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軍
摘 要:語文教育的進步,讓社會大眾對語文學科的關注越來越高。詩歌,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大量的詩歌,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以及文學素養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做好初中語文的社會教學,需要教師關注適合教學方式的改變。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讓詩歌的魅力在語文課堂中展現出來,才能讓初中學生愛上詩歌。
關鍵詞:初中語文;詩歌;文學;興趣;情境
詩歌,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學科的學習過程中接觸大量的詩歌,并通過詩歌的賞析了解古代文學作品的美感,能夠活躍學生的語文思維,建立語文學習的興趣與信心。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詩歌教學方法的改革,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提高詩歌教學的質量,讓語文教育得以改革。
一、創設詩歌學習情境,培養學生想象力
在初中語文的詩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情境的創設,重視學生想象力的培養。與現代漢語相比,詩歌中的文字具有更為豐富的內涵。幾句詩歌,描述了一個內容豐富的場景,表達著作者的個人情感。只有理解了詩句背后的含義,才能學好詩歌體會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美感。讓學生理解詩歌的意境,一直都是詩歌教學的重點。初中學生的個人生活經歷有限,語言水平有待提高。要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的方式去理解詩歌的意境較為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激發學生想象力,以聯想創設情境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詩歌中的情景。也可以通過外部環境或者教學語言的幫助,為學生打造相關情境,引導學生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信息。通過教學行為的調整,引導學生理解詩歌傳達出來的情感與觀點,才能讓學生有更好的詩歌學習體驗。在這樣的學習實踐中,學生的詩歌理解能力會快速提高,個人文學素養水平也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比如在講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一首詩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堂中了解王勃的相關文學常識。能夠流利且有感情的朗讀詩歌,反復品讀,細細品味詩句的含義,理解作者對朋友的真情實感。引導學生通過詩歌學習,建立起正確的交友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個人教學語言去激活學生的思維。比如,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一邊思考,一邊聯想。“在古代,離別是十分傷感的,送別也比現代的送別要鄭重很多。在古代,交通條件不便利,道路崎嶇難行,交通工具落后。一經離別便是很多年,能不能再見也很難說。在士大夫階層送別,不僅要折柳相送,備酒餞行,還常常要寫詩文送給行者。所以,在我國的古代詩歌中,有很多詩歌都是離別主題的”。通過這樣的引導,讓初中學生了解到古代與現代環境的不同離別,對于古代人和現代人的不同含義。在情境之下,學生能夠根據詩句去想象作者的心情,想象離別的場景,理解“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背后的真正情意。
二、靈活詩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的生活學習興趣,是初中語文詩歌教學的重點。優化詩歌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能夠主動接觸詩歌,愿意跟隨教師的腳步去學習理解詩歌,感悟詩歌中的真摯情誼。有了興趣和主動性,詩歌教學的效率會明顯提高,也會幫助學生探索更多的課外詩歌,豐富個人詩歌閱讀量。詩歌的學習,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文學知識,還能豐富學生的個人情感,轉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態度。當代初中學生不喜歡古代詩歌和文言文,是因為他們沒有欣賞到詩歌和文言文的美感。重視興趣的激發,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設計方式。利用趣味性的課堂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適合學習的樂趣,將詩歌與快樂結合在一起,才能讓學生主動接受,主動探索。
比如在講解《江南春》這一課時,教師要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古詩所描述的春天美景,感受到自然環境之美,并了解詩歌的節奏。入情入境,在讀中感悟,才能與作者達成互動、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激發學生的詩歌學習興趣,可以舉辦一次詩歌朗誦比賽。因為節奏美是本次詩歌教學的重點之一,教師可以通過詩歌朗誦比賽,培養學生的語感,讓學生知道如何在詩歌朗讀過程中斷句。同時,比賽也能夠激起學生的競爭欲望,為了獲得更好的競爭結果而付出更多努力。除此之外,教師鼓勵學生準備特色化的詩歌朗誦表演。比如,一些學生會通過配樂的方式來渲染氛圍,一些學生會通過配圖的方式引導大家一起欣賞詩歌對應的江南美景。教師給學生提供表現的平臺,讓學生自主組織材料,開展個性化的詩歌朗讀,有助于學生詩歌學習興趣的提高。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詩歌教學創新度
在當前的初中語文詩歌教學過程中,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對學生課堂學習興趣的提高以及教學效率提升都有一定益處。在過去的教學中,學生對于生活內容的理解往往來源于教師的講解和對應描述,這樣的知識獲取過程過于間接。為了讓初中語文的社會教學越來越創新,越來越高效,教師要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給學生提供適合對應的特定的時代背景,引導學生了解與詩歌相關的資源。
比如在講解曹操的《龜雖壽》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與當時時代背景相契合的影視資料。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了解必要的寫作背景,即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有個性的文學作品得不到發展。直到東漢末年,天下分崩,政治思想文化發生重大變化,曹操帶頭叛經離道,給文壇帶來了自由氣息。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歷史故事的展示,讓學生了解久經戰亂的曹操,思想感情異常慷慨激昂。讓學生在多種資源的幫助下,理解作者的情感。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提高初中語文詩歌教學質量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新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方法。保持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優勢,將傳統的優勢與新的思想方法有機結合在一起。運用靈活多樣的手段,讓學生的詩歌學習興趣得以激發。促進學生想象能力的形成,讓詩歌走進學生的生活。通過語文教學,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方紅.初中語文詩歌教學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8):231-232.
[2]胡昌所.初中語文詩歌教學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2018,15(26):56.
[3]張有平.初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2(20):208-209.
[4]王培萍.小議初中語文詩歌教學[J].語文課內外,2017,(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