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沂沂河實驗學校)
在小學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師的角色多是講解者,引導的作用體現得并不十分明顯。這種模式對于活潑好動的小學生來說,不利于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創造性、自主性。而活動式教學著力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加之教師適當的引導,能有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踐活動中認識規律,思考創造,從而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在不同地域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活動式教學都能起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活動式”就是這種教學模式的核心。教師的工作重點從單純向學生灌輸知識轉到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上,在注重掌握知識的同時也注重小學生個性的發展,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在合作討論中進步,在自由輕松的氣氛下學習理論,在互動中取長補短,在評價活動中總結經驗。
活動式教學有效豐富小學語文課堂內容,使教師角色由單一的授課者轉變成授課者、引導者的有機結合。學生分小組合作、討論,利用課外時間收集資料,相互評價,學生的角色也從單一聽課者轉變為聽課者、參與者的結合,使學生能真正養成自己思考發現問題——合作討論——提出辦法——解決困惑的學習習慣。多樣、開放、生動的活動式教學,解放了教師,培養了學生。
這就要求學校、教師改變以單純提升書面成績為主的教學思想,在教學中融入活動,在活動中實施教學。教師備課時,要設置好第二天課上的活動形式,結合小學生的天性,注重趣味性,完成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帶領著進行改變,學生跟隨教師步伐也會慢慢真正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來。
如在學習人教版課文《釣魚的啟示》時,教師改變一堂課上自己將知識點、文章主題思想等一套全部講下來的慣有做法,可以提前讓學生回家思考,在生活中經歷過什么事情讓學生記憶深刻,感覺在事件中受到了震撼或啟發,在第二天上課時就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討論交流;然后每組選出兩個代表,和全班同學分享。這種讓學生親自參與到教學環節中的模式,與單純聽課相比,能讓學生理解更加深刻。
在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普遍采取固定的步驟。不管什么類型文章,教師都會從時代與作者背景入手,劃分文章層次,讓學生讀懂每段大意,歸納主題思想,學習寫作手法。并不是說教學按照條理是不對的,而是說這種固有模式容易限制學生的發展空間,令教師的教學工作與學生的學習都事倍功半。因此,打破常規套路,讓學生與教師在平等層面上交流溝通,給學生留出自己思考體會的時間,這對于學生體會作品是很有益的。在活動式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打破常規思維,舉一反三,其他課程中學到的知識技能同樣可以運用到語文課堂中,多方面整合,全面發展。
比如,在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教師可以花幾分鐘讓學生介紹關于地震的知識,然后讓學生討論地震中的正確做法,既能普及知識,又能活躍課堂氣氛,引入到課文學習中。此外,完全可以抽出一節課時間,讓同學們分組演示捂住口鼻、有序逃生的做法……在學習到地震中父親與兒子的感人對話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更進一步體會作品。讓學生回憶、講述自己與父親間的點滴,在班級大膽分享,對于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有一定的提升。
現在互聯網社會如此發達,學生學習要懂得借助網絡工具。活動式教學提倡的是在活動中學習、發展,活動只是學習的載體。教師設置活動要依據實際,在自己可控范圍內,避免課堂太過活躍,學生的注意力沒有放在學習內容上。此外,不同學生的性格不同,教師要注意在活動中多鼓勵內向、不積極的學生一同參與進來,和大家共同討論學習。
增添課堂活動主要指的是,學生可以對課本中的知識運用自己的理解通過情景劇的方式表現出來,從而達到促進學生對課堂的興趣的目標。學生可以在未上課之前進行預習,主要是先了解一下角色性格、思想和人物的情感,可以將整個故事根據自己的理解發揮想象力。在課上時,語文老師將會對課本進行更深刻的講解,老師的講解可以讓同學們更好的了解文章內容。課堂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同學們對課堂的喜愛,而且還可以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如《乳貍分奶酪》這篇文章,適合課堂活動的教學方式,語文老師可以給同學們分好角色,學生們分別扮演狐貍、熊弟弟,等等,通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老師的講解,可以很好的把課文展現出來,但要注意語調、語音、動作和人物的神態等,這樣的授課方式不僅營造了在課堂上更加濃厚的學習氛圍,同時也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們對課文的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
通過增添小組比賽活動不僅可以鼓勵學生提高自己的想象力,而且還可以讓同學們進行自主討論,提高小組之間的溝通,以達到共贏的目標。如故事表演、集體朗誦、講PPT的方式等比賽,利用不同方式的比賽形式,不僅僅增強了同學們之間的合作能力,而且還可以有效的展開一系列的知識拓展。如《圓明園的毀滅》,老師可以先組織同學們進行征文活動,題目為“我所走過的地方”。每個同學可以根據自己游覽過或者是喜歡的地方,然后展開對我所走過的地方進行描述。之后,小組內可以進行溝通交流,也可以結合各種學科,如美術、音樂,等等。選出好的作品,跟班里同學互動交流。
語文教學主要是由聽、說、讀、寫四方面組成的,這四方面尤為重要,所以在課上要注意學生在這四方面的表現。所以,我們應該增添辯論活動,這樣不僅僅可以激發出學生們的潛力,而且更深層次的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同時可以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以及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增添了課堂的趣味,而且提高了同學們的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在課上教學中,老師也可以一邊用語言講述,一邊在黑板上講解,同時還可以用PPT展示圖片、展示文章的內容,通過這些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觀看其中人物的模仿動作、表情、神態等,讓同學們體會到文章的思想。同時,還可以組織一些活動,如讓同學們繪制一些主題海報或者是黑板報,使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發揮自己的潛力,不僅可以增添學生們對課堂的興趣,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與課堂知識結合的能力。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活動式教學,僅有教師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學校的支持,家長的理解與認可。在活動中學習,有利于小學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與個人能力的培養。只有以學生發展為出發點,切實發揮學生主體學習作用,才能在活動式教學中讓教師解放,讓學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