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市巴南區教師進修學校)
當今社會,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文化交流的速度加快,內容也在逐漸增多,文化領域魚龍混雜,高中生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響。在種種因素的作用下,在高中政治的教學中迫切需要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提升其綜合素養,幫助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及價值觀。
高中階段是學生的重要發展時期,在此階段核心素養的培育尤為重要。當代高中生的家國情懷教育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因此,在日程授課中,教師要注重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家國情懷的引導,使其能感受到國家的富強及自身對于國家的意義,增強對國家的自豪感及榮譽感,從而激發出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使其能在不斷提升個人能力的同時為國家貢獻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富強保駕護航。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及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文化交流越來越活躍,高中生正處于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階段,極易受到各種文化及思想的影響,容易產生“崇洋媚外”等思想。而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逐漸滲透進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其蘊含著豐富的信息資源,同時也摻雜著許多不良信息,容易滋生國家利己主義,喪失國家意識。在高中政治的教學中融入家國情懷,能夠“洗滌”學生的思想,幫助其形成正確的國家觀;在家國情懷的教育中,學生能逐漸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及世界觀,認識到客觀世界的發展及國家的富強,了解自身在國家中的作用,從而增強民族自信心,提升國家凝聚力。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國家及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優秀人才的衡量標準早已不是僅具備專業技能即可,還需要擁有優秀的核心素養,而核心素養的養成離不開家國情懷的培育。因此,在高中政治的教學中,要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應該融入家國情懷,教師應致力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使其能自覺接受愛國主義精神的熏陶,進而自主培育家國情懷。例如,教師在講解《文化多樣性與文化傳播》這一課時,可以提前布置預習任務,請同學就課本內容進行擴展,在圖書館或網絡上查找、搜索“文化多樣性的主要表現”,可以查找不同民族的節日及各地的文化遺產,對其背后蘊含著的文化進行簡單的分析,在課上進行分享;在課上,學生可能會分享世界各地的遺產及民族的風俗文化,教師應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引導,引導其認識到文化的多樣性,培育其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然后,教師可以引入中國“茶文化”的傳播案例,對文化傳播途徑相關知識進行介紹,著重強調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源遠流長的特點。這樣做,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其積極投入到對優良文化的探尋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加強其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從而增強其家國情懷,幫助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及價值觀。
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有40年,所取得的成就受到世界的廣泛關注;港珠澳大橋建成,創造世界之最;嫦娥四號登陸月球暗面,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完成互拍,我國在太空探索領域又有了一項重大突破……教師可以在授課中融入最新的時政,引導學生認識到國家的發展及日益強大,增強其國家自豪感。例如,在講解“改革開放對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意義”相關知識點時,可以結合時政新聞,講述白俄羅斯前副總理、法國前總理等人物對中國改革開放的積極性評價,世界各國都在借鑒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案例”,學習我國的經驗將變成“新潮流”。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引入時政及新聞時,應注重對時政內容進行甄別,采用弘揚國家“正能量”、反應國家強大的信息,必要時可以播放紀錄片等,調動學生積極性。《上新了,故宮》有一期內容為“文物南遷”的節目,講述了一代又一代文物守護者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為了維護中華文物所做出的不懈奮斗的故事,能夠深刻體現出“故宮人”的家國情懷。可以在課堂及班會上播放此類紀錄片或影像資料,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其積極性,還能在感受中華文化魅力的同時增強民族自豪感,效仿老一輩“故宮人”,積極投身于國家建設事業,為國家的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除此之外,節目中蘊含著的文化元素也能夠使學生受到感染,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感,積極弘揚中華文化,自覺主動地成為文化傳播者。
在高中政治的教學中,除了知識的“講授”,教師還應利用多樣的教學活動豐富學生的“見識”,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首先,借助特殊節日氛圍。教師在日常的授課中可以將家國情懷融入到特殊的假日中,如勞動節、建軍節、建黨節及國慶節,在節日期間開展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例如,在國慶節舉辦“國慶征文”活動,在勞動節開展“熱愛勞動”的歌詠比賽等。其次,借助班會、團會等活動。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家國情懷主題的班團會,組織學生設計以愛國精神為主題的板報;還可以在“學雷鋒月”開展學雷鋒活動。再次,開展專題報告會。可以定期邀請專業人士來校進行愛國主義的專題教育,如請消防大隊的總指揮來校進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演講,對如何堅守崗位、艱苦奮斗及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進行講述,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最后,開展愛國主義競賽活動。教師可以就中華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建設、黨的建設及最新時事政治開展知識競賽,幫助其熟練掌握相關知識。這樣做能夠潛移默化的增強學生的國家榮譽感、自豪感,提升其核心素養,進而培育出具有強烈家國情懷的優秀人才,為國家的發展添磚加瓦。
在高中階段,學生的課業壓力大,休息時間較少,相較于朋友及家人來說學生與教師和同學的相處時間更長。教師應當利用這一點,發揮自身引導作用,為學生樹立榜樣及尋找榜樣。第一,教師嚴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的教學及工作中,教師應時刻注重個人“形象”,無論是在處理個人與集體間問題,還是在處理師生間的問題上都要時刻注意自身的“榜樣作用”,加強自身道德素養,忠于國家的教育事業,關愛每一位學生;同時,教師在要求學生要樂于助人、熱愛祖國等時,自己應先做出表率。這樣做不僅能夠加強教師自身的“說服力”,還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示范作用。第二,在學生間尋找“榜樣”。教師要善于“尋找”,在日常的教學及活動中,注重發現每一位同學的優良品質,發現其“家國情懷”,在班級公開進行表揚,鼓勵其他同學向該同學學習,發揮榜樣的力量,提升班級的家國情懷氛圍。
綜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將家國情懷與知識相結合,可以有效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提升其綜合素養。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引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立足時政,增強學生的國家榮譽感;開展活動,增強其實踐能力;還應為學生樹立榜樣,發揮優秀模范的帶頭作用,提升學生的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