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臨沂育才小學)
對于小學生來說,體育課程的開展既能讓學生感受到運動的快樂,還能鍛煉學生的身體,因此它是一門能夠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課程。但是,現階段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學效果不太理想,這就需要廣大體育教師積極探索和優化教學模式及和方法,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調動學生參與體育課堂的積極性,從而構建高效體育課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終身運動理念。對此,筆者從小學體育課程開展的必要性進行分析,通過總結當前小學體育課堂的教學現狀,提出幾點關于構建小學體育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夠為廣大體育教師提供參考。
小學體育課程的開展,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小學生參與體育運動訓練。而小學體育課堂的主要形式就是各種體育運動,這些內容都需要學生親自參與,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體育教學的目的,即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因此小學生的參與度是體育教學目的能否實現的關鍵。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創新教學內容及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此,既能增加體育課堂的趣味性,又能激發學生參與體育課堂的積極性。
教師傳遞給學生知識的主要場所是課堂,而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場所也是課堂。因此,課堂是教學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也是教學目的實現的主要途徑。體育課堂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高效體育課堂對教學內容及其方法的有效性有著一定的要求,除了需要學生的廣泛參與之外,更需要教師對體育課堂教學內容及方式的創新,提升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進而更好地實現體育教育的目的。
作為一門教學課程,體育課程應該有著科學完整的教學體系,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目的的實現。但當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存在內容較為隨意,教學計劃缺乏科學性等問題,導致教學內容雜亂,從而無法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當前,大多小學體育教師依舊沒有正確認識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只是為了“教”而“教”,甚至是敷衍了事。同時,很多小學的體育教師都沒有按照教學大綱進行教學,只是讓學生做一些簡單有效的動作進行體育鍛煉,缺乏系統的教學計劃,不利于教學目的的實現。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師應該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作用,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時,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創設良好的體育學習環境,打造快樂體育課堂,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樹立終身運動的理念,激發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興趣,讓體育教學變得生機勃勃,從而讓體育課堂更具趣味性,促進高效體育課堂的構建。
1.合作學習
由于體育教學多是在室外進行,因此學生在課堂中很容易就會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擾。為了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效率,強化學生的自制能力,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有助于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主動性,在合作學習與小組競爭的過程中,促進學生運動能力的提升。同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合作意識的形成。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既能讓學生掌握體育動作,還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并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正確的體育動作。除此之外,教師要想充分調動各小組之間的積極性,還可以設計一些相應的比賽項目,以此促進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與提高。通過這種競爭的方式,有助于激發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興趣,并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從而促進學生體育能力的提升與發展。
2.游戲教學
將游戲教學融入小學體育課堂,使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愉悅,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體育鍛煉,有助于學生掌握正確的體育技能與技巧,提高學生的身體耐受能力,從而促進學生體育綜合能力的提升。體育教師還應該結合學生的興趣來設計體育游戲,并與教學內容相符,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完成體育鍛煉的內容。
比如“立定跳遠”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設計“蹦蹦跳”的游戲,讓學生模仿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采用“蹦蹦跳跳”的方式前進。有的學生模仿小兔“蹦”,有的學生模仿青蛙“跳”等。學生的彈跳能力在游戲的過程中獲得相應的提升。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將“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融入游戲中,如“雙腳用力蹬地向前、向上躍起、雙腳同時落地”等,以此加快學生掌握體育動作的速度,促進體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3.分層教學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并以此為依據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比如,將學生分為強、中、差三個層次,并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內容,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完成學習任務,并掌握體育動作,從而促進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除此之外,每個層次之間的學生還可以是競爭關系,通過競爭鍛煉每一個學生的體育能力,并使其獲得相應的提升。體育教師在進行分層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保證學生的安全,讓學生選擇與自己身體條件相符的層次,再通過努力鍛煉上升到更高的層次當中,以此推動學生體育綜合素質的提升。
教學評價既是體育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體育課堂教學目標與促進體育課程建設與發展的重要手段。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育也是素質教育,這需要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不能再以單一的運動成績來評價學生的體育能力,而是從學生發展的角度,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重視結果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的參與過程,這樣才能進行有效的教學評價。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重視在課后進行教學反思,以便于及時發現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從而使教學更具針對性。如教學內容的設計、各教學環節是否安排合理、是否能夠真正落實教學中的重難點、能否達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等。通過這一系列的教學反思,才能真正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
因此,要想打造真正的小學體育高效課堂的構建,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進行大膽創新與實踐,對于體育課程的核心應該進行正確的理解和把握,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加強課堂的安全管理,防止發生意外事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徹底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豐富并創新教師的教學方式及內容,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體育綜合素質,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體育教育在整個小學課程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與素質教育的落實有著直接的影響。廣大一線體育教師應該將新課改的要求與學生實際相結合,以此促進體育教學開展的有效性,從而在小學階段真正落實陽光體育工作,促進小學體育高效課堂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