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第二中學)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應用,數據信息時代席卷而來。不論是數據時代對教育育人目標的影響還是教育方式的變革,都體現著教育受“大數據”影響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種數據時代的影響下,學生作為未來時代的承接者,其學習方法與手段也發生著變革。對于初高中學生的物理學習來說,“大數據”時代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出現了許多的問題。
初中與高中的物理學習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初中的物理知識一般涉及的范圍、內容有限,像初中物理中所提到的質量、壓強、電路、電和磁等,只需要學生對這些概念有一些了解,列舉生活實例讓學生對物理學科產生興趣,且章節與章節間的聯系并不緊密,知識零散分布,聯系性、系統性不強;對于高中的物理學習,更加注重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深入理解,加入了大量的計算,對于事物的分析與實驗能力更加看重,章節與章節知識的聯系性更加緊密,知識的系統性也更強。
由于初中生與高中生身心發展階段不同,在不同階段認知、思維的發展不同,所以初中、高中的物理教學要求根據初高中生的身心發展為根據來制定教學目標,提出教學要求。初中生由于剛接觸物理學科,大多以直觀、具體的事物為例子,讓學生對物理學科保持濃厚興趣,教學僅讓學生對基本概念、原理做一般的了解;而高中物理知識的學習以抽象的知識為主,更注重讓學生掌握概念背后的原理與應用,教學要求學生通過原理對相似問題做理解,并能夠根據一定的條件進行推理、論證,培養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
在初中階段,物理教學內容輕松,教師所用備課時間短,且易向學生講解,同時由于初中生剛接觸物理學科,興趣濃厚,常向教師進行提問,師生間關系融洽,互動機會多,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也依賴于教師的幫助作用。隨著進入高中生活,物理知識難度的加深,教學要求不斷的與時俱進,教師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去對知識進行理解后備課,學生進入高中的學習后空余時間也減少,大多進行自主學習,對教師的依賴性減少,教師提供的幫助相應減少,師生互動明顯下降。
在大數據時代下的物理學習,仍存在很多問題。數據時代的沖擊下,移動設備的廣泛使用,初中生與高中生基本可以接觸到電腦或手機,這些先進設備提供給學生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一些弊端。許多學生可以通過電腦或手機來搜索自己對物理知識感到不理解的地方,加深對物理原理的理解,但由于這些移動設備的吸引,使學生依賴于利用手機或電腦來進行解惑,對一般課堂的學習易產生厭倦的心理。另外,雖然先進的設備可以提供學生便捷的知識獲取途徑,但過多的使用互聯網獲取大量物理知識,易導致學生無法對物理知識形成一個系統的認識,尤其對于高中生而言,物理知識系統性、銜接性強,沒有正確引導的知識學習,易使學生對知識產生理解上的偏差。
以往教學都是采取課堂式封閉教學,由教師主導,采取板書形式進行知識的講解,而知識接受者則是全體學生,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采用統一的授課模式,無法考慮到各個學生自身的學習特點,對學生學習方式的了解停留在對學生課堂上表現的觀察上,且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師單一的授課模式。在大數據時代下,學習方法、手段的進步,提供給學生更多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方式,在學生不了解自身學習特點的情況下,可以采用信息化、數據化的方式,對自身的學習特點進行監測,通過對學生個體學習數據的分析,得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方式及相應方式所帶來的學習效果。學生也可以通過多媒體、互聯網等先進的設備,根據自身的學習特點進行個性化學習,使學習符合自身的學習特點。例如,在初中物理“光現象”的學習中,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加之一些學生觀察能力比理解能力強,所以向學生呈現真實的光的反射及折射現象,使學生更易在觀察中理解原理,這些通過互聯網等工具都可以實現,對于高中物理來說,一些抽象原理無法理解時,如曲線運動這一章節的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疑惑的地方,利用網絡課程,進一步對不理解的地方進行學習,使自己的學習更加深入。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新時期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的物理教學中,以教師的單向授課為主,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師為向學生透徹講解物理知識背后的原理,會成為一節課的主導者。但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今越來越提倡互動式教學,在多媒體的幫助下,教師可以更好的利用先進設備將難懂的物理知識以更直觀的方式呈現給學生,節省過多的講解時間,更多的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師生雙方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就某一處知識深入的進行探討、交流,提供給學生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關于高中物理電路、電阻的解題方法中,學生可能慣用某一方法進行解題,常會遇到一種解法行不通的困境,這時教師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在互動的過程中讓學生理解對電路問題解決的其他方法;在初中物理學習過程中,“歐姆定律”是難理解且重要的部分,在面對電阻問題中,有些學生對歐姆定律的應用達不到面面俱到,只能掌握其中一部分,教師在與學生的互動中,可以對學生認識不到位的地方,分享自己對歐姆定律的理解,使學生對歐姆定律建立新的認知,學生在教師分享自己對知識理解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在大數據時代下,教學手段、方式都在得到改變。物理知識的學習也不只局限在課堂內的教學活動中了。如今移動設備的快速發展,互聯網的應用,使物理教學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學生隨時隨地可以獲取知識,知識的獲得變得便捷,為學生解決在物理上的困惑提供便捷。像是在高中物理學習中,尤其是對電磁學的學習過程中,一節課的學習后學生產生疑問的地方可以通過網絡視頻等進行補充,無需再等到第二天向教師請教;初中物理課程中關于杠桿原理的學習,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對杠桿運作原理進行演示,突破了空間上的限制。
總之,隨著數據時代的發展,新型教學手段的應用,使初高中物理的學習面臨著一個新的時代。作為教師,面對先進設施的應用,不能固步自封,要以開放、接受的態度去面對先進工具帶來的優勢與弊端,正確地應用到物理教學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