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科技大學幼兒園)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同伴及其交往是孩子重要的學習資源與環境,孩子們在同伴群體中互相觀察、教導、模仿、討論、協商、合作,學習和鍛煉著各種社會技能、社會行為,發展著適宜的情感、態度、自制力和多樣的問題解決能力。”而拓印添畫活動正好符合此要求。
拓印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遠在兩千年前,重要大事記載便已被鐫刻于骨板或青銅。至于拓印術的起源,歷史上沒有記載,迄今為止說法不一,難以定論。我們以幼兒美術教學中的拓印添畫活動為論述主線,簡要分析拓印添畫的運用價值、活動細節和指導意義。
可以這樣說,適度、適時地開展拓印添畫活動,應該成為幼兒美術教學的常態,也應該成為幼兒教師的共識。在拓印的過程中,諸如印章拓印、手指拓印等,教師要注意引導孩子們掌握拓印的工具使用方法,要清晰的呈現出一定的圖像、圖形。
1.通過大量的欣賞活動,擴大欣賞面,感受發現色彩的魅力,培養幼兒審美鑒賞能力,為培養審美素質打下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向幼兒展示優秀兒童畫作品,讓幼兒直觀感知色彩的搭配、效果和材料、技法之間的關系,使之自然滲透,即欣賞是為了擴大幼兒視野、指導創作。在強調技能技巧學習的基礎上,注意發展幼兒個性品質,避免幼兒都是單一的表現手法,單一的動作,單一的形象,使幼兒得到色彩藝術的熏陶,提高幼兒鑒賞美的能力
2.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提供豐富的物質材料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形式去表現色彩美,增強美的表現力。注意幼兒對色彩的感知特點,針對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選擇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方法指導幼兒學習。培養幼兒濃厚的興趣,循序漸進,了解顏色的變化過程。學會欣賞作品,繼而創造自己的作品,表達他們對美的感受。
注意掌握各年齡段幼兒的色彩感知特征,有的放矢。小班幼兒對色彩的感受力很強,能認識紅、黃、藍等基本顏色,但不能區別色度,不能把顏色和顏色的名稱進行一一對應;所以對于小班幼兒,要求他們在認識三原色的基礎上,大膽地選擇多種顏色作畫。中班幼兒能認識紫、橙、黑、白等更多的顏色,逐漸能區別顏色的明度和純度,但不注重顏色的協調。大班幼兒顏色辨別能力強,具備了比較豐富的運用色彩表現的能力,對混合色產生興趣,作畫時還能運用各種顏料調出需要的顏色。根據以上特點,采取措施培養幼兒的色彩審美素質。涂色時,教師應引導幼兒用某種顏色統一畫面,形成主色調。同時,教師要指導幼兒認識更多的顏色,能夠說出名稱,區別深淺色度。如讓幼兒觀察樹葉的深淺之分,新長出的葉子是果黃色的,成熟的葉子是鮮草綠的,老葉子是深綠色的。在此基礎上,還要逐步引導幼兒運用三原色的對比色,紅綠、黃紫、藍橙,幼兒用協調、對比的搭配方法涂色,使畫面色彩更加豐富、鮮明、美麗。
幼兒對一切都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力,自然界的一根小草、一片樹葉,都能引起極大的好奇,特別是對圖形、色彩的敏感有時更勝于成人。此階段以簡單的實物拓印為切入點。盡量多的介紹各種顏色,側重培養少兒的色彩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實物拓印,既將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各種實物如樹葉、蔬菜、碎布等涂上顏料轉印到畫紙上即成。
經過一段時期的拓印學習后,就可以把他們引向具有創作意圖的拓印畫。即利用實物拓印出的肌理來表現簡單的藝術形象,如利用兩片樹葉創作一只展翅飛舞的蝴蝶,再配以小草、小花等即成為一幅完整的創作畫。慢慢誘導,孩子們擁有豐富的想象!這時,老師還可以有針對性地帶幼兒進行一些戶外寫生,觀察、感知自然與藝術作品的形象,積累豐富的感知經驗,充實幼兒的表現素材,創造出獨特的藝術作品。
對幼兒的作品,要找出它的閃光點,如畫面的布局合理、色彩的搭配和諧、想象力豐富等,給予及時的肯定,注意傾聽幼兒心聲,發現肯定作品的長處。評價可以老師評價幼兒也可以幼兒互評,讓每個幼兒的作品都有展示的機會,讓每個幼兒都能參與評價,發現好與不好的地方,增強審美鑒賞能力。同時,讓幼兒對自己充滿信心,發掘幼兒身上的潛在的藝術表現能力和創造力,使幼兒的色彩表現能力、畫面的組織能力得到共同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自始至終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不要把孩子過早地圈在一個框框里。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和生理特點來設計教材,保護孩子們的最原始的色彩美感和創造的樂趣,作為教師應認清正確的目標、保持平常的心態。我們從事美育教學,是為了開拓孩子的思維,培養他們對美的感受和健康的心態,在以后的人生中能體驗多姿多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