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寧職業技術學院)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職教育的重點內容,是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教育活動,其使用積極的內容、方式,用人的積極態度、品質為切入點,結合個體特點,從正面進行引導,解決各種消極心理問題。因此,將積極心理健康教育運用到高職院校教育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主要是針對傳統病理及問題式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在繼承與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條件下,用積極心理學、治療等相關理論及實踐經驗為參考依據,運用積極健康的方式和內容,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開發他們的潛能,塑造他們積極、健康、樂觀的心態。每個獨立的個體都具備積極心理潛能及自我發展的能力,這是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顧名思義,積極心理是對人積極方面的關注,并且在積極心理理念下,提倡建立積極的健康網絡,通過全方位、全員參與等相關途徑,構建學校、社會及家庭的積極氛圍。同時,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比較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適應性,指的是個體對社會發展現狀有一個全面清楚的認識,并能積極適應這種社會環境,處事態度樂觀,可以正確面對各種困難和挫折。積極的社會適應包含認知層面的靈活性,面對挫折的樂觀性?,F如今,涉及到的個體社會適應性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從病態心理入手,但不存在心理問題并代表他們的社會適應性就非常好。高職學生的心理問題具有特殊性,他們面臨著來自于學習、就業等各方面的壓力,倍感迷茫、出現不適應等問題,嚴重的情況下會出現心理障礙,對他們正常的學習和工作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高職院校要培養出適應社會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就應該進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培養他們的社會適應性。
在積極心理學理論下,通過質性與定性研究,構建科學有效、適應于高職學生需求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建設高職學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制定與之配套的輔導培訓方案,并以此為參考,通過各種現場實驗、實踐活動、行為干預等全面落實學生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對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認知、行為等各個方面的影響進行研究和分析,并結合分析結果,對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及社會適應的促進作用進行深入的探討。
1.利用聚合交叉設計,對高職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進行分析。構建高職學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平臺,制定輔導培訓方案。通過對學生的心理測量,對高職學生社會適應性與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聯系進行進一步探討。對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是否可以強化個體的幸福感,提高個體的社會適應性。
2.借助多層線性模型術,將各變量在該種關系中存在的變異情況分離出來,并構建各影響因素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及社會適應性三者的關系模型圖。
3.借助社會心理學現場實驗方式對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對個體人際關系處理問題進行分析。對各種實驗環境下,個體間友誼、人際交往、信任度等各因素的差異進行分析。
4.通過認知實驗,對積極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各聯系因素的積極效應進行分析。
5.通過結構方程建模技術,對積極心理建立教育和社會適應性間的關系進行分析,構建關系模型。
該研究試圖使用心理測量、實驗等多種方式,對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對社會適應性的影響因素及內部機理問題進行探討,具有開創性。從理論層面看,能夠對高職院校已有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進行檢驗,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更新。從實踐層面看,通過積極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及方案的構建,為高職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開展指明了方向。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利于高職生積極健康心理的養成,為其成長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心理學的發展不能只是局限在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層面,更重要的是要著眼于各學生心理潛能的激發及健康心理的形成,廣大教育工作工作者,應該認識到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將教育對象擴寬,全體學生都要一視同仁,加強教育,不能只是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教育,要做好全面預防教育工作,對學生給予足夠的尊重、信任,善于發現他們的優勢,并給予他們最積極、客觀評價。高職院校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要促進學生社會適應性,就應該結合各方資源,包含學校、社會及家庭等等,構建系統完善的網絡體系,將各方資源優勢全面發揮出來,擴寬心理健康教育的覆蓋面,讓廣大高職學生都能夠享受一系列優質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性,為他們未來走上工作崗位服務。
在高職教育中,要讓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促進社會適應性,就應該對教育內容進行科學選擇和設置。在《人格力量與美德分類手冊》中就列出了人需要具備的幾種品質:智慧、公正、勇氣,等等。與之相適應的還包含創造力、共查理、誠實、守信、社會適應性等各種品質。這些都為高職院校積極建立心理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以加強對學生積極心理特征的培養為目標,綜合上述各內容,對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內容進行全面整合,加強對學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將學生們培養為可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符合時代發展特征的人才。
1.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團體活動、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文藝作品展示,等等,加強對學生積極樂觀心理品質的培養。
2.發揮各院系、各部門、各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心理委員等相關人員的作用,開展各種形式的心理教育活動??梢詮耐馄刚埿睦韺<业綄W校進行知識講座,輔導教學,也可以安排專業教師外出學習,等等,提高他們的教育經驗和水平,為更好地開展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創造條件。
總之,積極心理學是一門新型的心理學課程,是高校教學的重點內容,也是比較薄弱的環節。高職院校及教師需要認識到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對教育模式進行分析,不斷地更新和改進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此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