大激發學生對生物的興趣,所以做實驗便是一種極好的方式去培養學生的興趣。例如此實驗中,鑒定還原糖的產生紅色沉淀,鑒定蛋白質出現紫色,檢驗脂肪出現橘黃色(蘇丹Ⅲ)。
2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知其然,還應知其所以然”。在生物實驗中對藥品,對儀器使用是必不可少的,這一點很像化學,都是要理解實驗反應原理。在本實驗中,如蛋白質所需的雙縮脲試劑與還原糖所需的斐林試劑,在成份上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在試液濃度了滴加順序上卻大有不同。教材中CuSO4濃度為0.05g/ml,雙縮脲中CuSO4濃度為0.01g/ml,處理方法也不同,還原糖即將甲乙兩液混合使用,而雙縮脲先加A滴1ml,B液4滴(注甲為0.01g/ml NaOH溶液;乙為0.05ml CuSO4溶液),(A液:0.1g/ml NaOH;B液0.01g/ml CuSO4溶液),在一點上就要求我們去熟悉藥品,不能因為成份相似便隨便取用,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就漸漸形成了生物實驗中最基本的能力。同時,對于學生自身再來說,也培養了細心、實踐的能力和優勢。
3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在生物實驗中,除了讓學生了解基本的實驗原理與方法外,還能提升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這是因為,生物實驗的成與敗,往往在細微之間,實驗者必須有一定的觀察能力,才能觀察到實驗的進程以及實驗成敗間的細微差別。如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實驗,有些同學可能撕取的是外表皮,觀察到的結果就截然不同。那為什么不一樣呢?實驗者通過分析原因,再比較結果,就能了解到不同部位的細胞的形態和結構,進而更全面地掌握細胞的結構。
4對學生分析能力的培養
在本實驗中,像還原糖的斐林試驗,本質上是利用還原糖中一CHO(醛基)的性質來將酸性條件下Cu2+與蛋白質發生顯色反應,生成紫色物質,從而出現所見試驗。這就要求學生對實驗原理有一定的理解,具備一定的化學常識。同時,不可避免的,實驗中一定會有誤差。在實驗對誤差分析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重要能力,例如,將斐林試劑甲、乙兩液,未混合便分別加入待測液中,這會導致實驗失敗。這是因為,先加入甲液后,會先和待測液反應,以致加入B液后,無大量Cu(OH)2產生。這就產生錯誤,像如此一番分析下來,便培養學生對異常結果的分析的能力。同時,動手能力也一同培養了。
5對學生處理突發事件能力的培養
在實驗中,并不缺少各種突發事物。比例不小心打破試劑釋放有毒氣體后,突發火險,電器短路,被藥品腐蝕后,這都要求學生對處理突發事件能力極強,能夠冷靜地去分析處理問題。不但要求動手能力很強,也對學生的心理要求很高。不僅如此,能在有限時間之中解決問題也是一種極其重要的行動能力。所以這也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總而言之,從這三個實驗中,啟發了我們:生物實驗既培養學生興趣,又培養學生的習慣,更培養學生能力。因此,實驗便是生物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培養了我們的動手、分析、實踐能力。如此,我們要將學好生物實驗是一項中學學習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更加主動地抓住機會,區親自去操作、去觀察、去發現、去聯想、去創造,并從中獲得樂趣,獲得信心,獲得成功,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更事半功倍地學好這門課程。
參考文獻
[1]李詠梅.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觀察能力的培養[J].成功(教育),2013(18).
[2]石牡丹.初中生物學實驗教學現狀的調查與分析[D].西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