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
民辦高校黨建設是社會主義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改革開放背景下形成的新型社會組織。在新的社會發展形勢下,非公社會組織的黨建工作也面臨著迫切的發展環境,如黨組織不健全,人員編制難以應對轉型時期黨建工作的新任務核心問題;黨組織自身缺乏明確定位,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向多方利益妥協,難以發揮政治引領、民主服務、監督管理等作用;對互聯網環境的適應能力不足,對新媒體的宣傳渠道利用不充分等等。針對此,民辦高校黨組織在自身建設中應深入分析社會發展形勢,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要求,結合舉辦主體、辦學模式、領導體制、運行機制、師生狀況等方面的特殊性,對黨組織的功能與作用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把握。
第一,民辦高校黨組織的政治引導功能。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從戰略高度對黨的建設工作做出了新謀劃、新布局。民辦高校黨組織作為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重要力量,應深入解讀十九大報告,領會報告精神,把握政治方向,堅定政治理念,擔負政治責任,將為社會主義建設輸送優質人才作為政治建設的必經之路。如在經濟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民辦高校應立足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優勢,堅定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堅定服務社會的教育宗旨,為人才提供更加完善的理論引導與實踐環境,同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方位推動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
第二,民辦高校黨組織的利益表達功能。任何組織與個人都有著相應的利益訴求,而表達利益訴求,并為爭取、維護利益而奮斗是組織與個人存在與發展的根本動力,民辦高校作為新型社會組織自然也不例外。黨組織從政治高度、社會發展高度能夠全面理解民辦高校的利益訴求,并根據政治核心地位對利益進行表達。民辦高校黨組織在表達利益的過程中,需要依托一定的渠道或平臺,如廣播、報紙、電視、新媒體等;利益內容應該需涵蓋黨建工作、學校建設、學生管理等方面。這樣才能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全面理解并貫徹社會主義教育方針,將民辦學校的政治訴求與教育訴求充分結合。
第三,民辦高校黨組織的民主服務功能。民眾的利益是黨組織開展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建立完善的民主政治,讓民眾的利益訴求能夠得到最大范圍傳達,這樣才能實現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目標。在經濟社會全面轉型的大背景下,民眾的利益發展日趨多元,而加強民主服務則成為黨組織自身建設的必然選擇。民辦高校的黨組織在建設中應充分利用組織優勢,積極整合教育資源,為教職工提供更加多元的參與渠道,拓寬民主范圍,提供服務水平,為教育教學工作開展構建民主、和諧的管理氛圍。
1.重視黨建工作,維護黨組織的政治領導
黨建工作是提高黨政治領導能力的關鍵手段。民辦高校黨組織應立足于政治核心地位,充分利用新形勢下黨建工作的新機遇,并敢于迎接發展中的挑戰與矛盾,建立適合學校自身特點的黨建工作新機制,以強化自身的領導作用。
第一,加強黨員自身建設,打造高素質的黨員隊伍。民辦高校黨組織首先要完善黨員的信息系統建立,通過建立檔案、理順關系等方式明確黨員隊伍結構;其次,完善黨組織領導班子的選拔與建設,根據相關規定建立符合民辦高校自身黨建工作管理實際的干部選拔標準,并建立嚴格、完善選拔考核條件,推動選拔程序透明化,全面體現黨內民主;最后,注重學習制度,注重人才儲備構建,為黨組織建設注入新鮮血液,打造學習型政黨,提高隊伍整體素質,強化黨建工作基礎。
第二,抓好思想教育,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素養。學校黨組織應明確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中的領導和組織地位,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設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傳播社會主義價值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效果;豐富教學實踐活動,豐富校園文化內容等,與學校教育建立齊抓共管的教育環境,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
第三,建立評估機制,推動精神文明建設步伐,政府主管部門應建立相應的評估體系,根據民辦高校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貢獻,評選文明單位,以促進學校黨組織加強自身建設的積極性。
2.立足學校教育,推動民辦高校改革發展
董事長和院長均是辦學方向的責任者,而黨組織在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過程中,不僅要堅定政治立場,還應該兼顧學校的辦學利益,尤其是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民辦高校面臨的競爭環境,這樣才能積極協調與董事會、院長的關系,在把握政治方向、辦學方向的基礎上推動,兌現工作理念、工作方法的創新。
第一,明確辦學方向,貫徹人才培養宗旨。加強人才培養,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提供優質人才是民辦高校基本的辦學方向。黨組織在領導工作中,應積極支持董事會和行政領導依法行使職權,密切與廣大教職工的聯系,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動黨的教育方針在教學實踐中的滲透,并指導其結合自身的教學條件做出相應的調整與發展決策。
第二,推動民辦學校教學改革。黨組織最大的政治優勢就是凝聚廣大黨員,進而發揮組織的力量。教育要保持與時俱進的步伐必須要不斷改革創新,民辦高校黨組織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應積極團結全體教職工,激活組織結構的運行活力,宣傳教育改革重點、難點,并發揮廣大教職工的力量推動改革的平穩進行。
第三,把握民辦高校教育教學發展的大局,構建和諧校園,以維護教學穩定。黨組織在黨建工作中,應堅持依法辦學、依法治教的原則,推動學校管理進入到法制軌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法治理念,依法維護學校的辦學利益,提高黨組織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3.加強民主建設,發揮黨組織的監督職能
民辦高校黨組織應協調民辦高校中的各方利益,并加強監督職能,達到參與決策、共謀發展的目的。
第一,黨組織應參與學校發展決策,一方面,要以負責人的身份進入董事會,把握學校決策的政治方向,體現政治領導地位;另一方面,還應該推動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和依法決策制度的構建,支持董事會行使職責的同時,提高決策水平。
第二,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擴大民主管理范圍,暢通民主監督渠道,確保學校決策能夠最大范圍反映群眾利益。
第三,配合紀檢部門工作,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及時發現黨建工作中的問題,推動并監督整改,完善管理規章制度,遏制學校管理中的不正之風。
第四,加強溝通協調、發揮政府部門監管作用,建立定期的聯合辦公會議制度,反映違規辦學,以及損害學生、教職工利益等問題,制定措施,督促整改,規范民辦高校辦學行為,促進教育事業的規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