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娟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是對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的考察,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新課標要求閱讀教學要重視語文學習的完整性、實踐性、和學段性,通過教學,讓學生學會閱讀、學會表達。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我主要從讀,悟,積累運用等三個方面來闡述我對小學語文中段閱讀策略的淺顯的探析。
關鍵詞:對話;小學語文;閱讀策略
對話理論的始祖,著名文藝理論家巴赫金指出:“一切莫不都歸結于對話,歸結于對話式的對立,這是一切的中心。一切都是手段。對話才是目的?!庇纱擞^之,文本閱讀就是一個多重對話的過程。而這種對話理論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笨梢?,閱讀教學的本質就是對話,就是教師與學生以文本為中介的平等的精神交流。這就意味著閱讀教學不再像以往那樣只靠教師逐字逐句的分析,取而代之的是教師和學生平等的交流。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與教師的對話,教師處于主導的地位,或激發學生的興趣,或啟迪學生的思維,或引導點撥。而學生處于對話的主題地位,他們是閱讀教學的主體,學生要敞開自己的心扉,將自身的體驗和理解融注到文本的表達之中,因此要給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要引導學生站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采用讀、背、說、寫、畫、演、做等形式與文本對話,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生命存在的價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悅,感受到心靈成長的幸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诖?,我們在具體的閱讀教學活動中就要采取相應的閱讀策略。
一、讀,閱讀教學的第一要素
讀,是學生與文本進行情感交流的紐帶,因為學生只有真正了解了蘊含在語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讀出感情,而讀的過程正是學生理解文本、領會作者表達的過程,這種體驗是心靈深處的,也是最長久、最深刻的。因此,閱讀教學的第一要素是“讀”。例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夜鶯的歌聲》,這篇課文故事性極強,就可以采用多種形式的讀,如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分角色朗讀和角色表演。那么,文中所描述的畫面在學生形象逼真的表演下變得有聲有色,生動活潑的表演不但將學生帶入情境,加深對人物感情的體驗和對文章的理解,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表演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讀,是一種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自我提高的過程,通過指導學生進行理解性閱讀、積累性閱讀、有體驗地讀、傳情達意的讀、有興趣地讀等,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理解是閱讀的核心,就像大樹之根所吸收的水分養料,通過“主莖”或“樹干”,才能送到分枝、杈丫,使之長葉、開花、結果。一篇文章,要讀通、通順、讀懂、理解字詞句的意思,理解語言表達的技巧,理解布局謀篇的妙處。
二、悟,感悟文本背后的意義
閱讀,不僅僅是對文本意義的探尋,也是對讀者心靈的“觸動”。這種“觸動”,可以如微風拂面,可以如浪卷波濤,也可以如巨雷灌頂。我們要憑借語言文字,進入文本所描繪的感人場面,力求讓孩子透過語言文字,感悟文本背后的意義。朗讀和感悟是語文課堂上最有生命力的活動。讀能夠促悟,悟也能夠促讀。以讀促悟,以物促讀,所以說這兩者之間是不分開的。除了在讀中感悟,我們還要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文本的意義。
三、積累、運用,閱讀教學的落腳點
“感悟、積累、運用”。它是構成閱讀教學中逐級推進的課堂教學“三層次”。理解感悟是基礎,積累運用是目標,四者缺一不可。但在時間上把哪一部分作為重點,側重于哪一部分的學習,需要根據學生的基礎而定。例如四年級下冊《麥哨》這一課,在自讀自悟之后,我設計了積累詞語的環節。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品味著課文,仿佛看到了鄉間田野里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玩耍嬉戲的情形,哪快樂美好的田園生活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細讀讀課文,一定會發現課文中的好多詞語也像麥芒一樣齊刷刷的,也是那樣的美。讓學生自讀尋找有規律的詞句,交流美得語句,誦讀積累喜歡的詞句。
一聲呼,一聲應;玩累了,喊渴了;密密的,鼓鼓的;你呼我應,此起彼落;一張張,一朵朵,一蓬蓬;白竹布襯衫小涼帽,繡花肚兜彩頭巾。
這些有規律的詞語師生對讀、同桌對讀等形式讀出句子的節奏美,積累詞句。學生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積累下了這些優美的詞句。在積累語言的同時,還要讓學生學會運用語言。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鄉下人家》這一課時,有這樣一個句子:
幾場春雨過后,到那里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
先讓學生理解“探”字在這句話中的妙用,我先用換詞法,把“探”換成“鉆”、“長”、“冒”,讓學生比較,學生很快能說出用“探”就是擬人句,那“探”字讓你感受了什么呢?學生說出感覺像個小孩子一樣活潑可愛等。然后以填空的形式出幾個帶有這樣動詞的句子,讓學生了解動詞擬人化的用法,最后再寫一個這樣的擬人句,學生就寫得很精彩。所以說學生只有在對文本的深入感悟之后才能學會運用語言文字。
綜上所述,是我在研讀了新課標中關于閱讀教學的要求以及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反思。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是對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的考察,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新課標要求閱讀教學要重視語文學習的完整性、實踐性、和學段性,通過教學,讓學生學會閱讀、學會表達。小學語文的中段閱讀,教師應該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再結合我們的教學實踐,不斷地思考、探索,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巴赫金著,白春仁等譯.詩學訪談錄[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340.
[2]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2011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解讀.小學語文[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