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梨樹縣梨樹鎮城東學校)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一直苦苦探索如何能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積極聽講,活躍思維,師生默契配合,在良好的氛圍中實現“教與學”的完美統一。因為一直困擾教師課堂教學的是學生的“不合作”態度。你講你的,我玩兒我的。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有如下體會。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往往是學習的先導,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精彩的課堂教學好比優美的文章,開頭寫好了就能吸引讀者。讓人興趣大增,有經驗的老師都比較注重新課的導入,精美的課堂導語能使學生對這堂課一見鐘情。有先聲奪人之效,像一塊磁鐵牢牢抓住學生的心魄,喚起他們求知的欲望。要想使學生對語文課情有獨鐘,教者就要課前精心設計,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來,例如,教學《散步》時,我播放了與課文內容吻合的流行歌曲《白發新娘》,便于學生更深入的理解文中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愛,感悟做母親的艱辛及晚輩孝敬父母的責任。《紀念白求恩》一文按傳統講法,朗讀、解詞,枯燥乏味,學生理解文意有難度。通過現代教學手段,播放白求恩工作的幻燈片,偉大領袖毛澤東的簡介,偉人事跡的圖片,學生了解到當時的中國現實,進而懂得什么樣的人是“有益于人民的人”。對白求恩這位國際友人的精神內涵理解更加透徹,同時也懂得自己肩上的責任感、使命感達到思想教育,愛國教育的目的。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自問題驚訝開始”。問題是激發學生思維的策動力,設問往往能激發學生的內心深入求知探索的攻堅渴望,令他們興趣盎然,情緒高漲,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當然,教學內容不同,教師的素質和個性不同,導語的設計方法也就各異,我們不管采用哪種導語教學設計方式,達到激發學生興趣,調動情緒的目的,都要為全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點服務,于講課的內容緊密相連,自然銜接。常言道響鼓還需重槌擂,老師要用導語這一重槌敲響課堂“響鼓”第一槌。好的教學設計這一槌,一定要渾厚激越,聲音擊到學生心扉上,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產生智慧的火花,用語言彈奏起美妙動人的樂曲。
有人把課堂比作舞臺,一堂課就是一場精彩的演出。作為“主要演員”的老師其形象、氣質、精神狀態,將會影響和感染教室里的每一位學生,其言語、神態、舉手投足都要有吸引力,有感染力,“演員”用自己對劇本兒的透徹理解,用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用旁征博引侃侃而談的形象魅力將學生帶入預想的境界,在挖掘劇本兒的內涵,突出劇本兒的特色,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素質,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效率。”課堂上有的教師只是照本宣科,沒有飽滿的熱情和令學生愉悅的精神狀態,導致學生聽課索然無味,甚至厭倦。這就要求教師一定注重自身整體形象,為了教學需要,我在講《皇帝的新裝》這篇童話時,有意識地換上了整潔明亮的“新裝”,走進教室學生眼前一亮,于是我就圍繞“新裝”,很自然地引入新課。學生心情愉悅,情緒高漲,課堂氣氛活躍,很快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教師為人師表,言傳身教,用自身的良好形象去感染學生,用激情去點燃孩子們的心靈。
課堂教學要樹立學生的自信,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良好的課堂氛圍,要靠教師的匠心慧眼去營造。語文課標明確指出,“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生學好語文的自信心。”教者對學生不僅要認真教輔,還要洞察他們的心靈,給他們以真誠的關愛,積極鼓勵。馬克吐溫說過“只憑一句贊美的話,我就可以活兩個月。”初中生活是成長的關鍵時期,學習上,盡管存在個性差異,只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給予鼓勵的目光,親切的微笑和貼切的贊美,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總之,語文教學關鍵在一個“活”字。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講“活”了。在課堂教學中,就是應注重研究語文學科的基本性質和漢語文的民族特色,能充分體現教與學的有機統一,發揮教師的主導與學生主體作用。葉老曾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者應充分利用好教材,而又不囿于教材,能充分體現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研發開發智力,又能充分體現素質教育功能。愿我們把握全新教育理念,讓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培養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