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沂蘭山小學;臨沂第五中學)
前兩天和同學一起吃飯,同學說她單位有一同事的孩子,十年寒窗以一個很不錯的分數考上北京一所知名高校后,因為離開了父母的約束,完全放縱自己,導致多門功課掛科,被學校勒令退學一年后,父母才知道這個消息。這使我想到了前兩年頻頻見諸報端的“上海大學81名學生集體退學”這則“舊聞”。其實,學生因學業問題被勸退的現象在許多高校并不少見,仔細分析其原因,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是導致這些學生退學的根本原因。再聽聞這種事,除了在心中倍感心痛之外,也不由得使我對自己所從事的教學工作有了一些深思。
參加工作已接近30年,期間擔任班主任工作也是25年,教過的學生也可說是形形色色,認真總結后不難發現,一個懂得“自律”的學生,通常都有著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二十一世紀的管理挑戰》一書中寫到:“有偉大成就的人向來善于自我管理”。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只有能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那么,如何在班級管理中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呢?
記得曾經讀過一篇文章,文中有一段話讓我感觸特別深刻:每個人的身體里都有兩股力量,一個是我們表面上看得到的肢體力量,叫做生命外力。一個是我們表面上看不到的心理力量,叫做生命內力。人的肢體力量顯然是弱小的,即使是最有勁的大力士,他的力量也沒有一個普通的牛有勁,他所能舉起的重量也是有限的。而人的心理力量一旦被喚醒,則是巨大無限的,就能改天換地,無堅不摧,勢不可擋。我班現在有一個學生,開始關注他是因為他成績特差,后來通過觀察發現,他不僅僅是成績差這一點,更嚴重的是班里同學很少有和他打交道的,每天他基本上都是獨來獨往,形單影只。和他交流才發現這個孩子有著很強的自卑感。多方了解他的小學同學才知道,六年的小學時光,這個孩子屬于完全被老師遺忘甚至是歧視的孩子。了解到這一點后,我通過多種途徑去鼓勵他,和他交流談心,樹立他的自信,讓他克服自卑心理。發現他的一點閃光點就及時地表揚鼓勵,漸漸地,孩子變得愛說話了,同學也愛和他交流了,現在的他不僅陽光自信,而且是我班樂于助人的標兵。他每天來的最早,走的最晚,班級的事情很上心。只要班級有活動他就積極參加,在外面他也經常助人為樂。鄰班有個同學下樓時摔斷了腿,不能正常行走。每天上學放學都由他攙扶著幫忙來回,風雨無阻,一直堅持了一個學期,直到那個同學完全康復。現在他不但學習有了較大進步,而且已經克服了惰性,去掉了自卑,有很強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我們班的文明標兵,助人模范。
自我管理教育的前提是教師要引導學生清晰地了解自己、準確地評價自己,從而為自己制定清晰的奮斗目標。因為正確認識自己是開展自我教育的必要前提。一個人只有正確地認識自己,才能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回避自己的劣勢,這個人才能成功,從而享受自我管理教育的成就感。每次重新接手七年級新生,我都會引導學生從自身興趣入手,思考自己最想去的大學是哪里,然后制定一個六年的學習奮斗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再讓學生明確自己初中三年后的中考奮斗目標。每個學期結束新學期開始我再讓學生結合自己學習實際,制定出一個學期的奮斗目標,讓學生在實現夢想的路上準確地了解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從而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在這種目標動力下,學生在學習時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達到了馬克思所說的勞動成為自己的需要的層次。這時,學習的意義過程本身就會產生愉快的心情,就會獲得自身的滿足感。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幫助學生從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中獲得成功的快樂,最終實現人生的大目標,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人,受益終生。
自我教育因素與他人教育因素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家庭是學生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因此,家庭教育既是起點教育,也是終身教育。一個人在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大部分的時間是生活在家庭之中。由于血緣的、經濟的、思想情感的關系,家庭教育對孩子有著較大的權威性和特殊的感染力。家長的一言一行、家庭的環境氛圍、家長的生活處世方式都對孩子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可以這么說,幾乎每個孩子都帶著家長深深的印記。學校教育要想對孩子起到作用,離了家長的支持是萬萬不能實現的。沒有不想好的孩子,為什么同樣的學校教育,學生之間會千差萬別,其中原因就來自于家庭。因此,每過一兩周,我就對班內學生的綜合表現做一次總結,從中找出起榜樣帶頭作用的部分學生名單在班內進行表揚鼓勵,使學生學會賞識別人,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增強學生的成就感、班級榮譽感和班級歸屬感,使學生自信、自愛、自強的種子生根發芽,使班級產生出無比強大的創造力和親和力。對于一些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學生,我先是讓他們自己進行反思總結,在征得孩子的同意后再聯系家長,家校合力,共同督促孩子養成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為了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體驗老師工作的辛苦,我們班開展了家長進課堂活動。活動是在自愿原則下進行的,家長可以選擇半天或一天,到校后進班級,中午和學生在餐廳一起用餐,全程和學生在一起。教室里有專門為家長準備的座位,桌子上有課程表、座次表、記錄表、任課教師一覽表等。課程表是讓家長了解每節要上的科目,認識上課教師;座次表是讓家長知道每個學生做的位置,觀察學生學習狀態;記錄表是讓家長記錄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既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差的,還可以記錄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任課教師一覽表是讓家長了解教師的情況,包括講課情況,紀律情況,還有聯系方式。家長可以記下任課教師的聯系方式,課下和教師溝通,以方便交流,促進學生的學習。家長走進來,教師走出去。只要時間允許每個學期,我都會對部分學生進行家訪。家訪不是告狀,是為了更好地和家長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情況,更好的幫助學生成長。此外,每學期還要不定時召開全班學生的家長會,在家長會上和家長座談交流并取得家長對學校及班級管理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讓學生健康成長。
“無規矩難成方圓”。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除了要激發學生的內動力之外,制度約束也是必不可少的。為了體現公平民主,我們班的“法規”是全班學生一起制定出來的。制度條目清晰,獎懲分明。定稿后張貼班內醒目的位置,這樣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如果犯了錯誤就會有章可循。特別是在處理一些特別學生的違紀方面就會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只要學生的自主意識增強了,自我管理的能力慢慢地也就培養起來了。所以,在通過民主選舉成立班委會后,我們班的一些事情只要班委會協商能處理好的,一般不需要再經過我,如果實在是解決不了了,我們再一起商討解決。這樣,不僅增強了班干部的責任意識,通過處理班級事務,班干部的管理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