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主嶺市玻璃城子鎮中學校)
正所謂“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班主任老師自身的人格高度時時刻刻影響著其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與地位,決定著其教育行為反饋在學生心目中的認可度,從而在主觀思維作用下轉化為千差萬別的執行力。人性的塑造是一項偉大而系統的工程。教育是一個心靈對另一個心靈在碰撞中的感染與影響、遷移與塑造,這種塑造遠不同于其他任何一種產品的制造過程,因為人性的塑造對象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其在接受客觀教育影響的同時,還會受到其自身主觀思想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是排斥。教育中的主導因素——教師的行為能夠得到教育主體——學生的認可與配合,教育效果便會水到渠成的達到預期。否則,就會事倍功半,甚至有時會與教育初衷背道而馳。
古人尚且懂得“親其師而信其道”的道理,作為當代的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深諳這種微妙的教育藝術之道。千百年來,我國古代曾經崇尚于“師道尊嚴”,又訓誡以“嚴師出高徒”的教育思想觀念。其實,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單靠“嚴”還是遠遠不夠的,要做好不同時間節點的不同身份及師生間關系的實時轉化。無論何時何地,班主任都應該想方設法走進孩子們的心靈。心靈的距離貼近了,才能更好地、更加真切地傾聽來自心靈深處的聲音。課上是師生,是教育教學的主導與主體,同時也是教學活動的合作者——合作過程中應該給予學生必要的尊重。那么,課下就應該是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也是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親人”。做學生最愿意傾訴心里話的對象,萬不可高高在上,張嘴就是子曰詩云的大道理,閉口就是孔孟儒道的老套說辭,必然會堵塞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的路徑。面對你的居高臨下,或者是盛氣凌人,即便是苦口婆心的訓誡,學生的心靈之門又豈會心甘情愿地洞然打開。教師的親切感會給孩子們帶來巨大的安全感、依賴感,孩子自然從心底里愿意成為你最貼心的、縈繞在你身前身后的、快樂飛翔的小燕子。
追求合理的公平待遇是生命個體最基本、最樸素、最合理的訴求,這一點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教育更應該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之上,在班級這種大的集體生活中將會體現得更加明顯。尤其那些所謂的“問題學生”,心里對老師處事是否公平合理,會更加敏感。喜歡品學兼優的好孩子是每個人的本能,做教育工作的老師往往更加難以擺脫這種情感的影響。事實上,那些所謂的“好孩子”已經不缺鮮花和掌聲,你的贊許對他們也許就是一種可有可無的錦上添花;而對于那些所謂的“問題學生”,你那只言片語的贊美無疑是雪中送炭,會使一顆迷失在黑夜中的心靈看到生命的曙光,會成為一束足以暖化心扉的七彩陽光。
教師是學生心靈成長的領路人,是學生獲取知識能力的第一資源。“受人以師禮”,就當“授人以師道”。我們拿什么“授人以師道”呢?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不容回避的問題。高超的業務水平、過硬的教師基本功、淵博的學識都是教師征服學生的資本,教學實踐證明,如果學生欽佩你這位老師的學識與能力,他們往往就會不由自主的接近你、學習你、崇拜你。反之,學生就會自覺地疏遠你、漠視你、抵觸你。古人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為人師者當以豐盈的學識充實自己、武裝自己,使自己成為學生心目中的人生航標與向導。學生對自己的老師有了尊崇之心、敬畏之意,你對他的教育才會由口入耳、由耳入心,心領神會。
記得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話在一些局外人看來似乎有點說得冠冕堂皇,但凡是做過教育工作,尤其是擔任過班主任工作的人,必然會感同身受。我們的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有著豐富情感的人,這就要求老師要拿出真愛、以心換心,你的教育才會真正地入心入情。才會適時地感動孩子、影響孩子,孩子才會發自真心地走近你、信任你、依賴你、聽從你。教育工作也就會進入“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佳境。我曾經私下里和一些孩子交流過,他信誓旦旦地對我說:“我必須要管住自己,絕不能犯錯誤,否則就太對不起我們老師了——老師對我們太好了!”
班主任老師默默無聞,辛勤地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付出的是點點滴滴的辛勤汗水;使用的是循循善誘的教育方式;播撒的是顆顆飽滿的希望種子;收獲的是滿滿的無瑕親情;滿足的是祖祖輩輩的不竭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