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酒泉市實驗小學)
新課程標準提倡語文課程要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同時拓寬語文的應用領域。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應當盡量拓展學生的學習渠道,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更廣闊的空間中充分學習語文知識。而課堂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戰場,教師應當利用好課堂教學,深挖教材中存在的拓展點,從課前、課上、課后三個方面拓展學習范圍,這樣學生的語文能力以及語文學習思路才能獲得真正地擴展與提升。
良好的情境教學能夠充分激發出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通過創設具體的情境使學生充分地投入到學習之中,由此可見,情境教學在直接改善教學質量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而且,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一定要注重創設教學情境是否足夠直觀、形象并且有代入感,只有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調動起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熱情,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語文課堂拓展學習之中。利用情境教學,能夠很好地適應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利其好奇心,避免小學生的天性導致的課堂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種各樣的問題。
以教學《桂林山水》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收集各種與桂林山水有關的圖片以及介紹視頻、風景視頻等資料,在課前階段為學生進行情境展示,讓學生在正式學習之前就被課前的情境創設充分調動起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在正式的學習中就會變得更加主動、投入,為課堂教學的拓展鋪墊良好的基礎。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為學生進行教學拓展,讓學生在感情上做好充分的準備,并且圖片、視頻等創設情境的材料也很容易激發出學生的共情,讓學生更快地領悟到桂林山水之美,從而激發出學生對祖國美好山河的喜愛之情。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自發性地梳理好各種課堂教學中能夠用到的材料,然后在課堂教學階段讓學生交流展示各自收集的材料,創設熱情、激烈的課堂教學氛圍,在此基礎上開展拓展教學,其效果自然比生硬的開展拓展教學要好得多。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已經開始形成一定的語文思維了,這就要求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課堂學習時,一定要根據學生自身的性格特點開展個性化的語文教學拓展,并且在個性化的拓展過程中,在恰當的時候引導學生進行適當地思維拓展,通過課堂中的文本教學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思維與情感方面的活動,并且逐漸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與感悟,獲得思維方面的啟迪,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形成獨特的語文思想。而課堂教學往往還要受到時間以及空間等各種因素的限制,所以教師應該訓練學生提高其處理課本信息的效率,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學到最多的知識。
以教學古詩《贈汪倫》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李白寫這首詩時所處的背景,在此基礎之上分析這篇古詩中的題目——《贈汪倫》,能夠體現出李白對汪倫何種情感。讓學生結合自己搜集到的與李白的相關資料,以及教師的引導與點撥之下,讓學生充分認識本詩中所蘊含的感情以及李白的寫作目的。利用這種課上的拓展教學,在有限的時間之內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鍛煉并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使學生真正意義上學懂語文。
作業屬于課后教學的一部分,但是課后的教學內容也是課堂延伸的一種,所以在課堂教學拓展方面,要求教師不僅僅在課前和課上兩方面努力,還需要在課后作業這方面狠下功夫。只有讓學生在課后有效地復習、鞏固課上的內容,課堂拓展的效果才能有所保證。而且課后作業的布置也是教師教學能力的一種體現,如何既讓學生復習到知識,又能夠確保學生不厭煩、不反感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這是一門很重要的教學藝術。如果教師僅僅將課后作業停留在普通的抄寫水平,那么課后作業的教學效果自然不會理想。所以,教師應當根據相應的課文內容,布置與之對應的課后作業,讓學生圍繞課堂學習的內容開展針對性的課后拓展活動。同時,教師還應當注重作業的質量,要讓布置的作業充分拓展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想象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真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及文學意識。
以教學《我的戰友邱少云》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在課上為學生布置這樣一道思考題:在這篇課文中,邱少云的形象完全由戰友以及生平接觸到的同事從第三方的角度刻畫出來的,所以同學們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以邱少云的視角,描繪當時戰爭的殘酷以及自己是如何做出最后的英勇決定的。這道思考題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角色換位成民族英雄,從而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十分考驗學生的想象力,最適合作為課后提升的教學作業。同樣的道理,在學習一些記敘文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續寫課文的內容,或者仿照課文的描寫方式,寫一段小巧精煉的仿寫文本,這種課后作業能夠為學生帶來直觀地成就感,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課外閱讀是當前語文教學的主要形式,也是學生完成課外學習拓展的基本途徑。一個良好的課外閱讀,應該作為課上閱讀的拓展內容,與教材中的課文相輔相成,構成學生閱讀訓練必不可少的部分,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但是,成功的課外閱讀要求教師能夠激發出學生的閱讀興趣,利用課堂教學的機會,巧妙地借用課文的獨特語言美感,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調動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讓學生在獨特的情感體驗中享受閱讀的快樂。
比如,在學習完《少年閏土》后,教師可以推薦學生看一看魯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以及《狂人日記》等代表作,魯迅先生的文章大多以短篇散文為主,而且文筆犀利、思想透徹,諷刺也直中要害,所以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針對身邊的小事,仿照魯迅先生的筆風,寫一篇仿寫的文章。既可以仿寫其思想,還可以仿寫其寫作手法以及表現手法;既可以是長一點的整篇文章,也可以是短一點的小片段。不求仿寫出神韻,只要能夠略有模樣即可。然后,教師還可以借此機會開展一次“閱讀仿寫大賽”,分別將每個學生的仿寫作品以及對應的原文展示出來,讓學生評選誰的作品更好。逐漸地學生便會慢慢享受課外閱讀的過程,在愛上課外閱讀的基礎上,通過各種各樣的深入學習、體會,充分發揮出語文學習的精髓,培養出獨到的語文思維。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求教師與學生在一點一滴中積累,如果教師只關注課上那一部分的教學,忽略了教學拓展,就會大大阻礙學生未來的語文學習與發展。所以,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師應當抓住眼前的機會,利用課堂教學拓展學生的學習范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鍛煉學生的語文思維,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熱情。