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沂市蘭山區白沙埠中心小學)
合作學習能力已經成為了當前社會職場重要能力之一,小學語文作為小學課程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在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方面,具有重大作用。由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起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然而就目前教育教學實際情況而言,教師應用小組合作學習依舊處于初級摸索階段,無法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既有價值。鑒于此,筆者結合自身長期的一線工作經驗,就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淺談個人的意見,僅供相關教育工作者參考。
所謂合作學習,主要是指學生在小組或者是團隊中,為了完成一項共同的任務,具有明確的責任分工,所開展的一項互助性。在整個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相互監督,相互促進,相互提升。然而小組合作學習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以此保障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并保障小組合作學習既有價值的發揮。
合理搭配小組合作成員。為了保障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盡可能減少時間的空耗,語文教師應該綜合考慮學生的各種情況,主要有語文基礎能力、學習能力以及興趣愛好等,并且需要注意小組成員人數、層次分配的合理性。除此之外,小組內成員的責任需要加以明確,避免部分學生在小組內戲耍,以此保障小組內學生之間優勢互補。與此同時,在合作學習活動實施之后,學生的分工與責任,可以結合學習任務進行更改,或者是能者多擔任角色,有效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從而使得每一個學生學會合作。筆者在合作學習分組時,主要采用兩種方式進行分組,分別是異質分組與同質分組。
1.異質分組
主要是將男生與女生、優等生與學困生、性格內向與性格外向分為一組,主要目的是形成互補局面。在尊重小組成員自愿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等進行綜合分析,保障各小組綜合實力一致,無明顯差異,以此保障小組具有一個公平、公正競爭的環境,由此提升學生參與合作的積極性。
2.同質分組
為了給予學困生更多的關注,通常會采取同質分組方式。例如,在講授人教版一年級《聰明的公雞》時,當整個故事講述完成之后,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表演故事,通過表演的形式,有助于學生自然體驗情感,另一方面,滿足了學生的需求,由此更易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鑒于,班級學生差異較大,在具體的分組時,采取異質分組方式,便于學生在小組內多說。同時在整個表演過程中,教師應該將注意力更多的放置在學困生上,同時需要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結合個人能力,進行不同層次的學習。
伴隨著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素質教育的提倡,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營造一個學生好學、喜學以及樂學的局面。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有效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應該注重和諧、輕松教學環境的創設。筆者在實際教學中,主要是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首先,猜謎語激趣。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同一個名字》時,可以設計如下的導語:“同學們,老師在課前想讓你們猜一個謎語,一旦誰最早猜對,誰就是最聰明的一休,緊接著教師運用風趣的語言,說出了謎語”在教師還沒有完全就將謎語說出來,就有部分學生猜出了謎底,由此進入了學習狀態。
其次,用風趣語言激趣。風趣的語言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一旦教師在課堂授課中,采用風趣的語言,更能夠促進學生合作學習興趣的提升,為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奠定夯實的基礎。因此,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有必要注重風趣語言的應用。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象形字真奇妙》時,教師可以在授課開始階段,故意設疑,同學們,教師會變魔術,想不想看?這種方式的開場白,一方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驅動了學生的求知欲。這樣一來,學生參與到學習中的興趣自然會有所高漲,自然會形成課內良好的學習氣氛,促進合作學習效果地提升。
最后,引進游戲。愛做游戲是小學生的天性。因此,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該重視起游戲的融入,如猜字游戲、捕魚游戲等,以此激發學生的合作學習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共處,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下,讓學生無拘無束進行合作。對此,教師在課堂上,需要虛心接受學生的評價,并且積極創造機會,供學生對課堂教學做出有效評價。例如,筆者在講授人教版一年級《荷葉圓圓》時,筆者就參與到了學生的小組活動中,與學生共同扮演了小青蛙站在荷葉上放聲高唱的情景。在完成情景表演之后,學生為自己鼓起了掌聲。此刻,筆者并沒有及時向學生說出致謝的話語,而是向學生提出質疑,為什么鼓掌?這時候,學生們便開始嘰嘰喳喳說起來,有的學生說老師的歌聲好聽,部分學生說教師的臉上表情豐富,部分學生認為老師的表演到位等。學生的評論頭頭是道,全然是一個小老師。這時,筆者緊接著道出,教師還有什么不足的地方,需要改進。通過上述的合作與評價,更加容易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在教師的逐步提問引導下,便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有效提升合作學習效果。
新課標明確指出,現階段的素質教育,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言之,學生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題,充分發揮小學合作學習的作用,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創新精神。當中所涉及到的自主學習,是合作學習的基礎,同時合作學習也是促進自主的一種形式,相互促進。由此可見,在合作學習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基于此,筆者在授課中,留下充足時間供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例如,筆者在教學人教版《富饒的細沙群島》時,筆者就打破了傳統的固定小組學習方式,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全班學生均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物產進行學習。此刻班級頓時熱鬧起來,同學們全部脫離了自己的位置,開始尋找與自己性格愛好、基礎能力無差異的同伴,迅速組成了臨時學習小組。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全班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接下來的匯報交流中,部分小組采用朗讀法匯報學習成果,部分小組采用個人講解方式等。由此,學生在自主探究中,迅速掌握課文的相關知識。在整個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僅僅是發揮了個人的引導作用,學生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同時小組自主探究,組內形成了合作局面,另一方面小組與小組之間相互競爭,不僅僅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挖掘了學生個人的學習潛力,還有效促進了全體學生的進步。
綜上,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需要教師合理分組,并且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等,才能保障小組合作學習的既有價值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